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林而田 逐日消失的玻利維亞森林

玻利維亞東北部的熱帶雨林區,四十五年來消失的森林幾乎是整個奧地利面積。政府以急需耕地與牧場為由,無視生態與環境警訊。

空中俯瞰玻利維亞東北部的熱帶雨林區,因計畫性滅林行動,原來的廣袤林地僅存一棵樹。(攝影/Matjaž Krivic)
空中俯瞰玻利維亞東北部的熱帶雨林區,因計畫性滅林行動,原來的廣袤林地僅存一棵樹。(攝影/Matjaž Krivic)

○二二年秋季,一把大火把玻利維亞(Bolivia)數千公頃的森林燒個精光,林地上根深葉茂的樹木消失殆盡,取而代之的,是具有經濟效益的農作物——大豆、玉米、高粱,以及若干年後即將出現的牛羊牲畜。

近幾年來,南美洲玻利維亞熱帶雨林大幅萎縮的實況,被廣泛忽略與低估,世人矚目的焦點都被鄰國巴西亞馬遜雨林遭受大破壞的新聞掩蓋了。但事實上,玻利維亞的「滅林」強度之大,已躍居為全球森林砍伐率第三高國家,僅次於巴西和剛果民主共和國。

讓滅林行動就地合法

根據世界資源研究所的《全球森林評論》(Global Forest Review)所提供的資訊,玻利維亞在二○二二年失去近四十萬公頃森林;從一九七六年至二○二一年,玻利維亞總計失去了八百六十萬公頃森林,相當於全國森林總面積的14%。在政府立法與資金分配等以經濟效益為主要政策的推波助瀾下,林地消失的速度與強度,變本加厲。主要的表面原因,和鄰國巴西一樣——為畜牧與大豆生產,急需擴大農地面積。

玻利維亞跨文化社區被焚毀的森林空照圖。近十年來政府核准的砍伐許可證與日俱增;人禍加上氣候變遷,加速森林的死亡。

玻利維亞所飼養的牛隻,80%供應國內需求,其餘的以出口到中國為主。大豆的農產狀況也類似。由此可見,玻利維亞約三分之二的農田以畜牧與農耕為主。根據環境基金會「自然之友」(Friends of Nature, FAN)主任奎塔尼拉(Marlene Quintanilla)的報告,從二○一○到二○年,一百九十萬公頃的熱帶雨林已成為耕地與牧場,另外還有一百五十萬公頃的其他森林生態狀態已嚴重退化,嚴格說來,已不符合所謂森林的基本定義。

氣候變遷的全球問題也是加速森林死亡的幫兇。玻利維亞的部分區域已「疏林草原化」,日益乾旱所造成的樹木與樹冠的稀疏,森林進入「成為沙漠旱地」的過渡期。玻利維亞政府無視於這些大自然的警訊,不僅積極鼓勵滅林行動,且允許在林地自然保護區與原住民生活的社區內,大肆伐木砍樹。

兩位門諾教派成員以農耕設備,把林地夷為農田。拒絕現代化生活的門諾派信徒,積極「開墾」,大肆栽種,森林隨著信徒人口增長而不斷流失。

玻利維亞總統莫拉萊斯(Evo Morales)在他二○○六至一九年間的第一任期內,對環境議題有不少建樹,他修改憲法,立法維護「帕察媽媽」(pachamama)的權益——玻利維亞人對地球母親的稱呼;另外,原住民社區也獲得明確劃定的領土與土地使用權。

不過,總統第一任期結束不久,情勢大逆轉——二○一五年,莫拉萊斯政府宣布放棄以石油與天然氣出口的經濟模式,轉而把經濟重心聚焦於農業。為達成目標,中央政府必須把之前劃定給原住民的森林與土地都一併要回來。「這個政策對整個環境是個災難的開始。」非政府組織「土地基金會」(Fundacin Tierra)執行長柯葵(Gonzalo Colque)批判政府罔顧環境與生態的施政策略。

康塞普西翁鎮附近一家木材加工廠。玻利維亞有高達八成木材屬非法砍伐,政府姑息縱容,業者肆無忌憚,非法木材經跨境販運至秘魯或巴西出口。

從二○一三至一六年間,政府核准的砍伐許可證與日俱增,迫不及待而進行非法砍伐的現狀也屢創高峰紀錄。值得一提的是,從二○一二至二一年間,玻利維亞的「滅林」行動中超過60%屬於非法砍伐,這數據並非空穴來風,而是國家森林與土地檢驗暨社會控制署官員公開承認的結果。

除此以外,莫拉萊斯所領導的政府也同時通過許多有助於農業工業化的法令;其中一個例子是二○一九年授權聖塔克魯斯與貝尼(Santa Cruz and Beni)省的行政單位,讓當局擁有砍伐與焚燒私人土地與社區公有林地的權限,為伐木大開方便之門。

聖塔克魯斯省的大豆田。截止二○二一年,消失的森林面積已逾八百六十萬公頃,殘存的其他林地也面目全非。

乍聽這些數據與面積,其實很難想像森林遭破壞的程度。若要真正了解這段計畫性的滅林過程有多麼令人瞠目結舌,或許得從空中鳥瞰才能看得更清楚。就在玻利維亞中部的聖克魯斯聖城外圍,格蘭德河(Rio Grande)東岸的平地上,出現一大片農場景觀,突兀顯眼。以種植大豆為主的田地,綿延好幾平方公里,雖然因為土地乾旱而尚未開始播種,但規畫好的空間仍大得驚人。這些田地由不同的幾何形狀組成,中間可見大牧場圍繞。其餘殘存的森林,則被直線切割得面目全非,露出毫無生氣的紅黃土壤。被切割的線條左右兩邊,還有長方形的農田,肆無忌憚向森林深處延伸蔓延。每一條「另闢蹊徑」的新路,彷彿是個捨棄舊愛的記號,標示著對自然界的破壞,與沉痛的控訴。

聖塔克魯斯省的飼料加工區。

~以上為文章之部分節錄,僅供「非會員 」閱讀,全文及更多精彩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線上會員籌備中 敬請期待

本文出自

北海道

【本期封面】攝影/安藤誠
彷彿凝視著鏡頭的北海道赤狐,是北海道的代表動物之一,從下巴到腹部長著白色體毛,耳朵內側及腳踝為黑色體毛。鏡頭後的攝影師安藤誠,長居北海道東部的鶴居村,是「亞洲最佳自然攝影」大獎常勝軍,也是北海道政府認證的專業戶外嚮導,帶領旅人深入觀察生態樣貌,並且學習守護這些珍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