潔淨能源 骯髒產地

全球電動車當道,以電池原料為主的鎳礦需求劇增,身為世界最大鎳產地,蘇拉威西島的卡車把鎳礦卸到碼頭駁船上,被喻為惡魔金屬的鎳礦,推動印尼電池工業,也背負環境與汙染隱憂。

身為世界最大鎳產地,蘇拉威西島的卡車把鎳礦卸到碼頭駁船上一。(攝影/Garry Andrew Lotulung)
身為世界最大鎳產地,蘇拉威西島的卡車把鎳礦卸到碼頭駁船上一。(攝影/Garry Andrew Lotulung)

尼的天然資源得天獨厚,除了木材、原油、煤碳與棕櫚油之外,還有鎳。鎳礦作為組成電池的重要成分,以「溫室氣體排放量遠低於石油、天然氣、煤碳」等優勢,滿足再生能源的條件,也滿足全球對電池日益劇增的需求。

印尼是世上最大的鎳產地,占全球紅土鎳礦資源15%,隨著電動汽車必備的電池需求,鎳的需求也水漲船高。而印尼的鎳礦業務主要集中於中部大島蘇拉威西(Sulawesi)的科納韋縣(Konawe)、莫羅瓦利縣(Morowali),其中又以中資的青山集團在莫羅瓦利縣經營的鎳冶煉廠為主,包括中國礦業巨頭江蘇德龍鎳業廠,以及鎳鐵不鏽鋼冶煉廠,不鏽鋼業界稱之為「德龍二期」。

鳥瞰莫羅瓦利工業區,巨大的瓦斯管線橫空出世地切割出幾何線條;全球電動車的電池需求造就此一工業地景。

成為全球鎳電池主要產國

中國的大型企業在當地鎳礦加工領域占主導地位,由遍布熱帶雨林的數百家小型礦場,以低廉價格提供礦石原料。短短三年內,印尼已和韓國的跨國集團現代汽車(Hyundai)與LG大廠,以及富士康等全球製造商簽署十幾項價值超過一百五十億美元的生產協議,其中又以電池材料與電動車產品為主。隨著南韓電池大廠「LG新能源」與「現代汽車集團」的合作,促成首家電動車電池廠在印尼正式成立,這項計畫把印尼推上電動車供應鏈的榜單,走出了這一步,印尼終能在國內使用鎳來製造電池。

由此看來,二○二一年至二五年間,光是印尼的鎳產量便占全球鎳礦成長量的一半,印尼這項計畫的成功與否,牽動未來全球鎳電池的供應,至少短期內看來,是舉足輕重的關鍵點,因為印尼不僅鎳礦豐富,而且人力低廉,配上中資企業的雄厚財力,所向披靡。為了確保印尼保有電動車電池供應鏈的龍頭角色,中國大廠不再出口鎳礦原料,而是與印尼企業合作,以創新技術生產並出口精練鎳產品,譬如開發鎳電池的重要成分高冰鎳,開創雙贏優勢。

二○二一年十二月二十八日,蘇拉威西島的莫羅瓦利縣一家鎳冶煉廠開幕營業,預估每年可處理一千三百萬噸鎳礦石。印尼總統佐科威(Joko Widodo)樂觀表示,這家嶄新冶煉廠有望將印尼的鎳礦價值提升1400%。

其實,從佐科威上任以來,發展工業化一直是他致力推動的目標,把資源豐富的印尼,從原料輸出國翻轉成出口高附加產品的國家。主要用於不鏽鋼與電池生產的鎳礦一直是推動印尼工業化的閃亮要角。佐科威在二○二二年六月於中爪哇省(Central Java)的工業園區舉行LG企業電池材料工廠的奠基儀式上喊話:「印尼將成為鎳礦產品主要生產國,」並聲稱這是印尼的大好時機,因為電動車的電池是發展綠色經濟的黃金契機,不容錯過。

我在赤道島國的清晨出發,趕在太陽露臉時抵達拉博拉(Labola)村。村裡一條坑坑洞洞的破舊街道上,熙來攘往的數千名工人,身穿沾滿灰塵的工作服、頭戴黃色安全帽,穿梭在喧鬧的人車之間,幾乎目標一致地朝向全球鎳生產中心的「莫羅瓦利工業園區」前進。過去,這裡以鎳礦加工不鏽鋼的製作為主,但現在愈來愈多鎳礦開始轉向電動車的電池生產。

近幾年在中資大力挹注下已轉型成鎳礦加工生產中心的園區,換班時的人潮車流,水洩不通。

這個小鎮的前身是個漁村,現蛻變成鎳礦生產為中心的城市,而且知名度逐漸提升。園區占地超過四千公頃,共計五十家工廠進駐,總投資額近一百五十億美元。環顧四周,廠商性質多元,包括鋼鐵廠、煤電廠與錳加工廠,園區內甚至還有專屬的機場與港口;身為中國與印尼的合資企業,這是印尼推動電動車市場與供應電池重要元件的鎳產區核心地帶,更是當地工業化典範。

~以上為文章之部分節錄,僅供「非會員 」閱讀,全文及更多精彩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線上會員籌備中 敬請期待

本文出自

尋找莎菲

【本期封面】攝影/安培淂
穿山甲,全身披覆魚鱗般角質甲片,分布於亞非兩洲熱帶或亞熱帶地區,其中台灣的野外族群密度可能是全球最高。穿山甲受到捕獵威脅曾瀕臨滅絕危機,因穴居夜行,對其所知有限,十幾年前才有如孫敬閔等少數保育研究者投入,今年台灣送至捷克布拉格動物園借殖的穿山甲,順利產下寶寶,平添一則國際保育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