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天空下流亡的星星 難民的生命故事

一群來自世界各地的難民,各自帶著對未來的嚮往,無懼沿途艱辛困厄,披星戴月,一心勇敢向前,祈求和平與幸福的到來。

一群來自世界各地的難民,各自帶著對未來的嚮往,無懼沿途艱辛困厄,披星戴月,一心勇敢向前,祈求和平與幸福的到來。(圖片/Roger Arnold/UNHCR)
一群來自世界各地的難民,各自帶著對未來的嚮往,無懼沿途艱辛困厄,披星戴月,一心勇敢向前,祈求和平與幸福的到來。(圖片/Roger Arnold/UNHCR)

火灼傷會在皮膚紋上疤痕,但是你知道海水也能在人體侵蝕出可怖的傷痕嗎?我在希臘的小島薩摩斯(Samos),就遇見一個被海紋身的男孩。

前年,十七歲、來自剛果民主共和國的柯世達(Costa),與二十幾名乘客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擠上一艘僅九公尺長的橡皮艇前往薩摩斯。小艇在航程中破了洞,載浮載沉,滲進的海水不時濺蝕柯世達的胸膛,留下了海的紋身。

阿富汗女孩查拉芮(Zahra)則是整整嘗試了五次,才成功從土耳其來到薩摩斯;她在第三次渡海時,甚至遇上颶風。而她逃難時被警察抓到,下場是被關進監獄裡坐牢。

但是查拉芮從來不放棄。她說:「因為我渴望擁有未來,而我的未來在海的另一邊。阿富汗在戰火之中,我沒有退路,只能向前。」

他們是我的學生,我在希臘夜空裡看到的星星。

為逃離戰亂與迫害,成千上萬的難民冒險犯難,強渡惡水。(圖片/達志影像)

真實的傳奇人生

二○一九年,我辭去補習班英文老師的工作,於十一月四日來到希臘小島薩摩斯,在當地一間提供難民青少年教育的國際非政府組織當英文教學志工。

我從桃園國際機場搭機,經歷三段航程、十七小時,飛越超過一萬公里,終於抵達這個四百七十八平方公里的小島。

這是我第一次離開我的島,而觸動我出走的原因是,有一次我在人道救援志工、Refugee 101 Taiwan創辦人胡鈞媛的一場演講中,聽到她提問:「逃難時如果只能帶走一樣東西,你會帶什麼?如果在炸彈落下來的一刻,只能匆忙帶走幾樣東西,你會做出什麼選擇?」

她分享了一個攝影計畫,拍攝的是難民逃難實況,有人緊擁可蘭經,有人帶走筆電,有人把最珍愛者的照片貼身收藏,當然,很多人傾盡全力要帶走一家老小。胡鈞媛認為,「從難民逃亡之際的選擇,可以了解到個人最珍視的事物,甚至可以看出人類文明的精髓,比如說信仰、科技,或是與人的連結。」

伊拉克第二大城市摩蘇爾於二○一四年六月遭伊斯蘭國攻占,三年內戰炸毀了城鎮70%的基礎建設。(圖片/達志影像)

我渴望讓親身經歷家破人亡和顛沛流離的難民來告訴我:什麼是人生真正重要的事?

在薩摩斯島與難民一起生活了兩個半月時光,他們為我打開了世界和心靈之窗。

我所以選擇到希臘當難民志工,是因為希臘的地理位置正好是歐洲門戶,許多難民都從此處進入歐洲。薩摩斯島則是所謂的「難民熱點」,也就是設有庇護登記中心的地方。

目前希臘有五座難民熱點,都是鄰近土耳其的離島,分別是萊斯沃斯(Lesbos)、希俄斯(Chios)、薩摩斯(Samos)、萊羅斯(Leros)和科斯(Kos)。這五座島收容近四萬兩千名難民,他們擠在條件惡劣不堪的難民營中等待安置。

薩摩斯難民營設定的容納人數為六四八人,作者當志工期間,卻收容近八千人,致使他們須在惡劣條件中等待安置。

我到當地主要的工作是當難民青少年的英文老師,當時志工團隊安排我教進階英語,我那班學生有十八人,年齡最大的是二十歲,最小的僅十二歲,他們分別來自阿富汗、剛果、敘利亞、伊拉克、科威特、葉門和埃及。每個孩子都有他獨特的離鄉故事和生命體驗。

我們在傳奇小說裡讀到那些穿越高山、叢林、海洋、冒險犯難的故事,對他們而言,卻是再真實不過的人生。

為了逃離戰亂及貧窮,每年有成千上萬難民賭上一切,冒著生命危險強渡惡水。我的學生從中東、中亞和非洲等地區逃難至土耳其,再從土耳其通過海路抵達希臘。

致命的跨海之行是難民在歐洲獲得庇護的關鍵一步,勝得過、活下來的,才有機會面對不下於渡海考驗的各種挑戰。

~以上為文章之部分節錄,僅供「非會員 」閱讀,全文及更多精彩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線上會員籌備中 敬請期待

作者
人道救援志工
本文出自

印度大壺節

【本期封面】圖片/Anushree Fadnavis/達志影像
萬頭鑽動,是新冠疫情蔓延以來少見的畫面。十二年舉辦一次的印度大壺節,在病毒肆虐下,仍盛大舉辦。今年一到四月,近千萬人湧向哈里德瓦。在這場全球最大群聚,多數信徒未戴口罩,也未保持社交距離,確診數從二十一萬人快速飆升至三百七十萬人以上,印度目前已是全球第二嚴重國家。求取身心淨化的聖河,成了滋長病毒的溫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