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文章

韓國的科學和諾獎焦慮症

科學是一種哲學,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論,一種探究世事的方法,與一個特殊體制對於一種學位的要求無關。

勿以「鴕鳥心態」逃避老、病、死

既然「老」、「病」、「死」是人生必經之道,年紀變老,務必去除「鴕鳥心態」,讓我們面對現實,學會愉快地走下坡路,運用智慧與勇氣,用心找尋能使自己快樂的方法,善用幽默,轉換心情,唯有如此,老人才能在人生旅途的最後幾哩路活得燦爛、有意義。

編者的話

打破人類視角限制的鳥瞰圖,美則美矣,但在當時被認為不夠科學寫實,因此不具地理參考價值,然而在作者與一群山友的親訪踏查之下,卻驚訝地證實其「精確」程度。

決勝最後毫秒的傳奇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永不放棄,不計輸贏,堅持拚博到底的精神,掌聲響起時,弱者頓成了強者,落後變成了榮譽。

會合善緣救苦難

從過去到現在,感恩許多人付出愛的能量,這種發大心、立大願不執著留名的人也愈來愈多,他們都是付出無所求,功德分分己獲,更重要的是與人結好緣,會合彼此的力量,幫助天下的苦難人。

從前從前.有家金淼寫真館 吳金淼、吳金榮兄弟鏡頭下的楊梅故事

治時期一間地方上唯一的照相館,自豬圈起家,保留三十多年、兩萬張居民婚喪喜慶與地方記憶,拼湊成楊梅客庄動人的地方史。

捕捉稍縱即逝的念頭

這些捕捉到的「稍縱即逝的念頭」,有時是悲哀的,有時是喜悅的,有些從來沒有意識到曾經存在的念頭,一旦湧上心頭,會是如此的震撼。

我與寫字

舒氏「寫字哲學」,寫字也看字。不論寫字人的身分地位,或為何而寫、何時而寫,看身與形的結合,也看人生的細膩與滋味。

以身作則的環保教育

我鼓勵大家留下生命的歷史,盤點生命的價值,就像有群人間菩薩真的難行能行,做著一般人做不到的事,默默做了數十年,這些環保志工的故事,就是一種教育,讓我們的子孫也知道如何用愛關懷大地。

談談原子彈的那些事兒

近時因為電影《奧本海默》,原子彈這個久已未聞的武器,再被提出討論。要探究德國研製原子彈的計畫,就不能不談論偉大的德國物理學家海森堡(Werner Heisenbe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