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能復原 愛爾蘭的老屋改造

阿珀徹奇國民小學的屋頂裝上社區合作社捐贈的太陽能板,愛爾蘭最傳統的老城區,優化能源的改造建設,無處不在,除了提升住宅品質與友善環境,同時也活化了社區。

阿珀徹奇國民小學的屋頂裝上社區合作社捐贈的太陽能板。(攝影/Marco Giannattasi/Parallelozero)
阿珀徹奇國民小學的屋頂裝上社區合作社捐贈的太陽能板。(攝影/Marco Giannattasi/Parallelozero)

於愛爾蘭南方中心,一個最古老、最傳統的蒂珀雷里(Tipperary)郡,如何轉身成為舉國上下最有指標性的能源表率?

這個城鎮座落於連綿起伏的青山與農場間,一片樸野之地出現巨型渦輪機風力發電,有些突兀卻也獨特。小村莊的晚上可是熱鬧非凡,小酒吧播放的傳統音樂,充滿經典的愛爾蘭風情,一如這座老城區的基調,既擁抱傳統,也接納現代化,尤其對優化能源的工具與落實,抱持開放態度,欣然接受。

在當地人眼中,蒂珀雷里郡無疑是愛爾蘭的精神指標與風向球,他們說:「蒂珀雷里走到哪裡,整個愛爾蘭就跟到那裡。」

愛爾蘭蒂珀雷里地圖。

自己的能源自己負責

眾所周知,能源效率的整體條件,一路走來從未順遂——價格飆漲,房子的保溫性能差強人意,大眾對優良能源的理解與認知普遍匱乏,盤根錯節的緣由,導致許多能源不足的困窘例子,有些地區的居民甚至被迫在冬季夜晚盡早上床,免得暖氣關閉後,挨冷受凍睡不著。有鑑於此,當地政府開始與民間配合,採取必要行動,推行各種政策,從最底層的社區開始,賦予公民自我意識:自己的能源自己管!你的現在與未來,你的生活與環境品質,掌握在自己手中。

蒂珀雷里郡的能源改造故事,要從二○一二與一三年間開始說起。當時,在地的兩個小農村——杜姆班(Drumbane)和阿珀徹奇(Upperchurch),率先制定了一項創新計畫,目標是鼓勵居民透過節約能源來換取能源的信用額度;因為團結力量大,社區一同努力要比個別家庭的撙節還要有成效。這個計畫果然一舉成名,外加其他三個社區的成功案例,眾人士氣大振,二○一四年便催生了「蒂珀雷里能源社區合作社」(Energy Communities Tipperary Cooperative, ECTC)。合作社的理念其實很明確:聯合社區的力量,善用愛爾蘭再生能源管理局的補助款,落實一個「更好的能源社區」,改造老屋結構與社區建築,達成節能減碳目標。

愛爾蘭南方一片連綿起伏的青山與農場間,架設起風力發電,引人矚目。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第一步,以這句話來形容合作社再貼切不過。首創工程改造了一百一十一棟老屋、翻修兩棟社區公共建築,政府也立即撥下六十四萬三千歐元的補助款,總計節約一千兆瓦小時的能源。多年以來,耳聞目睹的效應使合作社「業務」蒸蒸日上,目前響應這項計畫的社區已有十五個。合作社組織也隨之不斷壯大,二○二二年以前,所有成員都是社區志工,以及各一名來自「北蒂珀雷里領袖夥伴協會」(NTLP)與「蒂珀雷里能源署」(TEA)的成員,共同組成無給職的董事會。一直到二○二三年初,董事會因工作量增加,決定聘雇在能源管理領域上經驗豐富的總經理梅洛特(Máirtín Ó Méalóid),外加四位員工來專職經營。

面對與日俱增的干擾因素、個案需求、施工領域與行動所引起的挑戰,董事會仍決定以領頭羊的角色,把合作社定調為自發性的社區組織,致力於提升和改造家家戶戶的保溫建材,讓組織正式成為被認可與指定的再生能源社區(SEC)。他們利用再生能源管理局的基金,提供「一站式服務」,一應俱全。其中包括:申請補助金、尋找承包商、為業主監督工程等等。

為了提升工程進度效率,合作社也與銀行信用部門合作,紓解居民的財務壓力,讓改造工程一氣呵成。多數居民期待自己的房子經改造後,可以提升到最高等級的能源循環,當然,最基本的「入門款」,不外乎是以太陽能板來實現能源自足的理想住宅目標。

