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水與瓶水 飲水文明的指標

品水的誕生,與瓶裝水市場的蓬勃發展相關,但前者若是飲水文明的里程碑,耗用寶特瓶的後者即文明的倒退。

生命無盡 無語良師照亮慈大模擬醫學中心

從陌生的姓名開始,他們循線走進他人的生命。慈大醫學系教導的解剖學,透過無語良師觀照生命整體,成為日後行醫的養分。

追憶一位令我難忘的長者

我覺得這幾年並沒有什麼「成就」(achievement),但我卻非常有「成就感」(a sense for fulfillment)」。我說「成就」是大家都可以看到的「名」或「利」,這我沒有,但我卻發現自己做了一些自己覺得「有意義」的事。

用智慧保育大地

點滴累積的力量很大,若能集聚每一天的時間、力量,用心用愛利益人群,未來會充滿希望。慈濟環保志業至今三十年了,感恩慈濟人不僅長期投入,還踴躍宣導做環保內心的歡喜與外在的價值,讓更多人看見環保的重要,如同點起一盞盞燈,照亮我們的社會,相信在未來能看見一片健康的天地。

培植荷蘭神 武力征伐下的信服

一六二二年,荷屬東印度公司先後占領澎湖、台灣,建造一座熱蘭遮城,除了商業貿易的考量,更是以一場場的征戰討伐,將荷蘭神深植於原住民信仰中。

師法於蟲 微小卻巨大的存在

昆蟲之於人類或許極其渺小,但其實扮演了重要角色,甚至人類也常常向牠們「偷學」,可說是貢獻良多。透過飼養、教育等方式,我們能更了解昆蟲,了解身邊最常見、也最常被忽略的生物。

諾貝爾獎的科學變貌

一百二十年來,諾貝爾獎審慎將事,上世紀九十年代巴瑞尼也告訴我,他們的網路與外面分立隔絕,提名審核作業也極端保密。大體上來說,獲獎的得主大多實至名歸,但仍然不免偶有遺珠,引起紛爭。

編者的話

運動的好處淺顯易懂,通體舒暢只是最即時的回饋,若以長遠來說,規律的運動更能增強心肺功能、強化肌肉,對身心的放鬆也有助益。但明明好處這麼多,為什麼還有人不運動?當我們把注意力放在檢討個人的意志力上時,就很容易忽略了環境的因素。

政治試管嬰兒 巴勒斯坦的一種未來

阿瑪.埃利安抱著雙胞胎,丈夫的照片被夾放在左側地板上的畫框中,一家團聚的希望顯渺茫。走私精子體外人工授孕,是一種不得已的手段,努力地在夾縫中傳宗接代。

享受孤獨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內涵與外在,因為有內涵與外在,才構成一個完整的人。就如同一杯水,杯子是外在,水是內涵。自己的內涵是自身用歲月釀就而成佳釀,成分包括思想與觀念、品德與學識。自己的外在,也是自己平日修練而成的身形與儀容、態度與行為,兩者互為表裡,密不可分。

秘魯 印加鹽的守護者

男人綁背上一包沉重的鹽,走在鹽田阡陌,運送到馬拉斯貯存,再運送到遠一點的城市販賣,馬拉斯人從傳統方法理解一池鹽田,如鹽的日晒結晶,太陽和風的自然成就,收穫與守護,數百年來世代相傳。

又嚴苛又浪漫的烏托邦 以色列集體場的興衰

絡繹不絕的基督徒朝聖團,渴望親臨這條曾為耶穌施洗的「聖河」,擋不住的現代化衝擊與變革,動搖了以復國和共享為核心價值的信念,尊重傳統、包容差異與多元的同時,如何轉化與調適,是理想國的新考驗。

監獄動物園 當受刑人變身動物看守員

在美國佛羅里達的監獄動物園, 「自由」被重新定義,「照顧」能感受生命。「被動物需要」對於受刑人尚恩是有別以往的人生意義。

動如風 運動文化扎根

儘管運動風氣漸盛,規律運動者仍大幅不足。台灣五年後將邁入超高齡社會,長照資源備受討論,然而根本之道是提升國民健康,其中關鍵就是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