鱷魚守護者 馬德雷雨林的環保尖兵
珍貴的菲律賓鱷在棲地破壞的威脅下,野生幼鱷存活率相當低;保育人士一旦發現幼鱷,就會趕緊將牠們送至保育中心,經由保育計畫照顧的幼鱷存活率可達79%,野地存活率則僅有5%。
蜻蜓返家記 治水.方舟.一樂園
蜻蜓是視覺性昆蟲,同一種雌雄、熟與未熟顏色各異。全世界蜻蛉目七千種,溼熱的台灣四季皆有,計一百六十餘種。
台北鳥地圖 藍綠帶環抱下的盆地城
都市開發所打造的人為棲地,全面改造自然環境,公園串起的綠意像城市綠洲,混凝土建築類洞穴結構,有些鳥兒展開翅膀飛了進來,比鄰而居;有些離開了,人鳥宜居的城市願景是共生,也是需要貫注意識的選擇。
五色鳥 讓森林延伸到城市公園
牠們身披五彩斑斕、愛在茂密樹林間活動,鳴唱是牠們最具辨識度的特色之一,「扣扣扣」木魚聲從森林近郊敲入城市綠帶,五色鳥進駐都市中愈來愈多的大樹鳴唱、繁殖,創造層次更多元的綠意與友善對待,與牠們共享生趣。
搶救極危物種——爪哇懶猴
十四年來,印尼爪哇的動物救援組織已成功野放了六百七十隻爪哇懶猴,除了自然棲地正在減少,有著渾圓大眼的爪哇懶猴,被非法收養、交易頻繁,為了讓懶猴重返森林,過程得花費比獵捕更大的成本。
蜂鷹.里山.觀察中
東方蜂鷹是珍貴稀有保育類野生動物,俗名鵰頭鷹,棲息於多種形態的森林,中低海拔到高冷山區皆可見。食性偏好野生蜂類,臉部細小且緊密的羽毛似可抵禦蜂螫,養蜂人無意間的舉動與蜂鷹共生,也成全了里山精神。
領角鴞 貓頭鷹助教的生命教育
天然樹洞減少,領角鴞也會搬進人工巢箱繁殖育雛,創造友善城市棲地,引領人類居住在更有福氣、健康的環境。
加油,候鳥! 上下台灣交流道的飛行嬌客
候鳥一生反覆啟程、抵達與離開,迎接南來北往,尋求泊與食的飛行客,是台灣多元棲地與豐沛生態系的地主之責。
麻雀,你好嗎 讓常見鳥常見
台灣人最熟悉的野鳥就是麻雀,那麼嬌小輕盈,在童年生活中像是無所不在,曾幾何時,看到、找到麻雀卻再也不是理所當然。
白鼻心 萌獸出沒!闖蕩都市藍綠廊帶
中型哺乳類夜行性動物白鼻心已悄悄搬入城市,牠們愈來愈容易被目擊出現在生活周遭,與人四目對望。探索與進入都市生態系的先行者之一,牠會創造什麼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