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智慧保育大地

點滴累積的力量很大,若能集聚每一天的時間、力量,用心用愛利益人群,未來會充滿希望。慈濟環保志業至今三十年了,感恩慈濟人不僅長期投入,還踴躍宣導做環保內心的歡喜與外在的價值,讓更多人看見環保的重要,如同點起一盞盞燈,照亮我們的社會,相信在未來能看見一片健康的天地。

教有則故事,敘述一片山林著火,林中有隻小麻雀以自己小小的身軀,來來回回沾水,希望以身上的水撲滅大火;雖然自不量力,卻是用盡心力。我們與天地共生息,有災難發生時,也應如此用盡全力付出。

宏觀天下災難偏多,在新聞中看見蝗蟲肆虐導致農作物歉收,還有森林大火、洪澇等等災難傳出,而今年大陸也有水患,江西都昌、四川樂山都是災情嚴重。感恩大陸慈濟人從六月開始,只要災區積水稍退就展開勘災及援助。

這次慈濟人前往發放,有居民疑惑「怎麼不見台灣人來?」大陸志工回答:「已經傳承了。」他們確實以同樣的愛,親切真誠地付出。以往慈濟在冬天發放居多,這次是在夏天,儘管志工晒得快中暑,還是稍微乘涼喘息就趕緊再投入。大家總是將心比心,想到領取物資的民眾也忍受著酷熱,便不肯輕易停歇。

有位黃奶奶看到慈濟人在大太陽底下發放,覺得感恩也很不忍心,於是為大家撐起大陽傘遮日。有些地方在二十多年前,我們曾前往賑災,這次再去,見當地居民將當時發放的棉襖、毯子仍保存良好,為的是留給子子孫孫,告訴他們曾經發生過那麼大的災難,而有一個團體從台灣前來幫助。

愛,是彼此體貼。付出的人不惜辛勞,接受的人體貼回報。人與人之間的溫情,都是愛的能量;人間充滿溫情,就是真誠美好的世界。不過這一波波天災,我們也應接受大自然的「大哉教育」,有所省思,不再以知識尋求物質享受的快樂,要改用智慧來保育大地。

現今地球需要的,是人人以愛來守護。許多年邁的環保志工,不願在家安享老年生活,而選擇走入人群付出,做環保。環保志工不怕臭、不怕髒,將回收物整理乾淨,心靈很歡喜,歡喜自己仍能發揮生命良能,對人間有幫助。那種喜樂,不做真的體會不到。

無奈現在還是丟垃圾的人多,願意做資源回收的人少,令人擔心;因為環保志工大多是上了年紀的長者,未來不知道能不能有年輕的一輩接棒。其實未來是年輕人的,現在有一群老人家幫忙整理街頭巷尾,撿起垃圾、做好資源回收,以後誰來將環境整理乾淨?還有賴推廣和教育。

點滴累積的力量很大,若能集聚每一天的時間、力量,用心用愛利益人群,未來會充滿希望。慈濟環保志業至今三十年了,感恩慈濟人不僅長期投入,還踴躍宣導做環保內心的歡喜與外在的價值,讓更多人看見環保的重要,如同點起一盞盞燈,照亮我們的社會,相信在未來能看見一片健康的天地。

 

作者
本文出自

動如風

【本期封面】攝影/劉子正
許多民眾於晚間時分在新北市蘆洲區微風運河旁的「戶外河濱健身房」運動。台灣近年陸續吹起自行車、路跑與健身熱潮,運動風氣雖然愈來愈盛,但能有規律運動習慣的人數仍是有限,須從環境、教育等小地方一步步培養,以讓運動更深植於文化之中,厚植台灣的健康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