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的大家庭

慈濟在各地的靜思堂,也像社區的一個大家庭,很多人心中有煩惱,來到這個環境,看見一張張和善的笑臉,心就變得安穩,覺得有依靠。

間過得很快,日前為了歲末祝福行腳到高雄,最歡喜的是靜思堂的人氣很旺,志工用心付出,點點滴滴匯集,讓靜思堂發揮很大的功能。

近幾年新冠肺炎的疫情,市民可以在此施打疫苗,平時也可以參加各種社會推廣課程。例如茶道課程,講師分享喝茶也有法,杯子應如何端,壺要如何拿,茶該怎麼倒,都有步驟和道理。甚至日常生活中的端碗舉箸,如果能做得細膩,在動作中就能展現人文。

靜思堂還有為銀髮族開設的長照課程,年輕人白天外出工作,可以將長輩帶到靜思堂來。老人家在課程中無論是敲敲打打「數來寶」,或是穿珠、做花的手工藝,都能訓練手眼協調,讓腦筋動一動,避免失智健忘。與其說是上課,更像是與他們作伴。

有些長者雖然是到了「被長照」的年齡,但是他們身心健康,願意當志工,心力仍不輸年輕人。在高雄就有一群老菩薩,每天到靜思堂做福田志工,我都用台語稱呼她們「七仙女」,這個「七」是台語「擦」的諧音。她們當中有幾位家境富裕,卻放下身段來擦地,無論是坡道或牆壁,都是彎腰或蹲在地上一路擦過去。

她們擦拭的牆壁會說話,牆上有許多照片,將歷史場景一一重現,說著某年某月某日,慈濟人在國際間救災;某年某月某日,台灣發生了大事,我們如何動員。為了這些故事,老菩薩日日將靜思堂內的牆壁、坡道,清理得一塵不染。一旦賓客來訪,有導覽志工接待,就能沿著坡道講述這些歷史。此外,靜思堂裡,人人面帶笑容,很有親和感,讓人看了很舒服、很歡喜,也能夠人間菩薩招生。大家的用心付出,讓靜思堂這個空間真的很有價值。

說起高雄靜思堂,從無到有,最初帶我來看這塊土地的,就是杜俊元居士。以往每一回來到高雄,他一定每天到靜思堂,靜靜坐在我旁邊,現在他已圓滿此生。如今說到他的名字,心裡還是不捨,也感覺到有點失落,不過,回憶過去,記憶很深,他從動土開始就一直在這裡陪伴,帶動了很多人,想到那時看的這塊土地,現在已經變成一個這麼多菩薩的精進道場,這些對我而言,很有意義。

如今慈濟在各地的靜思堂,也像社區的一個大家庭,很多人心中有煩惱,來到這個環境,看見一張張和善的笑臉,心就變得安穩,覺得有依靠。在和善的氛圍中,與和善的人群相處互動,也容易眾善奉行,願意一起行善;大家同心、同方向,無論發生再困難的事也變得不困難。人人願意一起做好事,不就是身在菩薩淨土嗎?

作者
本文出自

尋找莎菲

【本期封面】攝影/安培淂
穿山甲,全身披覆魚鱗般角質甲片,分布於亞非兩洲熱帶或亞熱帶地區,其中台灣的野外族群密度可能是全球最高。穿山甲受到捕獵威脅曾瀕臨滅絕危機,因穴居夜行,對其所知有限,十幾年前才有如孫敬閔等少數保育研究者投入,今年台灣送至捷克布拉格動物園借殖的穿山甲,順利產下寶寶,平添一則國際保育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