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了,然後呢? 敘利亞改朝換代後的難題

敘利亞持續十數年的內戰終於迎來結局,大權在握超過半世紀的阿塞德家族出逃俄國,但新舊價值觀的衝突、脆弱不穩的新政府,都令人對它的未來感到惴惴不安。

新舊價值觀的衝突、脆弱不穩的新政府,都令人對它的未來感到惴惴不安。(攝影/Sergio Ramazzotti)
新舊價值觀的衝突、脆弱不穩的新政府,都令人對它的未來感到惴惴不安。(攝影/Sergio Ramazzotti)

盒地產大亨(Monopoly)桌遊被棄置於偌大的宅邸中,玩具紙幣、棋子與卡片散落一地,這座別墅本屬於統治敘利亞近一甲子的阿塞德家族(Assad family)所有,這盒大富翁想必是敘利亞前總統巴夏爾.阿塞德(Bashar Assad)的子女在政權倒台、匆忙撤離時被遺落於此的玩具。說來諷刺,因為在大富翁遊戲中,玩家必須花費金錢才能購買土地,然而阿塞德家族並不需要這樣做,全敘利亞的土地都屬於他們——至少在不久前如此。

大量奇珍異寶與祕密公諸於世,家族在全國各地的豪宅被洗劫一空

在一九七○年的一場武裝政變後,時任敘利亞國防部長哈菲茲.阿塞德(Hafez Assad)成功奪權成為總統,從此展開阿塞德家族長達五十四年的統治;而在二○二四年十二月八日,敘利亞的歷史再次寫下了嶄新的一頁。在反對派民兵攻陷首都大馬士革(Damascus)不久前,總統專機緊急起飛,政府軍與親衛隊紛紛棄械逃亡或投降,留下一地棄置的軍服,民兵占據了國家廣播與電視台大樓,向全國人民宣布改朝換代的消息。

敘利亞因阿塞德政府垮台舉國歡騰,獨裁者象徵的雕像被推倒在地。

面對突然降臨的自由,敘利亞人民先是不可置信,而後舉國歡慶,他們走上街頭,將阿塞德家族的雕像推倒並焚毀,洗劫他們位於全國各地的豪宅,大馬士革的市民們甚至大搖大擺地走進空無一人的總統府四處閒晃;多不勝數的反政府份子、政治犯從賽德納亞監獄(Sednaya Military Prison)的大門走出,該監獄位於大馬士革北方約三十公里處,以對囚犯的非人道待遇而臭名昭著,被批評者稱為「人類屠宰場」,是阿塞德政權獨裁與壓迫的象徵。這些終於獲釋的囚犯大多是無辜的平民,走出監獄大門時,他們那數月不見陽光的雙眼瞇成了一條線。不久後,克林姆林宮當局宣布,巴夏爾.阿塞德前總統與其家眷已獲准於俄羅斯避難。

在阿塞德政權倒台後,敘利亞人民五十年來無處宣洩的不滿與壓力瞬間釋放,老阿塞德的陵墓遭民兵開槍掃射。

壓迫的高牆倒下後

長年以來,阿塞德家族對敘利亞實施高壓統治,犯下的惡行罄竹難書,對政敵的迫害、酷刑、處決等屢見不鮮,而最為人髮指的莫過於針對平民的無差別暴力行為。根據敘利亞人權網絡(Syrian Network for Human Rights, SNHR)的數據,光是二○二四年十一月這一個月中,就有七十名平民在武裝團體衝突中喪生,其中包含二十名兒童。對人權的迫害與漠視,使得許多敘利亞人選擇逃離這個國家;截至去年,全球仍有數百萬名敘利亞難民流離失所。

大馬士革在反對派與政府軍的爭奪下,多年來飽受戰火洗禮,雙方砲火摧殘下,居民無家可歸。

然而,二○二四年十一月二十六日,轉機出現了。

俄羅斯當局對敘利亞內戰的介入,是阿塞德政府得以大權在握的重要助力,而俄國在烏俄戰爭中陷入僵局,則讓長年苦戰的反對派有了可乘之機。十一月二十六日,以沙姆解放組織(Hay’at Tahrir al-Sham, HTS)為首的聯軍,對敘利亞第二大城阿勒坡(Aleppo)發動一連串攻勢,被打了個措手不及的政府軍開始潰散兵敗如山倒,約一週後阿勒坡便落入反對派的手中,其中包含機場與敘利亞最大的軍事基地「46號基地」(Base 46)。

