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閃一閃亮晶晶 第一屆台灣獨立書店獎

台灣第一個獨立書店獎「獨書獎」,集結全台三十八家最有特色的獨立書店,用各自擅長的方式,為台灣的書店文化發光、發亮。

○二二年三月二十二日,我搭高鐵轉台鐵後試著步行前往屏東總圖,南國的烈日猛攻,我拎著在路邊小店買的沒去冰古早味紅茶,走了大約十分鐘後開始東張西望搜尋小黃,大汗淋漓。那是友善書業供給合作社的社員大會,我在那裡對著約七十家的書店代表,第一次,慎重地提出了「獨書獎」這個想法。

不知是樹梅基金會跟獨立書店有著近似的本質,還是因為我們的董事長是位民航機長讓大家覺得很好奇,當場竟然得到熱烈迴響。「我們基金會跟在座很多書店一樣,我們很年輕,背後沒有大財團,我們雖小,但我們都在做很重要的事……。」

同樣的目光一致,同樣燃燒熱情,回到台北後,報告了董事長與董事,得到了好幾筆捐款,台灣第一個獨立書店獎就這樣起飛了。

初衷真的很單純,二○二一年底的樹梅董事會上,當時還不知會有多困難的我說:「我們來辦一個獎,讓更多人知道台灣有這麼多這麼棒的獨立書店……我們來尋找獨立書店之美!」雖然是一個靈光閃爍,但尋找獨立書店之美是很認真的,因為樹梅基金成立以來就一直在美學上下功夫,特別是「台灣美學」。

我們在台灣成長,但總是很容易就被國外的美所吸引,花了大把時間與金錢出外尋找他鄉之美。不過,確實也是拜疫情之賜,我們開始有更多的時間望向自己這片土地。

在台灣有超過三百家獨立書店,許多美好的書店故事,不斷地在角落發生,每一家都值得我們關注與支持。尋找獨立書店之美,當然不僅止於外在的美,看得到的美,更多的是人情與知識相融的美好,書店與土地相呼應的美好。

基金會期望能從美學的角度向外擴展,因為每一家獨立書店都承載著一個地區的美學與經營者的角度,就是這些不同的面向才構成台灣這條獨特的文化風景線。

對於書店這個產業的困境,基金會也有所了解,傳統上只是賣書的書店也必須為了生存而做轉變,新一代的書店開始擴充書店這個場域的功能、並且創立新的價值,正因如此才有這麼多具有經營者風格與特色的書店在台灣不同的角落冒出,對於喜歡書店的人們來說,這些確實都是十年前所不可能擁有的逛書店經驗。

「沒有財團的支持,有自己的樣子,創新,不複製,和連鎖做出區隔,有經營者自己的個性與想要傳達的價值」,這是樹梅基金會定義的獨立書店。每個開書店的人目標都不一樣,達到目標的作法也不一樣,這些形成了獨立書店各自想要的存在方式,也就是我們在尋找的特色。

感謝所有的獨立書店,沒有你們不會有「獨書獎」,也不會有這本書。特別是本書裡的三十八家書店,感謝你們在城市,在村莊,在海邊,在地下室,在巷弄,在山裡,在鐵道邊……用自己擅長的方式為台灣的文化發電發亮,一如仰望玉山的星空,你們一閃一閃亮晶晶的,真是美極了。

(文/樹梅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劉鋆)


一本書店
# 靜定 # 思考 # 時間

如果你沒有耐心,看到大片窗上貼著「一本書店」就以為已經找到寶山的話,那你可能會失望而返。老闆逗趣地說,故意把店門開在巷弄內,就是要過濾掉那些心不夠靜找不到入口的人。

一本書店從台中搬到花蓮雖然不到一年的時間,但靠近書店時,你其實會有那種「這家書店好像已經在這裡好久」的感覺。也許是大門敞開的方式,也許是美學上的優雅協調,一本把在台中就有的獨特氣質,重現在花蓮並讓它開始新生。店內的空間分布與氣氛營造,完全呈現主人的風格——優雅不做作,安靜地歡迎每一位來享受閱讀的人。店裡有一個小區域,主人以策展的方式來呈現每一次特別的主題選書,來逛書店也能看到精心設計的小展覽,實在是個驚喜。

