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莎菲 穿山甲博士的動物情緣

穿山甲在全球為極危物種,在台灣也是珍貴稀有保育類野生動物,分布在淺山環境。孫敬閔是台灣少數專攻穿山甲保育的研究者,娓娓道來他與牠們交織的緣分與保育期許。

穿山甲在全球為極危物種,在台灣也是珍貴稀有保育類野生動物,分布在淺山環境。(圖片/劉人豪)
穿山甲在全球為極危物種,在台灣也是珍貴稀有保育類野生動物,分布在淺山環境。(圖片/劉人豪)

經,科學界對穿山甲的研究和了解很有限,所以對於穿山甲在生態上的功能和重要性的相關探討很少。隨著這幾年來全世界大量投入穿山甲各領域的研究,也逐漸揭開穿山甲的神祕面紗。

找到沉默寡言又內向的同類

我和穿山甲的第一次接觸在二○一○年左右,當時對穿山甲的感覺,就是一種不太活躍的生物,安安靜靜的,遇到威脅就只能被動地蜷縮起來,倒是有幾分像沉默寡言又內向的我。

一身鱗片的穿山甲看似刀槍不入,實際上對抗犬隻的啃咬仍無防禦能力。(圖片/孫敬閔)

我從小就喜歡飼養各式各樣的寵物,家裡也總是被放兩棲爬蟲的魚缸占滿。大學就讀政治系則是個美麗的誤會,當時大學聯考分數不如預期,可供選填志願的大學系所不多,懵懵懂懂的錄取了政治系國際關係組。然而自小沉默寡言不擅與人溝通的個性,自認為不是塊讀政治系的料,當時學校宿舍裡被許多寵物占滿,某日寵物蛇在宿舍脫逃造成恐慌,這件事直到現在仍然在政治系同學會被常常提起。

政治系畢業後,對於從小喜愛的野生動物和水族生態仍然心生嚮往,於是利用當兵的兩年間準備相關研究所考試;一開始目標是放在海洋資源所,期望可以藉此探索美麗的海底生物和環境,不過由於大學欠缺專長和訓練而作罷。後來發現屏科大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的招生簡章,保育專業是海納各類學科,即便是文組學科也能貢獻所長,因此花了一年多專心準備並考上研究所。

在專心準備考試期間,每個禮拜休假日,我常常花一兩個小時騎著摩托車從高雄到屏科大校園閒逛,想像之後的校園生活,以及可以和野生動物接觸的機會,對野生動物保育這塊領域是又陌生又嚮往的憧憬。

孫敬閔投入研究多年,就是從照顧受傷的穿山甲起步。(圖片/孫敬閔)

研究所碩士班就讀期間,我研究的物種是台灣獼猴,對於穿山甲並不熟悉,但覺得這種有鱗片的生物很酷,和魚類、爬蟲類的外觀有著相似性。就讀碩士期間,我在屏科大保育類野生動物收容中心工作,照顧各種受傷或需要醫療的野生動物。照顧穿山甲期間,我開始注意到國際間穿山甲受到獵捕的威脅,但當時全世界對穿山甲相關的研究卻很少,牠們喜歡的食物和照養環境需求的知識都未臻健全,也因此萌生穿山甲研究的想法。

二○一○年,屏科大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正好有一位林敬勛同學準備完成台東海岸山脈穿山甲的碩士班研究工作,敬勛是投入穿山甲野外研究最早的學生和開創者,雖然野外研究這條路多半是辛苦且孤獨地,但野外穿山甲的研究基礎需要持續有人投入,因此我毅然決然前往台東接手穿山甲的野外研究,一直持續到現在。

維持生物多樣性的關鍵角色

穿山甲是高度專食蟻類(白蟻和螞蟻)的物種,以台灣穿山甲為例,目前已知會取食的螞蟻種類至少有七十種,超過全台灣螞蟻種類的四分之一。估計一隻穿山甲一年可以吃掉幾千萬隻的螞蟻和白蟻,而這些螞蟻和白蟻通常是環境中最優勢或最普遍的種類,因此穿山甲扮演著調控環境中蟻類多樣性、動態平衡的關鍵角色。

由於白蟻和螞蟻占陸域生態系生物量(Biomass)總量的30%-40%,因此穿山甲的存在對於陸域生態系的健全有著關鍵的影響。另一方面,穿山甲在覓食過程會將地下土壤挖出至地面,促進土壤更新和礦物質的流動,而穿山甲所創造的洞穴,也提供許多小型生物暫時的避居空間和微氣候的棲地。

台灣穿山甲主要分布在海拔一百至一千公尺的山區,超過一千五百公尺以上少有紀錄,二千二百公尺左右是分布的上限。有趣的是,台灣穿山甲最喜好的食物――台灣土白蟻在台灣的分布上限也是接近海拔一千五百公尺,因此食物資源的分布,可能是台灣穿山甲的海拔分布的限制因子。此外,由於缺乏濃密的體毛保暖,穿山甲在冬天格外怕冷,氣溫下降時,牠們會收集洞穴外大量的乾草落葉,帶進洞穴內鋪墊,類似鋪床保暖。

穿山甲穴居且生性害羞,不易觀察。(圖片/孫敬閔)

台灣穿山甲有著非常固定的繁殖育幼期,幾乎都在冬季生產,而且大約有一半的穿山甲媽媽在十二月產子,我常戲稱台灣穿山甲有一半都是射手座的;幼獸出生後,穿山甲媽媽會獨自帶幼獸約一百六十天,直到隔年五至六月母子才分開各自獨立。

穿山甲的洞穴可分為兩種:覓食洞穴和居住洞穴。覓食洞穴是穿山甲吃完蟻類後留下的洞穴,除非裡面的蟻類沒有被吃盡,否則穿山甲不太會再度光顧,可以理解成穿山甲的臨時餐廳,吃完後就離開洞穴,不會持續待在裡面,野外能看到的洞穴幾乎都是覓食洞穴。

居住洞穴則是穿山甲白天睡覺休息的場所,位置比較隱密,一般人不容易發現;一隻穿山甲在牠的活動範圍內有數十個居住洞穴,幾乎每天使用不同的居住洞穴睡覺,而且附近的穿山甲也會共用這些居住洞穴,但不會有兩隻在同一個洞穴睡覺。可以將居住洞穴理解成穿山甲的公共旅館。

~以上為文章之部分節錄,僅供「非會員 」閱讀,全文及更多精彩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線上會員籌備中 敬請期待

作者
本文出自

尋找莎菲

【本期封面】攝影/安培淂
穿山甲,全身披覆魚鱗般角質甲片,分布於亞非兩洲熱帶或亞熱帶地區,其中台灣的野外族群密度可能是全球最高。穿山甲受到捕獵威脅曾瀕臨滅絕危機,因穴居夜行,對其所知有限,十幾年前才有如孫敬閔等少數保育研究者投入,今年台灣送至捷克布拉格動物園借殖的穿山甲,順利產下寶寶,平添一則國際保育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