此一大捷使勝利的天秤完全倒向反對派,政府軍節節敗退,哈馬(Hama)與第三大城荷姆斯(Homs)等重鎮接連失陷。由於周遭的檢查站與基地紛紛棄守,反對派得以在沒有遭遇太多抵抗的情況下快速推進,即使俄國旋即回防,恢復了對反抗軍據點城市伊德利布(Idlib)和阿勒坡的轟炸,但為時已晚。十二月八日,也就是阿勒坡失陷的一週後,反對派聯軍正式攻入大馬士革,阿塞德一家倉皇出逃。

位於敘利亞西南部的大馬士革,是該國首都與權力中心,隨著它於反對派的攻勢下失陷,敘利亞也正式進入新時代。

這場勝利可以說是反對派團結一致的成果,亦為國際情勢與各國角力下的因緣巧合。阿塞德政府的重要盟友——伊朗與黎巴嫩真主黨,因為與以色列在加薩走廊的對峙而疲於奔命,不得不召回駐紮於敘利亞的兵力,並減少投入敘利亞的軍事支援;而自二○一五年起便支持阿塞德的俄羅斯,則深陷於烏克蘭戰場的泥淖難以脫身。盟友的分身乏術,變相削弱了敘利亞政府軍的戰力,讓以土耳其為首的反對派支持國有機可乘。

中東地區瞬息萬變的地緣政治,為阿塞德政府的崩毀埋下了伏筆,而曾在演講中宣稱自己對阿塞德懷有敵意的川普重返白宮,則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民兵與百姓於首都大馬士革街頭拍照留念。

反對派聯軍由大大小小的武裝組織所構成,其中包含由阿塞德政府的叛軍組成的敘利亞自由軍(Free Syrian Army),以及前面提到的沙姆解放組織等,後者由蓋達組織於敘利亞的分支努斯拉陣線(al-Nusra Front)重組而來,是反對派聯軍的主力部隊。

各大陣營堅守彼此的立場,即便曾互相為敵,但在它們的共同敵人「阿塞德政府」面前,則團結一致,最終扭轉了這場持續十數年內戰的局勢。

許多建築——其中包含數千年歷史的古蹟,都不幸化為塵土。

然而勝利的背後,卻是洶湧的暗潮。雖然已與蓋達組織、伊斯蘭國等恐怖組織分道揚鑣,沙姆解放組織的極端立場,仍引起了其他反對派組織的警惕和擔憂;失去共同敵人的聯盟十分脆弱,在為勝利歡呼之餘,枱面下的算計與明爭暗鬥從未停歇。

沙姆解放組織的總司令阿布.穆罕穆德.朱拉尼(Abu Muhammad al-Jolani)在阿塞德政權垮台後接任「過渡」總統一職,而他上任後旋即將所有武裝組織,包含他麾下的沙姆解放組織,整併於敘利亞國防軍,並宣布解散議會、重訂憲法。一連串大刀闊斧的改革,不僅讓敘利亞舉國擔憂,更令期待著民主轉型的人們期望落空,取代阿塞德家族的,會不會是另一個獨裁者?朱拉尼口中的「解放」敘利亞,真的能讓人民得到真正的自由嗎?

敘利亞改朝換代後,老百姓紛紛走上街頭,慶祝阿塞德家族的倒下,然而前方等著他們的究竟是自由,還是另一個獨裁者呢?

~以上為文章之部分節錄,僅供「非會員 1 」閱讀,全文及更多精彩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線上會員籌備中 敬請期待

本文出自

敘利亞

【本期封面】攝影/Sergio Ramazzotti
在敘利亞阿塞德政權垮台的當下,反對派「解放」大馬士革,民兵在步槍槍口插上象徵愛與和平的鮮花。擺脫了長達五十年的集權壓迫,敘利亞迎來了後阿塞德時代,然而,在面向曙光的同時,長年累積的種種問題也隨之浮現,飽受內戰摧殘的敘利亞,除了傾力重建家園,許多制度與觀念的革新仍在牛步進行中,但說敘利亞的情勢塵埃落定,似乎仍言之過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