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北海道 狐狸、丹頂鶴,有時還有棕熊

多次榮獲「亞洲最佳自然攝影(Nature’s Best Photography Asia)」大獎的安藤誠,出身札幌,長居釧路地區鶴居村、經營自然體驗旅宿,安藤誠期望傳達來自原野的訊息,讓人們感受自然的可貴,並珍惜之。

咖啡 魔幻農產 逐夢出杯

咖啡生豆烘焙後產生的梅納反應,焦糖香氣特別迷人。影響咖啡品質的因素除了品種、海拔,更在田間管理、後製處理。今日的台灣咖啡已從昔日的黑色苦水,變身一杯千金難換的魔幻飲料。

荷蘭氫谷 歐洲氫能基地

氫能被視為最具發展潛力的替代能源,推動氫能車及加氫站的普及已成當務之急,串聯生產至消費端的氫氣產業鏈以期打造歐洲「氫谷」。

虛構與真實 藏傳佛教的多元面貌

關於藏傳佛教的真實輪廓,不再限於虛構的奇幻故事,神祕面紗被掀開,藏傳佛教在多年傳習中漸趨完整。

拒絕孤老 日本的跨世代同棲住宅

日本鹿兒島的新型態共享住宅創辦人堂園博士,藉由建築形式與制度活動的設計巧思,讓跨世代的住戶們開心過活,孤老獨活從此成為過去式。

編者的話

相較於競速,二十五年來《經典》彷如老牛默默犁田,以文字耕耘心田,報真導正,為台灣社會播下良善祥和的種子。

挖掘水脈湧心泉

大地要挖井,人間要菩薩招生,只要有一個慈濟人在那裡,就有許多人得到救助,慢慢轉貧為富。

泰北回賀慈濟村的艾家

歷史有時候總是講不清,甚至以訛傳訛就成為正史。大動亂時代,就有數不清的小型悲喜劇,艾家只是其中的典型。看懂了時代,就看懂了泰難民的悲喜劇與艾家的故事。

有驚無險的家人團聚

如今父母過世多年,沒有想到現在變成兒子回來探望我們,易地而處,深恐這將激起當年自己臨別時,曾經後悔回國省親的複雜情緒,而瞬間覺醒,千萬不要讓兒子看出我們的感傷。

人工智能與關於參數的那些事

在電腦算則中利用參數來完成許多虛擬作為的技術,其實早已經在不計其數的現代科學運算、工程模擬、統計預測計算中,上天下地的滲透入我們如何認知物質宇宙世界,支撐著我們對於現代工程文明可靠性的信心,甚至引領我們去預測一些其實在我們認知能力之外的現象。

焚林而田 逐日消失的玻利維亞森林

玻利維亞東北部的熱帶雨林區,四十五年來消失的森林幾乎是整個奧地利面積。政府以急需耕地與牧場為由,無視生態與環境警訊。

牧民的榮華與患難 富拉尼族

牧民天性的富拉尼人,以非洲荒漠為家,以牛為神聖象徵,這群世界最大游牧社群,血緣祖籍不可考,近幾年因暴力衝突而使放牧生活險阻重重。

百攤台灣 100個攤販,100種台味生活的方式!

速寫畫家鄭開翔將視角轉向街頭巷尾,是你我再熟悉不過的「路邊攤」。讓我們從生存的一角,看見生活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