首頁

海拔四千三百公尺的那索尼村新建的達吶阿尼寺。(攝影/王志宏) 行經高原 十五年前,這裡曾經一片灰暗與哀戚;十五年後,巷弄間跑跳著新生命、洋溢著歡笑聲。(攝影/安培淂) 莫拉克.毀滅與重生 斗六太平老街這棟昭和三年竣工的劉仁德宅邸,從過去的碾米工廠化身為仁德牙醫診所,今再蛻變為獨具風格的咖啡館,為老屋注入新的生命力。(攝影/鄭映航) 斗六太平老街 擁擠,是曼谷街頭每天的風景,這座城市看起來很侷促。(圖片/達志影像) 曼谷 阿爾及利亞的塔希爾.阿傑爾國家公園內著名石雕「哭泣的牛石刻」。(攝影/Bruno Zanzottera) 水即生命 只棲息在峇里島西北角的一小塊區域,全世界的賞鳥者都渴望在野外與之相遇。(攝影/徐振輔) 長冠八哥 台北市南海路九年前的一幕,捷運局和中研院考古團隊聯手開挖六千多平方米,為北市最大規模「搶救考古」。(攝影/安培淂) 植物園遺址 鷺鷥翩翩,肥料在大地畫出謎樣圖騰,耕耘機隨後翻入土中。(攝影/林宗儀) 解剖土壤病灶 在山野單車越野旅行快二十年,二○一一年終於親臨阿爾卑斯山脈現場。(攝影/王洪川) 瑞士

海拔四千三百公尺的那索尼村新建的達吶阿尼寺,是青藏高原中部重要的藏傳佛教寺廟,在面積約台灣六倍大的青海玉樹藏族自治州,寺廟(貢巴)傳統上扮演著教育、政治、醫療與文化等功能,也被當地人視為聖地般的存在。位處高寒且地廣人稀的青藏高原,人民生活貧困,缺醫少藥,健康堪虞。中華藏友會的醫援藏區項目持續進行中,改善了牧民原有的困境,也是作者三十年來的堅持。

植物園遺址最大特色是發掘出多個不同年代的遺留,文化豐富。插畫家參考地理地質與人類文化史,甚至嘗試以AI還原場景,一再推敲考證古台北湖週遭何以自史前時代就是個宜居好所在:人們打樹皮製衣,耕作稻米芋頭為主食,手捏陶罐顯現審美觀……,在大家熟悉的植物園延伸更多想像。

當期文章

【經典別冊】《經典》The One 


《經典》於一九九八年八月創刊,創刊時,證嚴法師期許《經典》能「為時代作見證,為人類寫歷史」。十週年,《經典》揭橥「發現、探索、人文、關懷」為四大報導主旨。至今屆滿二十五年,三百期的雜誌,累積逾二千五百萬文字、近四萬張攝影作品及無數的插畫、圖表和背後無數人的心血。在不同於坊間媒體講求短、快、輕、薄的內容報導,《經典》反而一貫堅持耗時、深入、長篇與分量。不譁眾取寵,只堅信社會裡始終存在愛知樂智的力量;《經典》二十五週年的歲月,證明一路走來的始終堅持是對的。

【探索系列】照見想想 


作者不僅是位攝影師、文字工作者,更是敏銳的觀察家。他透過書中文字和攝影作品,帶領讀者踏上一段段難忘的旅程。經由生態觀察、醫療志願服務和人文探索等諸多面向,向讀者展示了南極、緬甸、青康藏高原、長江、黃河及湄公河等地自然美景的獨特風貌和豐富多樣的文化遺產。這本融合生態、人文、地誌和攝影藝術的圖文書,將帶領讀者走進一個充滿驚喜和啟發的旅程,讓我們重新認識這個美麗而多樣的世界。

【人文系列】真心成藝 幸福加溫:

梁玉燕與樸實藝術


作者自喻所畫是「耕一畝親情良田,譜一曲手足之歌」。擅寫書法的友人鄭麗麗則從梁玉燕的畫作中,聯想到美國家傳戶曉的民俗畫家諾曼.洛克威爾(Norman Rockwell)對一般民眾所嚮往的平安溫馨日常生活的啟示。

【人文系列】源本愛利:

林本源與李阿利


一杯茶,飄香萬里;一念善,福及世間。 他們出身藥商與茶商世家,年少加入童軍,利己、利人、利社會,壯年加入慈濟,歡喜付出、愛利天下……。

最新消息

額爾濟斯河是中國境內唯一注入北冰洋的河流。(攝影/黃效文) 額爾濟斯河 額爾濟斯河是中國境內唯一注入北冰洋的河流。(攝影/黃效文) 近年國內民眾對食品安全愈發重視,有機商店林立,有機種植面積卻不見增長。台灣的有機農業,遇到了什麼難以突破的天花板?(攝影/劉子正) 台灣的有機農業 近年國內民眾對食品安全愈發重視,有機商店林立,有機種植面積卻不見增長。台灣的有機農業,遇到了什麼難以突破的天花板?(攝影/劉子正) 請神將 阿裕師對於神將工藝的專注與熱情 阿裕師對於神將工藝的專注與熱情,來自於從小學習「請神將」的過程中,處處「馬虎不得」的態度,讓神將在增添熱鬧的表演性質之外,更能具體展現人對於神的崇敬精神。(攝影/安培淂) 墾丁船帆石水下洞穴,魚苗點點,生機盎然。(攝影/李明忠) 墾丁船帆石水下洞穴 墾丁船帆石水下洞穴,魚苗點點,生機盎然。(攝影/李明忠) 授粉成功的茶樹上結出幼果,新品種打造出台茶的祕密武器。(攝影/顏松柏) 授粉成功的茶樹上結出幼果 授粉成功的茶樹上結出幼果,新品種打造出台茶的祕密武器。(攝影/顏松柏) 一九九八年完工的鯉魚潭拱橋,改善了舊山線的瓶頸,標示著鐵路新紀元。(攝影/劉子正) 鯉魚潭拱橋 一九九八年完工的鯉魚潭拱橋,改善了舊山線的瓶頸,標示著鐵路新紀元。(攝影/劉子正) 尋訪蘭花文化之旅 「蘭花熱」席捲全世界已兩百多年,台灣更素稱「蘭花王國」。從蘭花外銷的最大據點一路走進原始山澗中,探索台灣人對蘭花的觀感和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