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字型 日常美學的創造

字型是文字外衣,在強化它的溝通功能同時,也賦予美感造型。從毛筆、活版印刷到數位電腦,書寫工具的不斷演變,無阻於傳統書法家、當代字型設計者,無窮的靈感與創意。

從毛筆、活版印刷到數位電腦,書寫工具的不斷演變,無阻於傳統書法家、當代字型設計者,無窮的靈感與創意。(攝影/安培淂)
從毛筆、活版印刷到數位電腦,書寫工具的不斷演變,無阻於傳統書法家、當代字型設計者,無窮的靈感與創意。(攝影/安培淂)

疫情而放緩腳步的世界,其實,並不如想像中安靜。當所有在家工作的人,敲起電腦鍵盤的剎那,每一個動作所發出的聲響,都彷彿在昭告世人:只要有文字,距離不是問題,我們與世界,就依然共振在一起。

然而,共振裡,有一件事,台灣的表現略顯低頻。在每部電腦的左上角的「字型集合」欄裡,一打開,啪啪啪驟然迸現的英文字型,少說也有上百種,多到與電影片尾的工作人員名單一樣長;但中文?你搖頭了,怎麼數來數去,能選的就是那幾種?

字型,是文字的外衣,有著千變萬化面貌各異的它,不只是美感的依附所在,文字既有的溝通功能,往往也靠它強化。從電腦裡的選字,到街道上的招牌,字型,是我們生活的日常。

但別說什麼黑體、圓體、細明體了,在台灣,多數人會留意商品的包裝,但對字型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則經常性地忽視,或者根本習而不察。

書寫工具演變史
文字,是人類文明的象徵;書寫工具,則是記錄文字,傳遞思想,創造字型風格的器具。從遠古時期的樹枝、石塊和礦物,蘸墨水以揮灑的毛筆,到近代的鋼筆、原子筆、鉛筆、數位電腦等,書寫工具的演化,賦予了字型的多樣性,也記錄了人類文明前進的軌跡。

但字型重要嗎?這點可以分成兩部分來說。先說美感,走進超商,面對琳瑯滿目的商品,選擇困難症發作時,藥到病除的方法,促使我們痛下決定的關鍵,極可能是一個印有自己喜歡字型的商品;再以溝通來說,行車於馬路上,在一定距離之外,一個輪廓清楚的黑體字路牌,它的指示效果,絕對比字型娟秀、但筆畫卻較細的細明體清晰;這當中,哪一個可以降低交通事故,答案不言可諭。

對於台灣人不關注字型的原因,合著有《字型散步》一書的字型達人柯志杰表示,簡單來講,這是台灣的美學教育,向來側重美術、音樂、雕塑等傳統項目的訓練,對生活美感不講究的結果。所以,儘管從每天起床開始,從早餐的吐司、牛奶、麥片等包裝盒,塞爆信箱的各種廣告,購物時的發票,餐廳裡的菜單,書本的內文和封面……無一不充滿各種字型,但對於它們的身分、姓名、履歷,卻沒有人關心?!

「在電腦體誕生以前,字型通常是由廣告看板的師傅們加以手繪,台中王水河先生獨創的『蕃薯體』,就非常有名;」柯志杰說,但電腦誕生後,手繪的字型迅速消失,今天常見的明體、楷體、宋體、隸體等字型,大半是在字型設計公司出現後,才將傳統的篆、隸、草、楷、行書等,系統性轉化為數位版本;有些則參照以日本為主的漢字設計,在其基礎上加以變化。

但不管是哪一種電腦字型,一套至少七千個漢字的幾本組合,從開發設計軟體到打造新字型,沒有一樣,是不需要花大錢的。

字型引導我們生活,就在不知不覺中。吸引人走進商店的招牌是字型;搭捷運的指示標誌是字型;連同買飲料、醬料、食品等,各式各樣的字型,悄悄左右了我們的選擇。

但一般人因為不了解,就不會重視,加以電腦開機後,滑鼠輕輕一點,內建的字體,輕易就啪啪啪地迸出來,跟在廚房拿調味料一樣方便的結果,是大家在不知不覺中,就忘了字體即使不再是手繪,但它仍然是一種創作,它的存在,是特定專業團隊付出精神、費用後的有價商品。

