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隱沒到重生 那些被遺忘的城市故事
洪英豪與林雅如夫婦將彰化市一棟平凡的老街屋修繕活化為台菜餐廳,意外地重新喚起人們對清末仕紳吳德功的認識。同時,八卦山上閒置的台鐵宿舍群,看似貌不驚人,卻真實反映了城市發展歷史的美麗與哀愁。
曲巷冬晴 穿越古今交錯的鹿港
鹿港中山路上的百年丁家進士宅第,可溯自清道光至光緒年間,為典型三連棟街屋,內部為四合院格局,臨街立面則呈現兩層樓高的洋樓設計,它依然屹立,彷彿遙想當年商賈雲集、洋樓林立的盛景。
斗六太平老街尋夢新生 與老屋的約定
斗六太平老街,街尾這棟昭和三年竣工的劉仁德宅邸,隨歲月更迭,從過去的碾米工廠化身為牙醫診所,如今又迎來新身分,蛻變為老街上獨具風格的仁德咖啡館,也為老房子注入嶄新的生命與活力。
看得見與看不見的基隆 打開海港的時光盒
電影《千禧曼波》女主角舒淇穿越那座夢境般的時光長廊。中山陸橋,四十多年來日復一日,陪伴通勤族早出晚歸,承載基隆人重要的情感與歷史,是遊客喜愛前來的熱門景點,二○一八年,中山陸橋因為年久失修和都市更新計畫,差點被拆除。
建築、老聚落與人 他們在北埔的故事
新姜家族的姜逸浩將自住的老屋提報為暫定古蹟,引起其他家族成員反對,「新姜天水堂」也是姜家建築群裡唯一未被列入歷史建築的房子。位於台三線上的北埔山城,至今仍保留了許多建築與人的在地故事。
擦亮空間記憶 歷史建築的活化再利用
隱身於高雄新興區的都市農園「逍遙園」,恍若時空座標,見證高雄城市的演變和發展。歷經修復後再次敞開大門,讓世人能夠欣賞其建築之美。
轉角遇見你 歲月砥石上的風華建築
台中中區的老屋,曾是二二八事件遺址的「和平日報社」,如今瀕臨被拆除,民間發起搶救,希望保留這棟承載不同世代記憶的建築。愈了解舊市區的老房子,就愈會發現有說不完的故事。
美學.學美 喚醒校園裡的空間記憶
改造,不僅是美學形式的表達,更是透過將歷史建築重新喚醒,使學生與周遭環境建立更深層次的情感聯繫。
打開公共空間 改變你我生活樣貌
過去封閉制式的公共建築正逐漸打開大門、面向民眾,讓公共回歸「大家」,而非「公家」。
人人住得起的未來 台灣社會住宅下一步
八年二十萬戶社宅正如火如荼地興建或開闢房源,社宅讓抽中者安居,但龐大的居住問題仍須被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