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上學路 喜馬拉雅山下的冰封世界

學習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特別是對於住在這處偏僻山谷的孩子們而言更是如此;而教師們也同樣必須克服夏達山谷的各種氣候與地形上的挑戰,才能每年準時抵達學校傳遞知識,這是一項責無旁貸,卻又充滿挑戰的任務。

由揹著沉重行李的嚮導領路,藍登中學的老師們舉步維艱地在贊斯卡河畔攀爬。(攝影/Bruno Zanzottera/PARALLELOZERO)
由揹著沉重行李的嚮導領路,藍登中學的老師們舉步維艱地在贊斯卡河畔攀爬。(攝影/Bruno Zanzottera/PARALLELOZERO)

午時分,陽光也無法照射進這峽谷,我們走在峽谷的陰影中,結冰的河面展示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但也考驗著我們維持平衡的技巧。有時上層的冰層融化,留下一面冰水。而當冰層融化的時候,上方的冰層便極易因為我們的腳步而碎裂,在迴音與積雪所悶出的寂靜中,碎裂所製造出來的聲音格外明顯。在西伯利亞羱羊一家子好奇的目光之下,我們繼續躡手躡腳地在冰層上行走,相較之下,不旋踵穿越雪堆往山頂移動的羱羊家族,則顯得輕快優雅多了。

在某些區域,河川看似已然在新雪編織成的毯子下悄然融化,看起來旅程似乎將容易許多。然而,這一切都不過是幻覺而已,在轉了一個彎之後,河水愈發湍急,冰層則愈來愈薄,最後我們不得不改為攀岩前進。

獨特的冰雪之路

幾天前,來自藍登中學(Lamdon Model High School)的老師們陪著我開始了我的旅程,學校的所在地點正是位於與贊斯卡河交錯的夏達(Chadar)山谷。贊斯卡位於北印度的偏遠區域,坐落於大喜馬拉雅山脈與哈剌和林之間,亦介於喀什米爾與拉達克之間。拉達克在一八四二年前都是獨立的王國,後來被印度吞併,印度將自身的語言與文化強加於其上。在這片高海拔的沙漠之中,喇嘛寺院與為數不多的幾片綠洲彼此交錯,如同小型堡壘一般,俯瞰著同一條河流。

一月底,這裡的溫度在大喜馬拉雅山脈強勁的陣風肆虐之下驟降至-30℃;而一年間始終湍急的河水,也慢慢緩和了下來,直到被囚禁在冰凍的河床之下。這個時候,蜿蜒地向北往印度河合流的贊斯卡河,神奇地變成了一條冰之河。獨特的氣候現象,讓這座山谷的居民們在每年的十月過後便開始與世隔絕,大雪讓道路無法通行,而能與外界接觸、運送物資的唯一方式,便是從冰的上方步行通過。

贊斯卡地區的居民們正路過一座壯觀的凍結瀑布,一月底,在喜馬拉雅山脈強勁陣風的肆虐下,溫度驟降至-30℃,冰封的路段,讓居民幾乎與世隔絕。

我第一次造訪這條路是在五年前,當時是前來調查傳說中曾出現的「奶油商隊」,這個商隊主要運送的是大受好評的犛牛奶製成的奶油,這些犛牛(drimo)主要來自贊斯卡山谷上那座充滿靈氣、生機盎然的高山牧場。

那時我也遇到了許多來自印度各地的老師,充滿教育熱忱的他們別無選擇,每年只能走同樣一條冰河之路往返位於贊斯卡的學校,學校在每年三月的第一天──寒假結束時重新開放。這段在世上獨一無二的路途,與當地人在冬季那幾個月時艱苦的生活,深深震撼了當時的我。我下定決心,絕對要再一次回到這裡。

與世隔絕,教育不斷線

這些分布於贊斯卡山谷的村莊學校得到國際組織的大力援助,教師們的薪水多是由國際組織所支付。藍登中學便是其中之一,它在一九八八年由馬克.戴明(Marc Damiens)──一位愛上這片山谷與佛教哲學的法國人所創立,目前這所學校共有十二個班級,約三百名學生──其中約五成是女性,這所學校正是由一個義大利-法國的非營利組織AAZ (Aid to the Zanskar-Aide au Zanskar)贊助。

儘管這所學校是一所非宗教性的世俗學校,學校教授人文與科學課程,以及菩提語(在當地使用的一種藏語)、印度語、烏爾都語與英語課程,但佛教仍然是這間學校的主要特色。有些教師的身分為藏族的政治難民,因為中國對藏族的迫害而紛紛移住印度。

旅途中,由於部分贊斯卡河尚未完全結凍,不可於上行走,於是當遇到未凍硬的路段,旅行者只能被迫在陡峭的河谷邊緣攀爬通過,險象環生。

每位教師都希望能在開學前夕就提前返校預作課程準備,因此我與他們相約二月二十日會合。泰格是一位住在贊斯卡的本地居民,在這段旅程中將擔任我的嚮導,即使他十分風趣,在回答「Yes,sir.」時浮誇搞笑的發音引人發噱,但在幽默的外表下,仍能感受到他的些許不安。

在全球暖化的浪潮下,這幾年甚至連冰天雪地的喜馬拉雅山脈都受到了影響,特別是今年,氣溫從未低於零下,三十度(確定一下),造成許多地方的冰層在二月下旬都已經變得太薄甚至,以致冰層難以支撐人與雪橇的重量,增添了此行更多風險。

在我們出發前,我與體育老師拉吉夫及另一位已在夏達教了八年地理、政治學與藏語的藏族老師麥斯福,先行來到馬斯佛(Mathovu)寺院參加了一個非常特別的儀式。兩位僧侶讓我們進入lu-yar的深度催眠狀態(一種類似附身以傳達神諭的狀態),預言未來,也為新的一年祈福,我們與這些來自古老薩滿宗教的僧侶一同祈禱,希望為這趟充滿風險的渡河之旅尋到好兆頭。

在第一次的旅程,我總共花了六天才走完印度河到峽谷盡頭的整條路線,但對當地人而言,這件事根本用不上三天的時間。然而有時候也不盡然如此簡單,因為受到氣候異常的影響,冰的硬度有時能在幾個小時之內陡變,一片平坦開闊的區域可能一下子轉變為無法通行的漩渦。唯一能帶給人比較正向的思考是,這個過程極可能激發人類挑戰與冒險的精神,因為,與其一整天等待著路面重新結冰,還不如來場高風險的極限攀爬,試試自己的能耐。

藍登中學的校長和學生們,隨自然科老師參加一年一度的佛祖誕辰遊行。
藍登中學的校長蘇南,身兼英文與自然科老師(左圖);學子們魚貫登上校車(右圖),參加一年一度的佛祖誕辰遊行。

~以上為文章之部分節錄,僅供「非會員 1 」閱讀,全文及更多精彩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線上會員籌備中 敬請期待

本文出自

印度大壺節

【本期封面】圖片/Anushree Fadnavis/達志影像
萬頭鑽動,是新冠疫情蔓延以來少見的畫面。十二年舉辦一次的印度大壺節,在病毒肆虐下,仍盛大舉辦。今年一到四月,近千萬人湧向哈里德瓦。在這場全球最大群聚,多數信徒未戴口罩,也未保持社交距離,確診數從二十一萬人快速飆升至三百七十萬人以上,印度目前已是全球第二嚴重國家。求取身心淨化的聖河,成了滋長病毒的溫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