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日記簿 台灣螳螂全圖鑑+全球罕見物種特輯

隱身自然的螳螂為捕食而具多變體色與器官。作者集結二十年來的螳螂觀察紀錄,一探究竟巧妙多變的昆蟲界高階掠食者特徵。

加薩日記 來自台灣的無國界醫生前線人員在加薩的第一手見聞

二○二三年十月七日清晨,哈瑪斯無預警襲擊以色列,戰爭爆發,此後將近一個月在暴風中心的洪上凱,以無國界醫生身分站在衝突前線,他深知自己擁有這分依賴整體社會賦予醫者的特權,隨著任務開展,將看到的景象寫下真實存在於加薩的點點滴滴。

我在荷蘭當都更說客 阿姆斯特丹以人為本的10年街區再生筆記

一位台灣青年建築師直擊荷蘭的居住正義與街區實驗。「住房不是對財產權、而是對居住權的絕對保障。」原來都更不只是全然拆除蓋新的!

我的厚皮老師 從暑假到了也想哭,到今晚住在哪裡都沒關係

七年級後段班的杜宜庭生於屏東,在擁抱一隻企鵝後,人生方向從服裝設計轉投獸醫,期待可以幫助地球生命活得自在、健康、包容。

黑潮震盪 從臺灣東岸啟航的北太平洋時空之旅

船員全部上到設在露天駕駛台上的瞭望架,海豚及白腹鰹鳥來回翱翔,意味著海面下有魚群,騎乘著黑潮,跨越三萬年解密這股生命之流。

台灣諺語的文學植物筆記

台灣諺語中的植物,多是農業社會的主要作物,如五榖、蔬果;最早的產業作物如甘蔗、檳榔。植物與先民關係密切,是文化中的珍貴資產。

被誤解的臺灣老地名 ②時間篇

為何臺灣叫臺灣,不叫大員,不叫赤崁?為何新北很多七張、十二張、二十張甚至二八張、四十張?誰為臺灣地名取名改名或正名?背後故事多。

從前從前.有家金淼寫真館 吳金淼、吳金榮兄弟鏡頭下的楊梅故事

治時期一間地方上唯一的照相館,自豬圈起家,保留三十多年、兩萬張居民婚喪喜慶與地方記憶,拼湊成楊梅客庄動人的地方史。

我與寫字

舒氏「寫字哲學」,寫字也看字。不論寫字人的身分地位,或為何而寫、何時而寫,看身與形的結合,也看人生的細膩與滋味。

橫斷臺灣 追尋臺灣高山植物地理起源

作者以百萬年的尺度追尋臺灣山地自然史失落的環節,從橫斷山、東海大陸棚到琉球支路,臺灣的高山與植物揭示我們與世界的獨特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