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莎菲 穿山甲博士的動物情緣

穿山甲在全球為極危物種,在台灣也是珍貴稀有保育類野生動物,分布在淺山環境。孫敬閔是台灣少數專攻穿山甲保育的研究者,娓娓道來他與牠們交織的緣分與保育期許。

巴黎之眼 從「黃金滴」開啟

位於巴黎北方,一方令人害怕之地,連巴黎人都避之唯恐不及,性產業、毒品氾濫、小混混成災,這裡真的叫巴黎嗎?七年,我喜歡從我家窗口窺視街景,直到我也融入,成為其中一員。

美學.學美 喚醒校園裡的空間記憶

改造,不僅是美學形式的表達,更是透過將歷史建築重新喚醒,使學生與周遭環境建立更深層次的情感聯繫。

明察秋毫鳥木雕 百年木作的生命續航力

從「大砲手」轉為台灣方興未艾的鳥木雕。黃麟鳴手上的這隻是冬候鳥蒙古,以一比一如實尺寸上色六至七次。其父祖輩從廟宇小木作、佛像一路見證百年木雕史。

脫煤之路 波蘭的能源轉型

波蘭房舍有舊蘇聯的遺緒,過往公寓樓房透過蓋上厚厚的隔熱層保持冬日的室內溫度;今日許多社區居民紛紛轉而安裝光電板與熱泵,用新科技主動賺取熱能,脫離被煤礦制約的禦寒思維。

共生 攝影師的地球筆記

氣候變遷所造成的種種環境問題,影響範圍已從海洋生物擴散到人類自身,再也無法置身事外的人類,試圖以復育珊瑚礁為生態系扳回一城。

義大利火山群下 與危險岩漿共處的日常

義大利是羅馬文明起源,與人類文明並存的還有境內十四座火山,遠方的維蘇威火山下有龐貝文明,著名的Volcano Buono購物廣場也位於火山前,生活周邊的居民,早已將火山地景的壯麗融入生命熱情。

潔淨能源 骯髒產地

全球電動車當道,以電池原料為主的鎳礦需求劇增,身為世界最大鎳產地,蘇拉威西島的卡車把鎳礦卸到碼頭駁船上,被喻為惡魔金屬的鎳礦,推動印尼電池工業,也背負環境與汙染隱憂。

編者的話

校園美感是孩子最初的環境教育,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這一點美感的記憶與力量,或許可以陪著他們度過心靈的大風大浪。

社區的大家庭

慈濟在各地的靜思堂,也像社區的一個大家庭,很多人心中有煩惱,來到這個環境,看見一張張和善的笑臉,心就變得安穩,覺得有依靠。

這就是人間菩薩!

我禮敬感恩杜師兄,如同我們禮敬諸佛菩薩一樣,虔誠而真誠。其實,如果以悲智雙運,聞聲救苦,度化蒼生定義菩薩道的話,無疑地,杜師兄就是貨真價實,人間少見的大菩薩。以是故,我們理當虔誠禮敬。

一位癲癇病人給我的啟發

因為對這病人的處理得宜,證明了我來自多年臨床經驗的「直覺」,加上經常提醒自己以及年輕醫師與醫學生的「同理心」。

什麼樣的科學資助體系最有用

科學研究和許多思想創造領域中的真正秀異之士,在人類社會中都應該是常態分配的,二十世紀以降的政府支持科學研究體制,其實是某種程度的揠苗助長,催生出太多立志過高的所謂科學逐夢者,也造就出當前這樣一個尾大不掉的科學資助體系。

台灣諺語的文學植物筆記

台灣諺語中的植物,多是農業社會的主要作物,如五榖、蔬果;最早的產業作物如甘蔗、檳榔。植物與先民關係密切,是文化中的珍貴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