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癲癇病人給我的啟發

因為對這病人的處理得宜,證明了我來自多年臨床經驗的「直覺」,加上經常提醒自己以及年輕醫師與醫學生的「同理心」。

是一位十幾歲時首次癲癇發作、三十歲後我照顧了二十年的癲癇女病人。之前在他院做過腦波與核磁共振(MRI)都報告正常,我改用另一種藥物每天早餐後兩顆、睡前三顆,以後再沒有發作,也沒有副作用。而後定期每三個月回診拿藥。每當心情不好時,總會提及她的小兒子在小學有類似「過動兒」的問題,而自責因為懷孕期間持續服用抗癲癇藥物,引起小兒子的行為異常。我只能安慰她,不應該樣樣都歸咎於自己的癲癇。

在二○二○年八月病人回診時,我曾在病歷上記載,我勸她已經這麼多年沒有癲癇復發,可以考慮慢慢減藥,看看是否有機會最後可以不用終生服藥。這種建議往往帶給癲癇病人莫大的興奮,但有些病人會因為擔心癲癇的復發,而寧可接受「每天服藥」的命運。她很猶豫,但最後還是選擇天天服藥,這也是我可以理解的。

想不到,三個月後她告訴我,她的內科醫師發現她有貧血,而且做了一些檢查都沒有查出原因;我告訴她,她所使用的這癲癇藥是一種臨床上已經使用多年的好藥,對她的確是非常有效的抗癲癇藥,也沒有發生什麼副作用,但年紀大的病人,這藥有時也會抑制骨髓造血,所以既然她的癲癇控制得這麼穩定,現在又有貧血的問題,可以慢慢減少劑量,也許會發覺她可以不需再服藥,而癲癇也不再復發。我開玩笑地說,「這樣我也可以放心退休了。」

於是我們就以非常緩慢的步調,由二○二○年十二月開始每星期減少半顆藥的方式,直到用完。我們約好如果再有發作,我一定會再看她,但她需要繼續看她的內科醫師,追蹤貧血的問題。

想不到一晃就是兩年多,她在二○二三年十月五日在上班時,突然發生癲癇大發作,倒在地上全身抽搐喪失知覺,被送往就近的醫學中心急診處,在那裡做了腦斷層攝影(CT)正常,而開始癲癇藥物治療。

~以上為文章之部分節錄,僅供「非會員 」閱讀,全文及更多精彩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線上會員籌備中 敬請期待

作者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醫學教育講座教授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醫學教育講座教授
本文出自

尋找莎菲

【本期封面】攝影/安培淂
穿山甲,全身披覆魚鱗般角質甲片,分布於亞非兩洲熱帶或亞熱帶地區,其中台灣的野外族群密度可能是全球最高。穿山甲受到捕獵威脅曾瀕臨滅絕危機,因穴居夜行,對其所知有限,十幾年前才有如孫敬閔等少數保育研究者投入,今年台灣送至捷克布拉格動物園借殖的穿山甲,順利產下寶寶,平添一則國際保育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