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煤之路 波蘭的能源轉型

波蘭房舍有舊蘇聯的遺緒,過往公寓樓房透過蓋上厚厚的隔熱層保持冬日的室內溫度;今日許多社區居民紛紛轉而安裝光電板與熱泵,用新科技主動賺取熱能,脫離被煤礦制約的禦寒思維。

波蘭房舍有舊蘇聯的遺緒,過往公寓樓房透過蓋上厚厚的隔熱層保持冬日的室內溫度;今日許多社區居民紛紛轉而安裝光電板與熱泵,用新科技主動賺取熱能,脫離被煤礦制約的禦寒思維。(攝影/Bruno Zanzottera/Parallelozero)
波蘭房舍有舊蘇聯的遺緒,過往公寓樓房透過蓋上厚厚的隔熱層保持冬日的室內溫度;今日許多社區居民紛紛轉而安裝光電板與熱泵,用新科技主動賺取熱能,脫離被煤礦制約的禦寒思維。(攝影/Bruno Zanzottera/Parallelozero)

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前,有些變化已然發生。

在波蘭,煤向來是一種價格低廉、易取得的供暖來源,而對於再生能源,政府幾乎未曾提供補貼過。波蘭的脫碳之路,發自社會基層,始於全國各地組合式公寓的管理協會之中。這些共產時期建造的公寓樓房,是用一塊塊大型混凝土板在現場組裝而成的組合屋,造型單調、形狀冷峻,樓高四到五層,通常有三至四個入口,沒有電梯。

這類型公寓在波蘭約有二十萬棟,大多建於一九七○到一九八○年代。為了提高能源效率,它們多半覆蓋了厚厚的隔熱層,並上漆保護。馬修里(Masuria)東北地區什奇特諾(Szczytno)的街景正是如此,而此間居民的難題,也和全國各地一致,在避免室內熱量迅速流失的同時,也得節約暖氣與熱水的龐大開銷。因此,為了撙節開支,住在斯拉斯卡街十二號大樓的居民們,開始探尋熱源自主的方案。

波蘭地圖。

採煤大國的大轉身

為了改善居家生活的舒適度,同時降低供暖成本,由下而上的需求被引發了。環保、愛地球並不是這波變革的起因,這裡的居民多半高齡、低收入,他們所關心的,不外乎省錢和住得舒服。起初,他們曾對新型能源抱持懷疑,但後來全都表示滿意。

那是二○一四年的波蘭,當時的民眾無法想像:不使用燃煤和燃氣,還能用什麼?但這沒有嚇退亞當杜拉(Adam Duraj),十年來,他持續從瑞典進口熱泵設備,安裝在奧士丁(Olsztyn)市區的平房、教堂和健身房中;不過,為整棟大樓供暖,又是另一門學問。杜拉說:「在街區周圍的公園裡,我們總共鑽了二十四個深達百米的地熱井,以收集地底的自然熱量,並將其傳送到公寓的供暖系統中。而熱泵靠電力運轉,因此我們在屋頂加裝太陽能光電板。」

經過一年的努力,家戶的供暖系統都從燃煤改為電力。到了二○一七年,屋頂上安裝了更多的太陽能板,連燒水的瓦斯爐也捨棄了。還有人提議:拆掉舊的小陽台,改建大陽台,以便安裝更多太陽能板。如今,奧士丁的居民使用的熱能與電力,完全自給自足,無須擔心開支增加。

波蘭東北部的城市什奇特諾改造陽台和屋頂,增設光電板及熱泵系統(左圖)。也同樣啟用再生能源的東南部城市茲沃倫居民愜意在陽台上,無需過度擔憂電費(右圖)。

在杜拉和他的公司Addur的幫助下,另一處公寓於二○二一年加入了自給自足的能源轉型計畫。它位於切格婁沃(Ceglowo)村,距鄰近的奧士丁市區十五公里遠。公寓包含四座迷人的建築,它們擁有傾斜的屋頂,矗立在村莊外圍,四周是開闊的鄉野。這裡最引人注目的,是從已廢棄的小型燃煤發電廠升起的金屬煙囪。這座發電廠曾為公寓群提供熱水和暖氣,但現在已改為居民協會的辦公室和倉庫。新安裝的熱泵及熱水箱,就位於原本燃煤發電廠的地窖中。