說到享受,如果你不曾在這裡點一杯咖啡、

吃一口布丁,那麼你還不算真的享受了一本。最高檔的是,如果你能夠吃到主人配合時令所製做的春分、秋分竹籃便當,那麼,你就真是讓大家羨慕不已的幸運兒了。

沒有一家書店像一本書店一樣,讓粉絲願意翻過中央山脈無怨無悔地追隨。

晃晃二手書店
# 貓 # 好的食物 # 串聯跟橋梁

在晃晃二手書店,精神食糧跟好的食物同樣重要,因為它們都跟生活密不可分。這裡除了新書、二手書和CD,咖啡和甜點,更有一個小閣樓,足以讓你窩在那裡一整個下午。在書本中吸收養分之餘,更可找到在地精選的小農產品,好生活原來是這樣提煉出來的。

不得不提的是,晃晃還有民宿喔。晃晃LibRoom46民宿,就在書店旁邊的巷子裡,清水模建築,蠻酷的。這個空間像是書店的伸延,大家來個小旅行,不妨多住一個晚上,好好休息,讓身與心充充電。

台東好山好水,貓店長問大家:「什麼時候來看我?喵。」


曬書店×新營市民學堂
# 在地 # 實踐 # 共好

每一個地方,都值得擁有自己的書店。學生下課後,可以在吊扇涼風下寫功課;白領下班後,可以參加學堂的課程;旅客打卡後,可以讀到更深入的地方故事。

就喜歡空間裡這樣接地氣的人氣。抬頭形形色色的海量選書,低頭花花綠綠的老地磚,每個角落都藏了寶,你可需要預留多一點時間來挖喔。老闆更會根據當下大家最關心的題材選書策展,讓你有機會深度閱讀。

如果資訊含量太高令你有點眼花撩亂,正常正常,就拿著你手中的那本書,進來布置清雅小房間坐下來歇歇。這樣的動線設計真的無懈可擊。

還有還有,買書付款時別忘了跟店長聊天,記得問一下復興路上的鏗、鏗、鏗,到底什麼最好吃?

小陽。日栽書屋
# 家 # 日得知 # 識成林

走進位於屏東勝利新村的「小陽。日栽書屋」,好像走進時光隧道,回到八十年前的眷村人家,混合著書香、音樂、綠意與舊日時光。進到這裡就像小時候的暑假回到鄉下爺爺家,有好多那種可以窩起來看書或者跟朋友聊天的舒服小角落。

老屋內的隔間、油漆牆面、舊木窗框、地磚、長條木地板、橢圓小磁磚浴缸,甚至每個小擺設,都是眷村回憶的一部分。屋外同樣令人驚豔,草地今日的模樣,主人可是花了很大的心力。草地上那個小小的、貌似簡單卻絕不簡單的木製舞台,不僅辦過「小陽。音樂節」、「與西班牙共舞」音樂會,更吸引了歌手陳綺貞在此做小型演唱,就像在朋友家的後院的輕鬆聚會。當然更不能忘了蔣勳老師也在這草地舞台上開講。這個「來我家玩喔」的聚會,專屬於這片像老家一樣的大院子小草地。

綠色藤蔓攀爬在窗外,就如知識點滴滋養,慢慢繁盛如林。平和,在地,上善若水,像鄉下爺爺奶奶家的那種簡單美好。不過書店主人可是個熱情好客的年輕人呢!

時之河書屋 十三號避難所
# 幻想 # 夥伴 # 舒適

注意:這跟你去過的任何一家文青書店都不一樣。它是一座隱藏在祕密與幻想之中的避難所,就像哈利波特的九又四分之三月台,帶你走進另一個世界。看到一樓「逃避人生專用入口」,勇敢一點,走上樓梯就對了。如果你喜歡奇幻、科幻、神話或是童話這類的幻想文學,如果你喜歡魔幻電影,如果你喜歡桌遊,如果你喜歡各式各類的figures公仔,一定會樂而忘返。

這是一家深夜書店,開店時間好奇怪,午間三點到凌晨三點,舉辦的活動也非主流的,譬如脫口秀。這裡瀰漫著一股青春氣息,時而是個舞台,時而是個練團室,時而是個電影院,時而是個創意基地,實在難以定義,歡迎每位心境年輕的你們來探索喔。

~以上為文章之部分節錄,僅供「非會員 」閱讀,全文及更多精彩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線上會員籌備中 敬請期待

本文出自

鴛鴦

【本期封面】攝影/張燕伶
印象中鴛鴦來自北方,即使冰天雪地也成雙成對,但根據學者的野生調查證實台灣有留鳥,可能來自冰間期;雪霸國家公園解說員張燕伶也以十年青春揭開更多真相:鴛鴦成雙成對是一時而非終生!卿卿我我多半在繁殖季,母鴛鴦獨自育雛、公鴛鴦換羽變臉都躲在林間不見客。更了解鴛鴦的習性,就知道何時何地可與牠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