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羅夜未眠 「一千零一夜」限電中

太陽西下,落日餘暉灑在開羅伊斯蘭老城的哈桑清真寺與里法伊清真寺。開羅夜生活的薄紗即將被掀開,展露美好的輝煌的過去與喧騰熱鬧的現代面貌。

太陽西下,落日餘暉灑在開羅伊斯蘭老城的哈桑清真寺與里法伊清真寺。(攝影/Enrico Martino)
太陽西下,落日餘暉灑在開羅伊斯蘭老城的哈桑清真寺與里法伊清真寺。(攝影/Enrico Martino)

陣喧鬧聲劃破夏夜星空,揭開了開羅夜生活的序幕。精力充沛的商家們以大張旗鼓的氣勢、舌粲蓮花的功夫叫賣著店內的貨品,吸引路過的客人駐足停留。商店內陳設的貨物量彷彿加了發粉的麵團,膨脹的越界擠到了店門口,堆疊占據了騎樓的一隅。

活力夜開羅

開羅的露天市集,狹窄的通道兩側的古老建築裡,陳列著琳瑯滿目、令人目不暇給的商品,成為這座充滿活力的北非超級大城最吸睛、最生氣蓬勃的景點。這規模宏大的市集匯聚區,刻寫著數世紀的歷史,歷經了古代帝國更迭與近代全球化貿易的時代。

夜幕低垂、華燈初上,露天市集裡一間間毗鄰而立像是鑿在山洞巖穴裡的「Ahwa」,開始鬧熱滾滾起來,準備迎接剛離開清真寺做完禮拜的人們。「Ahwa」一詞,有咖啡與咖啡店的意思。埃及人開始喝咖啡,可能源自於十六世紀。據傳當時咖啡是由一群蘇菲派神祕主義者為了提神,從葉門帶來埃及。很快地咖啡文化就鋪天蓋地的席捲整個埃及,成為無可取代、人人日啜數杯的國民飲品。許多人會坐在市集巷弄內的咖啡店,就著咖啡高談人生、闊論時事。

世界各大城市如紐約、拉斯維加斯、香港、新加坡、布宜諾斯艾利斯與馬德里等,各自有各自精采豐富的夜生活。然而,開羅夜生活型態的形成,則來自於當地的天氣與文化使然。「這裡沒有人在晚上十一點前就寢的啦。」咖啡店內的服務生說道。

夜晚的氣溫涼爽,迥異於白晝的炙熱。人們喜歡坐在街道上的咖啡店,享受一天內氣溫最舒適的時刻。部分開羅人,則會節省下咖啡店內的消費,選擇悠閒地坐在橋邊,讓尼羅河攜來的沁涼晚風,輕輕吹拂著疲憊的身軀。

卡利利露天市場旁的蘇菲旋轉舞,是伊斯蘭蘇菲教派的修煉方式,信奉者相信藉由不停的旋轉能達到與真主溝通的境界。

限電衝擊

然而這獨特的都市慵懶風情,已因今年夏季的一項政策產生變化。燃料與天然氣危機促使埃及政府頒布了限電政策,開羅的市集商店街也因此被迫提前歇業。

限電措施影響了埃及夜生活,同時也引起了部分官員提出對這項夜間文化的質疑,認為開羅行之有年的夜生活型態應趁此機會予以遏止。不過許多專家倒是持反對意見,認為未經考量埃及本國的社會文化背景與天氣因素,只一昧地盲從他國政策,將導致國內失業率的攀升,因為靠夜生活謀生的業主將會解雇多餘的員工。提早結束營業,也許對能源短缺有短暫助益,但畢竟是杯水車薪。反之,不夜城的標籤被撕下後,所產生的蝴蝶效應將是無法吸引國內外遊客前來消費,店家收入減少下,員工工時將被迫減少甚至遭裁員。

除了夜間經濟受到限電措施影響,「隱藏經濟」(指未被計入政府稅收統計的經濟活動)也異軍突起,而這類經濟活動是利用屬於家庭用電的項目進行,如此一來,整個用電策略將受影響。與此同時,根據一項由埃及電力控股公司(Egyptian Electricity Holding Company)的數據顯示,產業因限電措施而提早結束營業時間所節省下來的電量,只占全埃及用電的6%,遠低於由公共設施與政府辦公大樓所節省下來的13%節電量。

「基層勞工的生計正受到影響,部分業主紛紛以降低工資來彌補限電政策對工廠造成的虧損。成衣市場相當倚賴夜市的銷售活動,因停電而被迫提早休息的商家,業績如斷崖式地下跌了75%。」一名不願透漏身分的成衣廠員工,道出了限電措施對民生的影響。

「開羅的夜生活,遠近馳名。吸引國內外遊客們來到開羅的亮點之一,就是體驗當地夜生活的魅力。誰也不會想看到死氣沉沉、烏漆墨黑的市中心,或暮氣沉沉的卡利利(Khan el-Khalili)這個以歷史悠久的埃及商隊旅館命名的露天市場。」一名埃及領隊如是說。

「不像郊區下午就關門的咖啡館,我們生意最好的時段是晚上,因為晚禱結束後的信眾是我們的最大客群,提前關門將導致來店顧客大量流失。」一名開羅露天市場咖啡店業主憤怒地說道。

政府這項僵化的大規模限電措施不僅削減了業者的收入,也剝奪了民眾想要在夜晚放鬆休閒的機會,此外,黑暗的街道更成為治安死角,增加犯罪率。再者,如果這項政策成為永久性措施,夜間經濟的虧損將影響弱勢家庭的生計,因為他們的工時將被迫縮減,甚至被迫減薪、裁員。

在開羅這個政治動盪的首都城市,進行如此重大的措施,後續的社會與政治發展與後果都應列入考量。歷經數世紀的「開羅夜未眠」生活型態,代表著當地特有的文化習性,打破這樣的連結後所造成的衝擊,政府似乎未思及此。

成立於十四世紀的卡利利露天市場拱型大門。這座以當年埃及商隊旅館命名的露天市場,每年吸引大批觀光客前往。

~以上為文章之部分節錄,僅供「非會員 1 」閱讀,全文及更多精彩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線上會員籌備中 敬請期待

本文出自

行經高原

【本期封面】攝影/王志宏
海拔四千三百公尺的那索尼村新建的達吶阿尼寺,是青藏高原中部重要的藏傳佛教寺廟,在面積約台灣六倍大的青海玉樹藏族自治州,寺廟(貢巴)傳統上扮演著教育、政治、醫療與文化等功能,也被當地人視為聖地般的存在。位處高寒且地廣人稀的青藏高原,人民生活貧困,缺醫少藥,健康堪虞。中華藏友會的醫援藏區項目持續進行中,改善了牧民原有的困境,也是作者三十年來的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