「早在二○一八年,居民就決心要翻新公寓了,但直到二○二○年工程才正式啟動,然後花了一年時間完成。」身兼數學教師的當地住房協會主席亞當拉許奇克(Adam Ruszczyk)說:「人人都支持能源轉型。去年冬天,這裡的七十六個家庭,完全沒有受到烏俄戰爭導致的能源漲價影響。」

是的,波蘭這波綠色革命早於烏俄戰爭,而且,當戰事爆發並導致能源價格飆升時,這裡的居民得以從容地應對這個危機。

能源轉型對抗俄羅斯

「即使冬天,公寓裡也暖和。一切都變好了,最重要的是空氣變乾淨了!」在這裡住了四十年、最近剛退休但仍在超市幫忙的波茲娜瓦夏克(Bozena Wasiak)說。八十三歲的伊娃亞當莫維茲(Ewa Adamowicz)從夾層陽台向外望去:「我對翻新工程很滿意。這些公寓以前很糟,但現在連年輕人也搬來住了。」

這種情況不僅發生在波蘭大城市的富裕社區,或是對環保向來更注重的發達國家,同時也發生在小鎮、鄉村中下階層的社區裡。老太太的感言,很可能也是波蘭全國、甚至其他蘇聯解體小國的一般民眾的心聲。

基本上,波蘭算是一個煤碳之國:它目前是世界第九大產煤國,在歐洲排第二,僅次於德國。儘管產量龐大,卻仍不足以滿足國內需求;直到去年,波蘭還必須從俄羅斯進口煤,尤其是更適用於家戶供暖的優質煤碳。然而,二○二二年,煤在波蘭能源結構中的占比再次下降(儘管仍高達69%),這並非由於歐盟對俄羅斯實施化石燃料的制裁,而是波蘭轉向南非、澳洲和哥倫比亞採購,以取代俄羅斯的煤。

能源論壇基金會執行長潘德拉在華沙郊外的住家(右圖)也有配備熱泵和光電板,在俄烏戰爭爆發後,電力不假外求、自給自足,對居民至關重要(左圖)。

在能源與氣候領域耕耘已十五年的喬安娜馬絲科亞潘德拉(Joanna Maćkowiak-Pandera),曾擔任環境部副部長和內閣首長,如今是「能源論壇」(Forum Energii)執行長,專為決策者們提供能源轉型方案的建議。「雖然天然氣、石油和煤的前景已經不被看好,但它們製造的問題依然存在。我們必須盡可能減少使用化石燃料的原因,除了抵抗全球暖化之外,也為了我們的能源與經濟安全。」

潘德拉住在距離華沙半小時車程的米倫納維村(Milanówek)一座歷史悠久的小屋裡,她拆掉了家裡的瓦斯爐和廚房,把空間挪來安裝熱泵和太陽能板。「我來帶頭做示範。舉個例子,許多人對於使用電磁爐烹調心存疑慮,如果我能親身試用、舉出優點,就能說服其他人。」潘德拉證實,由煤轉向電氣化的趨勢,至少在烏俄戰爭之前的三、四年就已經顯現,「但戰爭無疑又加速了這一進程。去年,波蘭全國銷售了近二十萬台熱泵設備,比前年足足增長120%。」

~以上為文章之部分節錄,僅供「非會員 1 」閱讀,全文及更多精彩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線上會員籌備中 敬請期待

本文出自

尋找莎菲

【本期封面】攝影/安培淂
穿山甲,全身披覆魚鱗般角質甲片,分布於亞非兩洲熱帶或亞熱帶地區,其中台灣的野外族群密度可能是全球最高。穿山甲受到捕獵威脅曾瀕臨滅絕危機,因穴居夜行,對其所知有限,十幾年前才有如孫敬閔等少數保育研究者投入,今年台灣送至捷克布拉格動物園借殖的穿山甲,順利產下寶寶,平添一則國際保育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