在地化力量,過來人見證

除了技術支援與行政程序要處理,社區能源合作社還要聯手志工,主動接觸居民,鼓勵大家建立「能源使用」好習慣。例如,在克洛赫喬丹(Cloughjordan)村定期舉辦宣導說明會,安排那些已安裝太陽能電板的住戶代言與介紹,然後大家再針對能源使用、如何減少電費、補助款怎麼申請、太陽能電板的安裝和使用等各樣問題,進行意見交流。

純樸的克洛赫喬丹村,屋齡大多超過八十年,卻仍傾心投入「生能源、省能源」的住宅改造計畫,成為能源社區典範,也帶動環保新風氣。

當地居民柯拉漢在二○一六年參與這項住宅改造計畫,他特別強調:「雖然這不是什麼專家的技術建議,但很珍貴,因為這是過來人的親身體驗,讓我們知道該注意哪些重點,防範什麼問題。」柯拉漢掩不住興奮說道:「至今為止,我對一切進展和現狀,以及能源效率的成果,都非常滿意。」

事實上,克洛赫喬丹村早在二○○九年便已成立自己的生態村,那是獨立於能源合作社的村落,自行為五十個家庭的一百二十多名人口提供創新與再生能源的生活方式,並且村里一同共享與維護暖氣系統。

節能組織志工到校舉辦工作坊,幫助孩子建立善用能源的意識,也帶領學生把節能減排落實生活中,動腦也動手,從家庭暖氣到各種電器與照明設備,成效卓著。

其中值得一提的好範例,是阿珀徹奇小村莊的一所學校。社區合作社在學校安裝了幾塊捐贈的太陽能板,並為戶外教學活動蓋了一座棚屋;除了硬體設備外,合作社也從二○二二年起,透過小學生的節約能源工作坊的實際操作,為校內八至十四歲的學生推廣一項提升能源意識的計畫。

看到校內學生全員動起來,在家庭暖氣、生活中的熱水加熱、電器與照明設備的準備上,從大烤箱到小水壺該放多少水等地方,都下足了綠能與節能的真功夫,認真周全的思維與行動力,令人忍不住嘖嘖稱奇與讚嘆。布魯燦老師說:「這不只是強調個人如何善用能源的生活慣性與影響力,也讓家庭直接參與節能活動,減少大耗能的家電使用,推己及人到整個村莊。」

村莊的酒吧內,男人隨性彈唱愛爾蘭民謠,一如老城的基調,既擁抱傳統,也接納現代化。

最近,能源社區合作社的工作版圖日益擴編到西部區域的利默里克(Limerick)郡,由當地建商企業家歐康諾(Jack O’Connor)擔任負責人。歐康諾初期以志工身分投入,爾後再進階到更組織化的運作模式,透過收回二○○五年宣告破產的跨國企業建築,重新創建了由四十家公司組成的生態系統,靠養雞戶的糞便來發電。他們另外還斥資五十萬歐元,把一家兩百平方公尺的老舊酒吧徹底改造成社區活動中心。歐康諾解釋:「我們這裡還沒有類似社區合作社的組織,光是成立一個組織至少要七年時間,所以,工程無法從零開始,只能從舊有的架構上打造,一點一點開始做。」社區正集結資源,合力購買幾台渦輪機,做為兩百三十萬千瓦的風力發電使用,風力發電就能供自家社區使用,其中最先從風力發電受益的,是當地一家回收木床的小公司。

如果要說在蒂珀雷里郡有什麼最引人矚目的成功典範,拉克摩爾(Loughmore)村的「小屋」(The Cottage),以及克洛赫喬丹村一家屬於村莊的「中部鄉村咖啡館」(Middle Country Café,無疑是眾人有口皆碑的表率。「小屋」店長瑪麗說明成立原委:「既然很多愛喝咖啡的人都不辭千里去找咖啡館,而傳統生意又很難做,所以,經過考量後,我們決定成立這家村莊經營的咖啡館。我們只賣在地食物,我們只允許在地居民當志工來服務,很多人甚至把這份工作當成他們的職場初體驗。」

拉克摩爾村的人氣咖啡館整體建設導入再生能源系統。

~以上為文章之部分節錄,僅供「非會員 1 」閱讀,全文及更多精彩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線上會員籌備中 敬請期待

本文出自

台灣金銀島

【本期封面】繪圖/Yumiki Hong
台灣是個金銀島,蜿蜒切割中央山脈主稜北段豐富地質帶的立霧溪,沖刷大理石、玫瑰石,包括含岩金和鐵砂的礦石,堆積在寬廣的立霧溪入海口。從日治時代至今,考古學家多次在河階地的崇德村遺址發掘證實,一千年前人們已懂得並欣賞金,跨越時空用簡單工具淘洗出大小金粒,這裡曾人口繁盛、文化精美,貿易版圖延伸到印度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