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災疫面前,要懂得低頭
在迎接後疫情時代來臨時,希望人類能牢牢記住,新冠病毒疫情帶給我們的大哉教育,並從中記取教訓,學會好好善待環境,善待生命,善待自己,善待周邊的每一個人,還給後代子孫健康乾淨的地球,還給人類一個免於恐懼的小確幸。
社會危機中的科學變貌
對於近代醫療體制與效果優勢無所選擇的倚恃,尤其是在高度國際化競爭與對立的氣氛下,主流聲音是科學與政治的簡化對列,隱含著一種價值判斷的標準,而把科學推向一個無限上綱地位的,不是對科學深入的探知,是對於科學效能的一種崇信執念。
非洲大象與犀牛的夢魘 鏡頭承載的敘事力量
加蘭巴國家公園,這個被列入世界遺產的剛果國家公園,盜獵之猖獗,舉世聞名即便來自全球的禁令與壓力,盜獵與非法交易問題仍層出不窮。
日本大鯢 河流奇獸尋覓記
俗稱大山椒魚的日本大鯢,身長可達一.五公尺,是目前世界最大的兩棲類之一,牠們也是日本國寶級保育動物,對於兩棲類愛好者來說,既神祕又夢幻。
希臘天空下流亡的星星 難民的生命故事
一群來自世界各地的難民,各自帶著對未來的嚮往,無懼沿途艱辛困厄,披星戴月,一心勇敢向前,祈求和平與幸福的到來。
按摩 重新改善身體的訊號
現代人生活壓力大,又長期久坐、久站或維持單一姿勢,按摩除了舒解壓力、緩解疲勞,也幫助各組織與身體溝通、調節身體,重新加強了身體與大腦的訊號。有了更好的身體素質,也自然提升了自癒力。
漫漫上學路 喜馬拉雅山下的冰封世界
學習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特別是對於住在這處偏僻山谷的孩子們而言更是如此;而教師們也同樣必須克服夏達山谷的各種氣候與地形上的挑戰,才能每年準時抵達學校傳遞知識,這是一項責無旁貸,卻又充滿挑戰的任務。
思議與不可思議的印度
我的印度之旅,鎮日就是矛盾、複雜與妥協的思辨加上五味雜陳的感官之旅所集成的。
無用大用 農林剩廢的翻轉經濟
農林剩廢隨時都可能在我們身邊,但一般人多選擇視而不見、敬而遠之。看似棘手的農林剩廢,其實卻是有機農業、再生能源的一帖解方,善用農林植物生質能源,「以竹代煤」可解今日缺電的燃眉之急。
憂患餘生敘利亞 十年內戰後的深入觀察
內戰中的效忠派系與反叛陣營,將一座城市撕裂成完好與廢墟般的雙重面貌。今天的敘利亞,80%的人口活在貧窮線下,無法維持自給自足的基本能力。國家經濟與投資停滯不前,令人想起當權者一開始對歸鄉者拍胸脯保證,所有建設工程如期開工、信誓旦旦允諾恢復戰前的安穩生活,言猶在耳,但現在看來卻是遙不可及的幻象。
長生甘露或致死病毒 全球最大宗教群聚 印度大壺節
印度大壺節舉行的聖城之一:位於印度北方的哈里德瓦,朝聖僧侶與廣大信眾,無視於印度新冠疫情高居全球第二的警訊,一心祈求沐浴恆河、洗淨罪孽,卻因群聚引爆病毒嚴重散播。
咱ㄟ囝仔 咱來教 咱來惜 1對1.愛心課輔班
善與愛,的的確確能產生渲染力。沒有血緣關係的一群人,默默地以父母心,在社會角落給予孩子們不間斷的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