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物不廢 化糞土為能源

身為歐盟最年輕的成員國,克羅埃西亞努力跟隨歐盟的環境規範,垃圾處理問題迫在眉睫,除了焚燒、掩埋、堆積,還有何解?天馬行空的科學家對廢物另眼相待,把「糞土」變成乾淨能源。

震災教育,喚醒愛心

這波震災的「大哉教育」,應該已經喚醒我們,天地之間就是眾生共同的家,我們這一刻真的要合心,會合每個人的這一念愛心,不分國家與宗教,共同為土耳其祈禱。

回收垃圾的重生路 從一次性材料到永久材

國發會的《2050淨零排放路線》,喊出「資源循環零廢棄」行動計畫,呼籲減少物質消耗、增加回收使用,回收供應鏈與再生材料的應用更顯關鍵。

巨人的雙肩果然厚實

愛因斯坦從物理的本質看人的本性。反對暴力、反對狂熱、反對軍國主義、反對任何形式的民族主義與種族歧視。只有真正的公平正義得彰,自由民主不被曲解,人類才有未來。

流亡孟加拉的羅興亞人 難民與受創的大地

二○一七年,數十萬名羅興亞人自緬甸若開邦逃亡至鄰國孟加拉,大批難民進駐自然保護區或農地,原始地貌亦隨營地擴建變樣,難民遣返之日仍遙不可及,其後代能否等到「安居樂業」的未來?

你幾歲?

年齡真的有那麼重要嗎?一個人要老而幸福,就是要跨出年齡造成的心理鴻溝,不要再把「你幾歲?」掛在口邊!

生命三角 尼羅河三角洲的今與昔

千百年來,尼羅河有如慈愛的母親般,孕育埃及輝煌的歷史與文明,透過興建水壩、疏濬引流等方式,居民試圖增加農產、預防例行的氾濫洪災,但全球氣候變遷,大自然的反撲加劇,居民們面對的挑戰遠勝從前。

碳「竹」跡 竹林碳匯的夢想與實現

都說種樹減碳可以救地球,那麼竹子呢?一樣是可再生資源,但竹林經營期短、固碳量比樹木還高。竹子帶我們走的淨零道路,每一步都是珍惜地球的清淨足跡。

科學與戰爭

俄羅斯與烏克蘭戰爭延續超過一年,這場戰爭特別不同的,是有許多無人機與載具投入戰爭,這種戰爭無人化的發展,特別是智能武器自主殺人能力的發展,頗引起了一些討論。

鴛鴦 台灣山林裡的美麗傳說

鴛鴦是候鳥是留鳥?又棲身何處?經過長期追蹤觀察,原來牠們早就土生土長。懂得鴛鴦習性,你才知道何時何地能與牠們喜相逢

尼泊爾 從旅人到住民

旅遊作家簡如邠從未想過與這塊土地的緣份如此地深,尼泊爾讓她從短暫停留到成家育兒,豐富她對不同生活方式的包容。在宜蘭北后寺轉經輪回眸處,思緒再次飄回尼泊爾大地。

一閃一閃亮晶晶 第一屆台灣獨立書店獎

台灣第一個獨立書店獎「獨書獎」,集結全台三十八家最有特色的獨立書店,用各自擅長的方式,為台灣的書店文化發光、發亮。

編者的話

這一期的《經典》封面雖然是浪漫唯美的鴛鴦,但內頁諸文其實更多的是對全球環境的關切與焦慮。

居家照顧服務員 外籍看護之外的前線支援

在地安老,除了不少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外籍看護之外,其實還有長照的「居家照顧服務員」這個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