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老聚落與人 他們在北埔的故事

新姜家族的姜逸浩將自住的老屋提報為暫定古蹟,引起其他家族成員反對,「新姜天水堂」也是姜家建築群裡唯一未被列入歷史建築的房子。位於台三線上的北埔山城,至今仍保留了許多建築與人的在地故事。

「新姜天水堂」是北埔姜姓家族建築群裡,唯一還未被列入歷史建築的老屋。(攝影/鄭映航)
「新姜天水堂」是北埔姜姓家族建築群裡,唯一還未被列入歷史建築的老屋。(攝影/鄭映航)

晨天光初露,七點的北埔慈天宮已經有當地居民前來上香。少了觀光人潮的喧囂,早晨的慈天宮展現出一種寧靜氛圍,與北埔老街熱鬧的景象形成鮮明對比。

來到北埔天主堂轉角處的城門街上,在綿延醒目的紅磚圍牆內,隱藏了一棟坐東朝西,可能連當地人都鮮少知道占地多達六百多坪的四合院建築。它,就是建於一九四七年的「新姜天水堂」老屋,也是已故北埔鄉長姜瑞金和姜炫鏢的故居。

 

「新姜天水堂」正廳,白牆上掛著的這些照片不僅記錄了家族興衰,還見證了幾代人的生活足跡。

「新姜天水堂」不敵時光刻蝕,屋頂逐漸破敗。唯一的住戶姜逸浩近年來苦尋不到老匠師,只好自己動手修繕。趁著陽光普照的好天氣,他自行搭起梯子、緩緩爬上這棟年齡將近八十歲的老屋馬背。姜逸浩盡可能將已破損的瓦片換新後再抹上水泥,試圖改善雨季來臨時屋內漏水的狀況。這個看似平凡不過的日常,卻因「新姜天水堂」文化資產價值審議一案的結果打破了平靜。

四月間,新竹縣政府綜合審議委員意見後表示,北埔「新姜天水堂」雖具備北埔客家族群拓墾的歷史意義,但在建築價值稀少性以及紀念價值之相關基準等方面「仍有所不足」、「且多數所有權人對於指定登錄為古蹟、歷史建築或紀念建築持以反對意見等語,基於以上理由決議不登錄為歷史、紀念建築。」

消息一出,引起地方譁然。這對主張保存老屋的姜逸浩和妻子山崎禮子而言,無疑是個沉重的打擊。

這棟七十七歲的老屋,部分屋瓦早已破損,因維修金額龐大,七十歲的姜逸浩只能自行修繕。

新姜天水堂文化資產保存之兩難

從北埔的開發史來看,第一段歷史可由一八三五年姜氏家族老姜的姜秀鑾武裝墾拓大隘地區(北埔、寶山、峨眉)算起。這期間,先民們奠定了這座山城的開發基礎。秀巒山下知名的國定古蹟如金廣福公館、慈天宮、老姜天水堂和其新屋天水堂,皆屬當時的建築。

老姜、新姜家族古蹟、歷史建築群
北埔姜氏家族的建築群跨越了清代、日治到戰後各時期,展示了多元的建築風格與美學敘事。從一八三五年「金廣福墾號」開始,陸續興建了慈天宮、老姜天水堂、新屋天水堂、姜氏家廟、鄧世源醫院(現為鄧南光攝影館)、新姜天水堂,直到一九四九年竣工的姜阿新洋樓。這些建築記錄了北埔的開墾史和經濟發展的脈絡,見證了地方歷史的變遷與繁榮。

第二段歷史,則是從新姜家族姜秀鑾的姪孫姜滿堂於一八七五年來到北埔開始。姜滿堂經商致富之後,陸續興建姜氏家廟、鄧世源醫院洋樓及新姜天水堂民居。這一系列的建築群完整地記錄了姜家人如何拓墾、振興地方經濟的過程,是一段重要不能遺漏的歷史依據。而前述老姜、新姜時期各建築皆已被指定為古蹟、歷史建築,唯獨新姜天水堂還沒能被納進其中。

熟知北埔歷史的文史工作者姚其中表示,幾個月前,他和傳統建築學者李乾朗一同前往新竹縣北埔鄉「新姜天水堂」勘查。

新姜天水堂為近代少見的雙堂屋建築。

「我們從台灣建築史的角度切入研究這棟房子,有了一個意外發現。從一九四一年太平洋戰爭到一九五一年韓戰爆發,整個社會動盪不安、經濟蕭條。這段時期裡,很難找到類似的經典建築案例。我們沒想到的是,在一九四七年那個物資缺乏的年代,姜家居然可以蓋出近代罕見的傳統客家雙堂屋(前堂接待客人,後堂為主要大廳,左右橫屋稱為護龍且自帶走廊)——『新姜天水堂』。」

姜逸浩曾提到:「有別於北埔的當地民宅三合院建築,當年決定要蓋這棟房子的時候,祖父姜瑞金曾參考曾祖母鄧登妹家鄉『廣東蕉』的建築形式去做設計。」

「天命維新重光世第;水源可溯丕振家聲」,這是建屋者姜瑞金親手寫下的門聯,彰顯出他對於這個家族的期許。

姚其中則特別指出其建築物本身的設計相當特別,可以說是台灣在戰後最後一棟使用傳統工法蓋出來的房子:「透過磚瓦、木作,在地匠師手工打造的客家雙堂屋,在建築特色方面,除了保留中國式建築風格之外,還採用和洋折衷的元素,像這種工法講究又保存地特別好的老房子,已經是碩果僅存、未來也不會再有。」

話雖如此,但老屋文資身分的問題,終究引發家族間的衝突與對立。主張保存的姜逸浩表示:「守護老家的想法是母親生前的囑付,但老房子照顧起來實屬不易。礙於自己無法負擔龐大的修繕費用,便將老家提報申請為古蹟、歷史建築,期盼透過政府的力量來保存這棟富有歷史價值的老屋。」但是,持反對保存意願的族親們則表示:「新姜天水堂」為所有權人共同擁有,單憑一人擅自申請文資身分對其他人來說有失公平。因此,希望可以自由處分各自所持有的財產,而不是花錢去維修一棟大家不會回來居住的老屋。」

近年來,或許因為電視劇《茶金》的熱映,假日的北埔老街總會湧入大批觀光人潮。尤其位於慈天宮旁的廟前街上、那面由唭哩岸石所砌成的圍牆邊,一早就常常會出現滿心期待、等候進入參觀「姜阿新洋樓」的民眾。

一九四九年竣工的姜阿新洋樓,見證台灣茶產業的茶金年代,其家族故事被改編成電視劇。

~以上為文章之部分節錄,僅供「非會員 」閱讀,全文及更多精彩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線上會員籌備中 敬請期待

作者
《經典》雜誌撰述
《經典》雜誌攝影
本文出自

聖火遞

【本期封面】圖片/Paris 2024/Samuel Jeglot/Poisson Lune Production
這是充滿詩意、力量和歷史性的時刻。六月十八日,三十九歲的自由潛水員莫多洛(Alice Modolo)於法國的濱海城市阿爾卑斯省的自由城港口下潛,完成火炬的地中海傳遞之旅,將已在法國海外屬地連續傳遞數日的聖火再次帶回法國本土。莫多洛是一位法國優秀的自由潛水員,她在二〇二一年創下首位配戴單蹼潛入百米深的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