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始於限制 朝向零碳排的未來路

每年日照超過三百天的西班牙安達魯西亞區「種下」密集的太陽能板,造就該國擁有全球數一數二兼具革命性與創新的發電廠,發光發熱,用科技以兼顧生態與社會進步的一場轉型工業革命,蓄勢待發。

每年日照超過三百天的西班牙安達魯西亞區「種下」密集的太陽能板。(攝影/Simone Tramonte)
每年日照超過三百天的西班牙安達魯西亞區「種下」密集的太陽能板。(攝影/Simone Tramonte)

果我們始終無法卸下「世界主人」的身分,那或許有個事實必須提早認清——我們生存的地球已岌岌可危。攸關未來的生存挑戰與危機意識,迫使我們必須改變觀點,重新研擬和設計一個與人類生活密不可分的生態系統。

氣候變遷,是當今世界最大的威脅之一。想要符合《巴黎氣候協定》(Paris Agreement)訂定的目標——把全球暖化的溫度,限制在工業革命前的1.5℃以下,這關鍵門檻,恐怕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二○二一年十一月,《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二十六次締約方會議(COP26)上,首次將多項成果拍板定案,與會的一百九十七國達成共識,簽署《格拉斯哥氣候公約》(Glasgow Climate Pact),致力降低氣候危機的衝擊,將二○三○年設定為最後期限,在此之前,勢必將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45%。所謂「淨零碳排放」的目標,將被視為另一場轉型的工業革命,也是未來各國企業的大目標。

鳥瞰占地一萬四千平方公尺、蓋在巴黎展覽館頂樓的都會農田,是全球最大屋頂農地,提供在地居民與餐館零碳排的新鮮食材。

現代鍊金術,搞定負碳排

歐盟很積極,決心成為全球第一個「碳中和」的大陸區域,同時採納一套稱為《綠色協議》政策,設定於二○三○年前,縮減至少55%的碳排放量,再逐步減少到二○五○年時徹底「淨零」的目標。再生能源、食品生產新技術和循環經濟,是落實《綠色協議》的關鍵出路。這幾年來,歐洲大陸已撒下許多符合綠能的革命性種籽——結合環境、技術、科學和社會進步的具體行動,為下一代創造永續發展的未來。

如果把全球能源轉型視為一場競賽,那麼,冰島顯然已遙遙領先。一九七三與一九七九年的石油危機、外加二○○八年驚動全球的金融危機,這個擁有三十六萬居民的島國從幾次重摔中歷劫歸來,發現自己得天獨厚的天然地熱與火山帶,根本是老天的恩賜,值得好好耕耘與發揮。冰島的地熱能,取之不盡,這幾十年來早已大幅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把全國能源成功轉型成百分百再生能源——70%源自地熱,其餘則靠水力發電。

冰島一家生技公司負責人檢視藻類生長狀況,他們重複使用地熱與二氧化碳繁殖藻類,製成保健品。

冰島對能源的過渡與全面轉型,已成為世界各國汲取經驗的典範。事實上,轉型成功的關鍵,不是生態,而是經濟,因為近距離見證暖化的衝擊,也因為承擔不起世界能源市場所牽動的油價波動,冰島亟需一種穩定可行、自給自足、且符合經濟效益的能源。與化石燃料的發電廠相比,地熱能源是對環境影響較小的再生能源。雖然,地熱資源的開採也可能導致溫室氣體的排放,但藉由重新導入地熱井的作法,可大大降低衝擊環境的問題。

冰島的歐甲勒(Algalif)生技公司,是能源轉型以扭轉經濟、進一步改變社會的鮮明例子。這家專業藻類原料供應商,以當地的純淨水源,使用地熱的再生能源,提供了藻類繁殖的最佳條件,藉此生產抗氧化又富含蛋白質的保健食品——蝦紅素。這個前途無量的生技產品的生產過程,不僅負碳排,而且因重複使用二氧化碳來餵養藻類植物,而成功將廢物轉化成價值。

冰島北部的地熱能源站遍地設置氣井與管線,生產對環境友善的再生能源。

說到改善氣候變遷問題,不得不提及其中一個相關議題:從大氣中去除二氧化碳,以落實負碳排的目標,其中以冰島產學合作新創夥伴碳固(Carbfix)為先驅代表。這項計畫是將地熱發電所產生的蒸氣,擷取其二氧化碳,再注入孔隙多的玄武石岩層,將之封存,使其固化,把造成全球暖化的有害排放物——二氧化碳,永久儲存石頭中;這項被譽為二十一世紀鍊金術的「點碳成石」,已被證實為有效解決碳排放的環保方式。

應對氣候變遷,除了科學工程所重視的技術能量,冰島領導人還將重心放在「重新造林」。一千多年前,當時的維京人大面積伐木,蓋房造船,也砍柴當燃料,冰島因此失去大部分樹林。意識到林地的不可或缺,許多當地志工協助在地森林協會打造樹林;近年來已看見成果,種了超過三百萬株樹苗。

冰島的造林計畫成果斐然。

與冰島經歷相似的丹麥,也曾經在一九七○年代因嚴重依賴進口石化燃料,而飽受衝擊全球的石油危機之苦,於是,丹麥政府決定轉型,專注風力發電與「熱電聯產」。

所謂熱電聯產,是一種從單一燃料源產生電能與熱能的方式,聯產過程不僅有效,而且低汙染。為滿足能源的高度需求,丹麥政府對生物質能、熱電聯產與風力渦輪機的研發,提供經費補助,並通過許多政策來支持相關的新興技術。丹麥傾全國之力,成為全球最早以國家政策來投資風力渦輪機的國家之一,高瞻遠矚的策略,使丹麥的風力發電技術領先全球。

冰島藍湖的熱水來自純淨地熱能源,是遠近馳名的觀光熱點。

其中的可循環再生能源,在發電中的份額,從一九九○年代中旬不到10%,增長到二○二○年的80%以上。這數據背後的意義至關重大,這是一九九○年至二○一九年間溫室氣體排放量大幅減少36%的關鍵因素,使丹麥在「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中,成為碳密集度最低的國家之一。

~以上為文章之部分節錄,僅供「非會員 1 」閱讀,全文及更多精彩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線上會員籌備中 敬請期待

本文出自

植物肉

【本期封面】攝影/安培淂
因應全球的節能減碳風,速食界龍頭麥當勞也在台灣推出第一顆植物系漢堡,其實這種模擬成肉食的料理並非新發明,從早期的黃豆,到小麥、豌豆、大米等植物性蛋白質,皆可擬真為各種動物肉的纖維。如果口感、營養都可做到類似葷食,又能不殺生,慢慢減少對肉食的依賴,將不失為另一種飲食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