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暖化下的氣候難民 西非塞內加爾聖路易

位於朗格.德.巴巴里國家公園內的穆伊特村,婦女頂著烈日在鹽灘進行海鹽採收。因為地球暖化,塞內加爾的諸多天然資源面臨枯竭。

邁盧蘇的驚世核汙 俄羅斯核武大夢下的代價

「邁盧蘇」在當地的語言為「油亮的水」,令人悲傷的是,其命名由來與當地被輻射汙染有關,早期蘇聯為發展核武而進行的鈾礦開採計畫,其原料就是來自邁盧蘇礦區。

大自然的叛逆 義大利農業地景變色中

技術人員在「作物改良研究和實驗中心」實驗麥田裡收集麥穗。研究目標為高拉山小麥,質量是一般小麥的兩倍,研究人員希望能透過現代科技,保留住此一特性,因應全球氣候異常的衝擊,農業的品項與技術也被迫做出應變。

夾縫間的國際孤兒 三國勢力下的德涅斯特里亞

位於烏克蘭、摩爾多瓦邊界處的德涅斯特里亞雖宣布獨立卻不被國際社會承認。這座竣工於一九七五年的飛行員紀念碑是紀念一九四四年時二戰的犧牲者。

旱洪共存 圖爾卡納湖的詭譎困境

東非肯亞北部有一座圖爾卡納湖,北連衣索比亞,是世界最大沙漠鹹水湖;但氣候巨變,面臨乾旱、鹽分增加,遇暴雨即釀洪荒,危及牧民漁民生活。

從古羅馬到現代的石材之旅 義大利卡拉拉

義大利城市卡拉拉除了人文薈萃,當地也盛產質量均佳的大理石,然而長期過度開採下,地下水與河流受到相當程度的汙染,如何找出一個產業與環境雙贏的方式,是當地政府面臨的最大課題。

內戰復燃下的緬甸 隱身叢林的醫院

一九四八年緬甸獨立後就內戰不斷,二○二一年以來青年戰士多死傷,各地自發性組成祕密醫療網,收治傷患並提供復健協助。

世界宗教與種族的大熔爐 法國小島留尼旺

「連結」與「相遇」是留尼旺人的認同,不同文化彼此尊重。這座建於一八五九年的拉薩萊特聖母院前,信徒聚集,基督教人口雖占八成多,但其他多元信仰也欣欣向榮。

非宗教的宗教 越南的母道信仰

以母神為膜拜本質的越南母道宗教,結合宗教信仰與傳統習俗由來已久,近期被納入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除了精神層次的形塑,也深入影響美學、經濟、社會與政治等範疇,突顯「母道」宗教多元而重要的角色。

謀生之道 印度移工在杜拜

馬納斯從居住的公寓俯瞰整座城市。和眾多來此的印度同胞一樣,曾經對杜拜有美好的想像,而殘酷的現實迫使他們夢醒,如果就這樣回家的話,便會成為朋友和家人眼中的失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