台灣字體設計產業興衰

試著回想一下,早期台北市的3C產品重鎮,位在八德路上的光華商場,在那裡買電腦時,廠商是不是一律會附贈一張「大補帖」?在那張薄薄的光碟裡,內附各種超滋養的「免費」應用軟體,其中,就包含了字型。

「其實那就是盜版。」對亞洲漢字字體如數家珍的柯志杰說,過去台灣不重視智慧財產權,字體盜版嚴重,企業虧損連連。

「撐不下去的,只有被迫倒閉;留下來苦撐的,也只能選擇遠走他鄉。」柯志杰說,以台灣最知名的兩大字型設計公司華康與文鼎為例,大約在十五年前,就紛紛轉戰產業較為健全的日本或中國大陸;而他們的出走,也使得原本就不發達的台灣字型設計產業,從此更為停滯不前。

在那段少說也有十幾年的時間裡,相較日本累積了三千套新字型,中國有三百套,台灣卻連五套都不到。不只如此,許多在街頭常見的字型,經常都是沿用了很久的舊款,或是從國外進口的舶來品來。

台灣以使用正體中文而自豪,但偏偏愛用、常用的字型,卻都不是自己設計的;而這點也讓少數的字型愛好者,從恨鐵不成鋼開始,慢慢興起,「不然我自己來好了」的念頭。

justfont字型設計公司出品的凝書體,清新造型,用於書名設計也得宜。

二○一五年九月,一場由幾個年輕人發起的線上募資活動,目標鎖定在創造屬於「台灣人自己的字型」。最初,他們設定的標的,是以一個月的時間,希望能募集到一百五十萬;但萬萬沒想到,這個目標在短短的七十九分鐘後,就全達數陣,一個月活動結束後,不只募資總額高達兩千六百萬元,參與的人數,更多達七千六百多人。

「最初我們有點不敢相信。」活動發起人之一蘇煒翔,當時只有二十五歲。他表示自己很早就對字型感興趣;國中時,同學都以細明體交作業,他偏偏要用楷體。

那之後,他對字型知識的狂熱,只有與日俱增,不管是走在台灣街頭還是出國,字型,都成了眼中的焦點風景。他所寫過的兩篇文章,〈桃園機場指標的大問題:新細明體用錯了地方〉和〈為什麼捷運指標不可以用康熙體〉,在發表的當下,都引發了熱烈的討論與分享轉載。

所以當他遇到跟自己一樣也是字型好愛者的葉俊麟時,兩人除了共同創辦了justfont字型設計公司外,隨後,也推出了上述的募資造字活動。

只是迴響越熱烈,壓力也越大。兩千六百萬元的金額,不是募來自嗨,而是要對贊助人有所交代。所以經過一年的努力,一套以台灣金萱茶命名的「金萱體半糖」(該體依筆畫粗細分為半糖、三分糖與七分糖),在眾人的引頸盼望下,終於堂堂推出,並且也不負眾望,受到廣泛的喜愛。

~以上為文章之部分節錄,僅供「非會員 1 」閱讀,全文及更多精彩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線上會員籌備中 敬請期待

作者
曾任《經典》雜誌副總編輯。 2008年以《台灣脈動》、2009年以《川流台灣》(合得)連獲兩屆金鼎獎之最佳專題報導獎。2010《台灣山國誌》入圍卓越新聞獎。2013《文明密碼》獲台達能源氣候特別獎。2014年《咱ㄟ社區》獲金輪獎。2017年以《住的適當科技》入圍全球華人永續報導獎。
本名Alberto Buzzola,《經典》雜誌攝影召集人。 作品【海峽系列】獲2011年金鼎獎最佳攝影獎。〈難行仍行:邁向理想環境的交通規劃〉獲2012年吳舜文獎最佳專題攝影獎。
本文出自

玩字型

【本期封面】攝影/安培淂
當活版印刷成為往昔,它所留下的鑄字、排版技術,依然叫人懷念。每一個時代,都有屬於它的書寫工具,活版印刷前,漢字以毛筆寫就,既記錄了日常,也留下許多名帖;電腦誕生後,前兩者皆走進歷史,不再是書寫的主流,然而它們獨一無二的特色,仍是當代字型設計師靈感與創意的來源,豐富字型變化的最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