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下入冬第一杯燒仙草時,一個回憶忽然從黝黑的仙草湯汁裡浮現。我連忙放下燒仙草,滑開手機查詢——仙草開花未?
要不是初夏偶然拜訪新竹關西的「仙草一分田」,我從不知道仙草會開花,更不知關西是全台灣仙草產量最高之地。見我一臉驚奇,仙草一分田的農夫們笑了,「仙草花是紫色的,很漂亮喔!」他們囑我秋冬記得來賞花。幸好這杯燒仙草激活了我的記憶。
然而上網搜尋到的竟不是關西賞花情報,而是一串「桃園楊梅仙草花節」的觀光資訊,「台灣規模最大紫色花海」、「一秒踏進南法普羅旺斯」、「桃園版薰衣草花海」……不只這些台洋混血、物種不分的標題讓我一時有些迷糊,網頁照片中的仙草花海還真有幾分神似旅遊節目中的南法薰衣草花田,只是紫色淡了幾分,更粉嫩也更夢幻一點。
短短幾年,仙草花在楊梅、關西等客家聚落開出一片片花海,為什麼他們要廣泛種植這過去多被視為「作物」和「食物」的植物,甚至為它舉辦仙草花節?我沿著各地依序綻放的紫色花海尋找答案……。
仙草之鄉的從農自信
說來仙草算是台灣客家族群的民族植物,從前多長在丘陵地的林下和田埂旁,人們無意間發現這不起眼的田草晒乾烹煮成茶可消暑解熱,加入澱粉能熬煮成一大鍋,是止饑聖品。一九八九年政府推行「一鄉鎮一特色」計畫,鼓勵鄉鎮栽種進口替代作物,當時關西想推廣高粱和仙草,無奈高大的高粱一遇到新竹九降風就拜倒一片;反觀仙草,不只生長情況出乎意料地好,強風吹拂還可將收成擱置田間的仙草直接風乾,連乾燥處理都不用就可存放,來年成為可出售加工的仙草乾。
如今,全台約有80%的在地仙草來自關西,新竹縣關西鎮農會推廣部主任陳進喜以數字說明農會與農民聯手的實績:目前關西栽種仙草面積約六十到七十公頃,其中與農會契作的有二十五到三十公頃,而每公頃年產量約在六公噸,農會收購價近五年維持在每公斤八十五元,這樣的收購價,搭配水稻輪作又有轉作獎金,儘管光電業者租地種電也開始迫近新竹縣,陳進喜仍自豪關西青農人數迭有成長,「農業一定有前途啦!」
前年設置完成的大型仙草加工中心有生產即溶仙草的全自動加工設備,近年也不斷擴充產能、推廣國際貿易。或許因為食品加工產業的營運成熟穩定,陳進喜說,幾年前楊梅籌畫仙草花節時,曾來詢問是否參與串連,只是最後關西沒加入。不過,當在地文史工作者組成的「關西鎮鄉土文化協會」想種出一片仙草花海時,農會倒是提供他們適合的仙草種苗「桃園二號」,而非關西仙草農普遍種植的「桃園一號」。
「這三排種的剛好是桃園一號、桃園二號、桃園三號,最早開花的是一號,再來二號,最晚是三號。」站在桃園農業改良場新埔工作站的苗圃前,一手培育這些新品種仙草的站長龔財立說,「看這裡的花況我就知道各地的花期大約何時結束」。
農改場育出花海明星
一旁溫室還有許多等待被挑選的仙草品系,有些靠人工育種栽培,有些則是自然雜交繁衍。龔財立說,從事品種改良的育種工作是一條漫長之路,就以剛在二○二二年八月通過植物品種權審查的桃園三號「仙豐」來說,從二○一四年進行雜交測試直到新種育成,期間長達八年,「這已經算快了喔!」
回顧他和仙草的不解之緣,就是從一九九○年代,協助關西發展仙草產業開始。
對仙草農來說,好的仙草必須產量大、易凝膠、香氣夠,才能夠提高收穫,製成的仙草食品兼具口感和香氣。歷經凝膠度高的桃園一號、香氣馥郁的桃園二號,到產量比前兩者提升近四成、同時兼具凝膠與香氣的桃園三號,改良之路仍未止盡,龔財立依然想找到更好的品系,推出最符合農民需求的新種仙草。
不過,跋涉途中難免遭遇驚喜。例如,本為凸顯原生仙草香氣而選育的桃園二號,龔財立偶然發現二號花開成片時特別美,便遊說農會試種,「剛好有個不怕死的農會總幹事覺得可行!」這位總幹事不只親種桃園二號,還聯手社區發展協會向市政府提計畫,最後不僅試種成功,也讓全台第一個仙草花節最終在桃園楊梅出現。
二○一八年,為了在桃園設立休閒農業區,正大力推動「一區一花卉」的桃園市長鄭文燦一句「大溪有茶花、蘆竹有百合,大園有海芋、龍潭有魯冰花、那楊梅有什麼花?」從警職退下後轉任楊梅農會總幹事的周宗維說,當下他心中浮現的答案,就是仙草花,「我看著家裡每年仙草開出的花很漂亮,但99%的人從未看過仙草開花,因為關西等地的仙草都在開花前採收完畢,一般人根本看不到。」
就這樣,當年底的桃園花彩節,一.五公頃的仙草花田在楊梅正式登場,隨即創下九天內四十六萬五千人次來訪的漂亮數據。隔年,桃園市政府接手主辦楊梅仙草花節,自此連續四年的仙草開花躍居楊梅最具代表性的觀光活動,不只為在地農人和商家帶來額外收入,推廣仙草有功的周宗維本人也升任桃園市農會總幹事。桃園二號為楊梅締造了一場「仙草奇蹟」,以往被問到「楊梅有什麼特色?」總是絞盡腦汁的周宗維,終於能揚眉吐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