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溪鄉的故事 祖居地與部落的連結
在日本人實施集團移住政策以前,族人在這片土地上耕作、狩獵、歌唱,與自然共存。如今,這些過去的舊聚落雖已不復存在,但仍深植於族人記憶中。
東京 觀察者、記錄者與居住者的究極人生
旅日四十多年的劉黎兒如同「善意潛入者」,在東京迷你旅行中觀察民眾史、寫生活誌,不停地探索和觀察,究極人生。
瑞士 去群山的國度騎單車
在山野單車旅行快二十年,王洪川二○一一年終於親臨阿爾卑斯山脈現場。人性完善的交通設計讓他得以自在騎乘,即便崇山峻嶺也不成問題。
曼谷 創意與任性的結晶
擁擠,是曼谷街頭每天的風景,這座城市看起來很侷促,但無論你是觀光客、外派高管,還是在地人,都能在這裡找到一片自己的天地。
義大利 到佛羅倫斯拜訪梅蒂奇家族
在梅蒂奇家族掌權時代,這裡曾是政治權力與文藝復興的核心,羅倫佐以豪情與氣魄大力贊助藝術,將此地打造成歐陸美的中心。
高雄前鎮漁港 攝影頑童的人間劇場
海面浮浮沉沉兩年,漁船「上架」休息兩周後,再睥睨四海。鏽蝕斑斑的鐵鍊,述說歲月風霜的印記。攝影家李阿明返鄉後登上遠洋漁船,以鏡頭紀實漁工生活。
何處是我家? 從捷克回望,小國小民的認同之路
過去就像幻影一樣模糊,人們在不知不覺中回顧,尋找那些令人困惑的答案。一塊土地有兩個名稱,人們對此有多種不同的認知,也帶來了混亂的情緒。
情牽泰北 回首來時路
三十年前得知泰北無證僑生處境,劉小華自此走上為泰緬孤軍後裔爭取身分的抗爭之路。
柏林 自在自為的背面
並非刻意規畫,柏林城內一切獨立但同時發生的事件,似是詮釋了黑格爾的哲學詞組:自在與自為。經由苦痛支棱起理性後轉化為歷史,自在的本質因而實現作自為的存在。好比一九八九年秋季殞落的圍牆,和來到這裡的我。然十年一刻,一切純屬意外。
孟買的虛幻與現實 台灣學者印度觀察
孟買是印度的金融、商業和娛樂之都,也是世界十大商業中心之一。一般旅人看不透的孟買,處處充滿各種驚奇的異國色彩與神祕的魅力,比如這對夫妻在自家陽台上放風箏,是傳統風箏節後迎接豐收之神的祝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