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

台灣這一波疫情上的逆轉與驚嚇,希望只是一記棒喝。儘管距離四級防疫並不遠,但從上週末台北宛如空城般的自主封城來看,只要政府亡羊補牢,民眾做好個人防疫,轉危為安,是無須憂慮。

都沒料到,事情會這麼戲劇化。過去一整年的「偏安」,讓舉國上下鬆懈了戒備,五月起,疫情急轉直下,防疫模範生台灣在截稿的當下,已從雙北進入全國都列為三級防疫的狀態……。

事實上,一片驚惶中,經典辦公室所在的慈濟人文志業大樓,早在上週末已緊急召開了一場線上會議,從工作人員的分流、出入動線的規畫、採訪車的安排與消毒,到同仁供餐、用餐的方式等,氣氛雖然緊張,但在眾人有條不紊地討論下,所有防堵措施一一確認,大家的心不再那麼慌張,因為,一如證嚴法師所叮嚀的,「成為安定人心的力量」,是此刻經典雜誌,包括所有媒體都該扮演的角色。

在本期雜誌的封面故事裡,由攝影召集人安培淂所寫的〈長生甘露或致死病毒——全球最大群聚印度大壺節〉,以對文化背景的爬梳,詳述了印度疫情急遽惡化的種種因素。義大利籍的安培淂,從少年時期便開始遊歷世界,但印度,卻一直是他最著迷的國度之一。這個國家,明明是全世界最大的新冠疫苗生產國,疫苗接種率卻不高;在世界五百強企業中,有30%的CEO來自印度(而且都是像Google、微軟、IBM等這樣的大公司),文盲卻近三成。既神祕又神聖,既科學又迷信,包括這次疫情的惡化,除了來自民眾對於信仰的堅定不移外,也包括政府在經濟與政治上的考量,原本該在明年舉行的大壺節,硬是挑在非常時期的今年舉行,結果,原該洗罪除業的大壺,成了病毒肆虐散播的溫床……。

除了借鏡外,該怎麼說呢?印度的奇妙,妙不可言,這點在總編輯王志宏的【照見想想】〈思議與不可思議的印度〉一文中,有十足妙趣橫生的描寫,讀來令人忍俊不禁,直和同事私下討論,「他的腸胃後來應該沒問題吧?」

最後,由作者江易安所寫的〈希臘天空下流亡的星星——難民的生命故事〉,及【探索系列】中的〈憂患餘生敘利亞——十年內戰後的深入觀察〉,雙雙提醒我們,這世界依舊有著瘟疫、戰亂與受苦的人們,福地台灣,唯有保持戒慎恐懼,才能自保之餘,關心、幫助其他國家。

就這點而言,台灣這一波疫情上的逆轉與驚嚇,希望只是一記棒喝。儘管距離四級防疫並不遠,但從上週末台北宛如空城般的自主封城來看,只要政府亡羊補牢,民眾做好個人防疫,轉危為安,是無須憂慮。

作者
曾任《經典》雜誌副總編輯。 2008年以《台灣脈動》、2009年以《川流台灣》(合得)連獲兩屆金鼎獎之最佳專題報導獎。2010《台灣山國誌》入圍卓越新聞獎。2013《文明密碼》獲台達能源氣候特別獎。2014年《咱ㄟ社區》獲金輪獎。2017年以《住的適當科技》入圍全球華人永續報導獎。
本文出自

印度大壺節

【本期封面】圖片/Anushree Fadnavis/達志影像
萬頭鑽動,是新冠疫情蔓延以來少見的畫面。十二年舉辦一次的印度大壺節,在病毒肆虐下,仍盛大舉辦。今年一到四月,近千萬人湧向哈里德瓦。在這場全球最大群聚,多數信徒未戴口罩,也未保持社交距離,確診數從二十一萬人快速飆升至三百七十萬人以上,印度目前已是全球第二嚴重國家。求取身心淨化的聖河,成了滋長病毒的溫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