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諺語的文學植物筆記

台灣諺語中的植物,多是農業社會的主要作物,如五榖、蔬果;最早的產業作物如甘蔗、檳榔。植物與先民關係密切,是文化中的珍貴資產。

灣有特殊的地理環境和生活條件,數百年來,先民創造出簡練通俗而富有意義的溝通短語;這些洗鍊的語詞在民間廣為流傳,再歷經世代口耳相傳,成為民間文學的一種表現,這就是台灣諺語,包括歇後語、諺語等,是先民從自然現象和生活經驗當中,觀察天文、地理、萬物,看到人生百態,有所感悟所講出來的智慧話語;概括地說,台灣的俗諺俚語就是台語的成語。

植物,是先民生活中最切身的體驗,古代人的衣、食、住、行都離不開植物;因此,由植物形成的諺語、歇後語特別多。台灣先民就身邊植物的利用方式、生態習性與生理特性,發展出有別於其他地方的流傳語言,呈現直接而明顯的語詞表達方法;而用植物的名稱、形態、用途等形成的諺語,就是「植物的台灣諺語」。

植物的台灣諺語,不只是語言的表達方式,也能從中明瞭台灣地區先民在困境中的奮鬥過程、生活寫照,以及心情的感受。俗諺俚語具有啟發性、諷刺性和教育性,是非常有特色的語言文化,在聊天、寫作、演講時,適時的引用俗諺俚語,能創造詼諧的談話內容,能增加寫作文章的深度和廣度,也會吸引談話對象或聽眾的注意力。

台灣俗諺相關的植物共有九十五種,形成數百首俗諺、歇後語。本書選取常見的、富有意義的植物俗諺二十五首;讀者能藉由身邊熟悉的植物,認識台灣文化中的古老襲產,瞭解台灣俗諺的真正內容,體會先民數百年來在台灣所創造的文化內涵。

火燒甘蔗——無合
(歇後語)
甘蔗經過火燒之後就沒有葉、葉鞘(合) 台語無合與無葉鞘諧音,係兩事不合之意。

歷史文化

甘蔗的葉片和葉柄下部,包著莖稈的構造稱作葉鞘,台語稱「合」;著火之後的甘蔗,葉和葉鞘先燒光,只留下多汁的莖稈,稱「無合(葉)」的甘蔗。

中國最早記載甘蔗的文獻,應為《楚辭》的〈招魂〉篇:「胹鱉炮羔,有柘漿些」;意思是用煮熟的鱉、烤小羊和甘蔗汁來祭拜亡魂,由本篇可知,戰國末期,楚國已經榨甘蔗汁作飲料了。兩漢之前的文獻,包括《楚辭》中,「柘」指的皆是甘蔗;漢朝《郊祀歌》中「泰尊柘漿」的「柘」也是甘蔗,「柘漿」就是甘蔗汁。甘蔗在漢朝以前被視為稀有的高尚食品,只有富貴人家才得以品嚐,也是當時重要的祭品。兩漢時代,楚地已有甘蔗生產,司馬相如的〈子虛賦〉,描寫楚地雲夢大澤的產物有:「其東則有……諸柘巴苴」,「諸柘」即甘蔗。

甘蔗原產地可能是印度,後來傳播到南洋群島,大約在周朝的周宣王時期傳入中國南方;先秦時代詩文中的「柘」就是甘蔗,到了漢朝以後才出現「蔗」這個字。

甘蔗占全球糖類產量的79%,其餘產量產於甜菜;甘蔗主要生長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甜菜通常生長在較冷的溫帶地區。甘蔗是世界性製糖的主要原料,台灣早在一六二四年即有蔗糖生產紀錄,甘蔗製糖是台灣最古老的產業之一。一八九五年日本據台以後,全力發展製糖產業,至一九四五年日本敗戰撤出台灣,原有製糖工廠多數毀於戰火。一九四六年台糖公司成立,積極搶修才得恢復生產;於台灣光復初期,蔗糖著實為台灣賺進了不少外匯,對當時的台灣經濟確實也有頗多貢獻。

先民種植甘蔗,收穫加工,延續數百年;甘蔗的生態習性、生理特性,以及收成程序等,先民瞭若指掌,甘蔗等於是生活的一部分,有關甘蔗的台灣俗諺俯拾皆是。

《台灣詩錄》、《全台詩》中詠蔗或引述甘蔗的詩很多。黃清泰是清朝廣東鎮平人,後移居台灣鳳山、頭份,嘉慶十一年(1806)任竹塹守備,署艋舺都司,所寫的〈西螺旅店早飯〉詩:「竹徑霧深來雨點,蔗林風起作潮聲」,詠的是早期栽種成片的「蔗林」。薛約是清嘉慶年間(1796-1820)江蘇江陰人,在其〈台灣竹枝詞二十首.其二十〉中說到:「場工早了清閒甚,便理牛車榨蔗糖」,說明白天農忙之後,村落農民還得輪流在村內驅牛轉輪榨糖。

