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紀行

高雄前鎮漁港 攝影頑童的人間劇場

海面浮浮沉沉兩年,漁船「上架」休息兩周後,再睥睨四海。鏽蝕斑斑的鐵鍊,述說歲月風霜的印記。攝影家李阿明返鄉後登上遠洋漁船,以鏡頭紀實漁工生活。

何處是我家? 從捷克回望,小國小民的認同之路

過去就像幻影一樣模糊,人們在不知不覺中回顧,尋找那些令人困惑的答案。一塊土地有兩個名稱,人們對此有多種不同的認知,也帶來了混亂的情緒。

情牽泰北 回首來時路

三十年前得知泰北無證僑生處境,劉小華自此走上為泰緬孤軍後裔爭取身分的抗爭之路。

柏林 自在自為的背面

並非刻意規畫,柏林城內一切獨立但同時發生的事件,似是詮釋了黑格爾的哲學詞組:自在與自為。經由苦痛支棱起理性後轉化為歷史,自在的本質因而實現作自為的存在。好比一九八九年秋季殞落的圍牆,和來到這裡的我。然十年一刻,一切純屬意外。

孟買的虛幻與現實 台灣學者印度觀察

孟買是印度的金融、商業和娛樂之都,也是世界十大商業中心之一。一般旅人看不透的孟買,處處充滿各種驚奇的異國色彩與神祕的魅力,比如這對夫妻在自家陽台上放風箏,是傳統風箏節後迎接豐收之神的祝禱。

巴黎之眼 從「黃金滴」開啟

位於巴黎北方,一方令人害怕之地,連巴黎人都避之唯恐不及,性產業、毒品氾濫、小混混成災,這裡真的叫巴黎嗎?七年,我喜歡從我家窗口窺視街景,直到我也融入,成為其中一員。

雨港故鄉 世界島嶼 年輕耆老眼中的基隆

冬季煙雨朦朧,曹銘宗留影於基隆港東岸旅客中心的觀海平台上。基隆本是天然良港,自古就是世界海港,因多雨而稱「雨港」,本文作者則為她發想了雨港神話:「神創造奇妙港灣,眾天使喜極而泣。」

知韓的人權傳教士 慕義如飢渴

韓文系在台灣還是個冷門科系時,就已與韓國結下不解之緣,從留學與在韓擔任特派員,媒體資歷完整豐富,台、韓兩國,在面對國家暴力的悲劇上也有類似命運,人權不分國際,朱立熙的韓國人權及民主化研究至今無人能及。

他鄉做故鄉 樂高世界裡的異想國度

曾為阿姆斯特丹TEDx國際論壇演講人,決定旅居荷蘭之後,樂居處城市而隱,並在多重領域間穿梭,生活在設計嚴謹而美麗的荷蘭,除了文化衝擊,也豐富了她的生命歷程,帶給她更多的創作泉源。

我的北海道 狐狸、丹頂鶴,有時還有棕熊

多次榮獲「亞洲最佳自然攝影(Nature’s Best Photography Asia)」大獎的安藤誠,出身札幌,長居釧路地區鶴居村、經營自然體驗旅宿,安藤誠期望傳達來自原野的訊息,讓人們感受自然的可貴,並珍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