道光元年(1821),擔任按察使銜分巡台灣兵備道的胡承珙,所作〈彰化道中〉詩:「生事依藷蔗,人家恃竹林」,詩句中之「藷蔗」也是甘蔗。

相關諺語

●「甘蔗老頭甜。」
甘蔗生在老株的較甜;比喻愈老愈有名聲、愈老愈可靠。

●「甘蔗無雙頭甜。」
沒有甘蔗是頭、尾兩端都甜的;喻凡事有利即有弊,不可能十全十美。

●「十二月甘蔗,倒尾甜。」
十二月的甘蔗,由頭到尾都極為甘甜,或說此時的甘蔗反而「倒尾甜」是尾比頭甜;喻苦盡甘來。

●「甘蔗粕,喫無汁。」
甘蔗渣,嚼不出汁來;喻無油可揩。

● 「老甘蔗頭——假根節。」(歇後語)
老的甘蔗頭,可以仿冒竹的根節,故稱「假根節」,其音與「假謹節」(假裝很小心)同。

●「食甘蔗頭。」
「甘蔗頭」是指吃到剩下丟棄的最末一節,或撿拾他人丟棄的甘蔗頭來吃;喻娶別人遺棄的女子為妻,或擁他人丟棄之物以為寶貝。

特徵

我是多年生大型草本,成株2.4~4.6公尺;我的莖充滿汁液,具高甜度,是製糖的主要原料植物。葉片長條形狹長,互生,每節只長一片葉子,葉片長約90~120公分,葉緣具細鋸齒,葉片具鞘包莖。

我的花序為圓錐花序大型,頂生,長50公分左右,主軸除節具毛外餘無毛,在花序以下部分不具絲狀柔毛;總狀花序多數輪生,稠密;總狀花序軸節間與小穗柄無毛;小穗線狀長圓形,長0.35~0.4公分;基盤具絲狀柔毛。穎果,披針形。

白甘蔗常見結果,紅甘蔗極少結果。

住在哪裡?

我原產於印度,現廣泛種植於熱帶及亞熱帶地區,主要分布在北緯33度至南緯30度之間,其中以南北緯25度之間,面積比較集中。種植面積較大的國家有巴西、印度、中國、古巴、泰國、墨西哥、澳大利亞、美國等。

我在中國的產區,主要分布在北緯24度以南的熱帶、亞熱帶地區。

甘蔗(又名:秀貴甘蔗)

 

學名:Saccharum officinarum Linn.
英名:Sugar Cane
科別:禾本科

環境

.喜光,要儘量選擇光照強,無遮蔽的地點。
.對土壤的適應性比較廣,但以黏壤土、黃壤土、沙壤土較好,不喜鹽分鹼分較高的土質。
.土壤PH 值在4.5~8.0 範圍內都能生長,但以PH 值在6.1~7.7的中性土壤為最佳。
.耐旱。

用途

.果蔗:專供鮮食,易撕、纖維少、糖分適中、莖脆、汁多味美,有莖粗、節長、莖形美觀等特點。
.糖蔗:含糖量較高,是用來製糖的原料,因為皮硬、纖維粗,口感較差,只是在產區偶爾鮮食。
.甘蔗的白色嫩梢稱「甘蔗筍」,可炒食,風味特殊。
.《本草綱目》中,指「甘蔗莖」消痰止渴,利大小腸,和中下氣,為矯味及賦形藥、砂糖原料。

西瓜藤,搭菜瓜棚
西瓜蔓藤都在地面上蔓爬,無須像種絲瓜(菜瓜)一樣,必搭棚子以利植株生長;種西瓜還搭棚架,比喻愛出風頭。

歷史文化

西瓜和絲瓜(菜瓜)是兩種台灣鄉間常見的作物——西瓜果實圓至橢圓形,富含水分很有重量,所以植株宜在地面上蔓爬;絲瓜圓桶形、質輕,為了採收方便,也讓葉片吸收到更多陽光,果實的形狀會比較直,種植絲瓜都要搭棚架。

絲瓜老化的纖維會變成絲狀,因此而得名絲瓜。原產於印度或中南半島的熱帶亞洲,後來被引到世界各地,在東亞地區廣泛種植;於唐末宋初時期傳入中國,逐漸成為常吃的蔬菜;台灣在三百多年前就有栽培絲瓜,目前成為台灣夏季主要菜蔬之一,全台各地均有栽培。

在宋代已有一些文人寫詩時寫到了絲瓜,如杜汝能的〈絲瓜〉詩:「數日雨晴秋草長,絲瓜沿上瓦牆生」;趙梅隱〈詠絲瓜〉詩:「黃花褪束綠身長,白結絲包困曉霜」等;張鎡的〈漫興.其二〉詩:「茆舍絲瓜弱蔓堆,漫陂鵯鴨去仍回。開簾正恨詩情少,風捲野香迎面來」,詩中的「茆舍」即茅舍,絲瓜藤蔓爬在茅舍上,與古代台灣的農村景觀沒有兩樣;另一首也是宋代君端的〈春日田園雜興〉詩:「白粉牆頭紅杏花,竹槍籬下種絲瓜。廚煙乍熟抽心菜,策火新乾卷葉茶」,絲瓜也是種在竹籬下。

絲瓜嫩果實的纖維尚未發達成熟前,作為蔬菜食用;果實成熟形成的絲瓜絡可以用來刷碗、洗澡;古代也用來洗刷硯台,如宋代著名詩人陸游的〈絲瓜〉詩說到:「絲瓜滌硯磨洗,餘漬皆盡而不損硯」。

相關諺語

● 「菜瓜槓狗,去一截。」
用新鮮的嫩絲瓜(菜瓜)果去打狗,結果斷了一節;指多管閒事反而受損。

●「直到有若菜瓜。」
絲瓜(菜瓜)果粗而直;用此諺語嘲諷愚笨憨直的人。

●「人若衰,種瓠仔生菜瓜。」
人若衰運,種匏瓜也會長出絲瓜(菜瓜);形容人運氣不佳,諸事不順。

特徵

我是一年生草質藤本;卷鬚細長,先端有2~5分歧。我的葉大形,外形圓形至卵形,長15~30公分,寬12~25公分,基部心形,紙質或糙紙質,3~5淺裂或角稜,邊緣有粗鋸齒或為波狀緣;葉柄長7~15公分。

我的花雌雄同株:雄花多排列為總狀花序,花序腋生,長10~30公分;花冠闊鐘形,徑5~7公分,黃色,先端5裂,雄蕊5,藥室彎曲。雌花單生,子房圓柱形,花柱短,柱頭3,膨大。

我的果實為瓤果,長橢圓形至粗的圓柱形,下垂,一般長20~60公分,徑多在15~30公分,有深綠色的條紋;嫩時肉質,可供食用,老時則成網狀的纖維;種子扁矩卵形,有翼狀的邊緣,平滑、扁平,長約1.5公分,黑色或白色。

住在哪裡?

我原產在熱帶亞洲,印度現尚存在有野生種;中國自古即引進,至今仍普遍作蔬食栽培,主產於廣東、廣西、海南等地。

台灣全省各地均有栽培,多種於溝渠旁或較水溼地區,嘉義、台南、高雄、屏東是主要產地。

絲瓜(又名:又名:菜瓜、天絲瓜、天羅、蠻瓜、綿瓜、布瓜、天羅瓜、天吊瓜、純陽瓜、到陽瓜、天絡絲等)

 

學名:Luffa cylindrical (L.) Roem.
英名:Vegetable Sponge;Luffa Vegetable Sponge
科別:瓜科;葫蘆科

環境

.是喜歡溫熱的植物,宜栽植在25~35℃高溫,且全日照的環境下生長;溫度越高,果實也結的多。
.幼苗期的絲瓜,莖稈纖細,不耐霜凍,所以絲瓜出苗和幼苗生長必須在一定適宜溫度下成株。

用途

.為食用蔬果。
.庭園觀賞、遮蔭用。
.絲瓜中含防止皮膚老化的B群維生素,能保護皮膚、消除斑塊,使皮膚潔白、細嫩。
.果實老化的纖維若絲狀,可作洗滌用。
.絲瓜絡有通經活絡、清熱化痰、利尿消腫之效。

~以上為文章之部分節錄,僅供「非會員 1 」閱讀,全文及更多精彩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線上會員籌備中 敬請期待

本文出自

尋找莎菲

【本期封面】攝影/安培淂
穿山甲,全身披覆魚鱗般角質甲片,分布於亞非兩洲熱帶或亞熱帶地區,其中台灣的野外族群密度可能是全球最高。穿山甲受到捕獵威脅曾瀕臨滅絕危機,因穴居夜行,對其所知有限,十幾年前才有如孫敬閔等少數保育研究者投入,今年台灣送至捷克布拉格動物園借殖的穿山甲,順利產下寶寶,平添一則國際保育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