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於國境之南的恆春半島,有人稱它為「本島中的離島」,也有人認為它是「台灣最後一塊淨土」。長年以來,因聯外交通不便,地方居民面臨教育、醫療等資源的匱乏。與此同時,恆春半島也得以保留多樣化的生態、蔚藍的海水與青蔥的綠地,讓此地成為吸引旅客們前往漫遊的度假勝地。
行駛在恆春半島目前唯一主要聯外幹道屏鵝公路上,暑期出遊人潮加上行政院推動的「種樹百里2.0計畫」,讓沿途多路段塞車,在炎炎夏日裡頭,考驗著駕駛們的耐性。根據恆春鎮公所統計,今年上半年共有高達六百萬遊客湧入,比去年同期增加二成六。而在陸客來台旅遊的巔峰時期,恆春半島更寫下一年超過八百萬人次的觀光人潮紀錄。
當淨土成為了旅遊熱點,會衍生什麼問題?屏東縣政府調查,前往恆春半島的旅客,有高達七成選擇自行開車。旅遊旺季期間,塞車成了家常便飯。若恆春居民有重大傷病需北送到高雄醫治,地方民生需求與觀光遊憩發展的拉鋸戰,就在屏鵝公路無情地上演著。
為了解決恆春半島聯外交通,恆春觀光鐵路和屏南快速道路,成為了民眾引領期盼的「解方」。
屢遭擱置的恆春觀光鐵路
恆春半島之所被稱為「本島中的離島」,在於無論是高速公路、台鐵還是高鐵,都沒有進入半島。積極爭取恆春觀光鐵道雙軌電氣化的聯盟總召顏佑任直言,從小就經常聽聞長輩說枋寮到恆春要蓋鐵路,如今十五年過去,恆春鐵路至今仍無下文。
顏佑任指出,恆春半島興建鐵路的歷史可追溯至日治時期的屏東線鐵路計畫,原定一九二四年通車至枋山、一九二七年全線通車至恆春。然而,因遇到關東大地震和經濟大恐慌導致日本帝國經濟倒退,再加上昭和時期的軍國主義被迫移轉經費,導致屏東線鐵路在一九四一年只蓋到枋寮。
戰後國民政府接收台灣,北迴鐵路於一九七三年動工,顏佑任表示,時任行政院長蔣經國曾公開表示:如果南迴鐵路不經過恆春,那就稱不上南迴了。然而,在經濟效益的考量下,最後南迴鐵路並未連結到恆春,而是在枋山就轉彎到台東。
二○○二年,交通部運輸研究所曾辦理興建恆春半島軌道運輸系統的研究,最後決定從內獅車站延伸一條台鐵支線。然而,這項計畫後來在二○○五年和國道3號延伸到楓港進行競合分析,最後恆春半島聯外交通採公路接駁,潮州至枋寮優先鐵路電氣化。
二○一五年,伴隨屏東至潮州鐵路雙軌高架電氣化完工通車,屏東縣長潘孟安也要求當時的鐵路改建工程局興建恆春鐵路支線,並納入可行性評估。二○一六年政黨輪替後,時任行政院長林全也曾南下至枋山鄉的內獅火車站,宣示要全力推動恆春鐵路。地方居民再一次重新燃起希望。
顏佑任無奈指出,當鐵道局於二○一八年十月二十九日將可行性研究成果上報行政院核准,卻因現任行政院長蘇貞昌希望全力推動高鐵延伸屏東,考量屏東縣已有高鐵延伸屏東、高雄捷運延伸東港和恆春鐵路諸多建設,為求發揮綜效,恆春鐵路支線建設案在二○二○年九月九日遭退件。目前,為避免高鐵延伸屏東和恆春鐵路支線產生競爭關係,兩計畫將併案檢討規畫。
縮短城鄉差距的屏南快速道路
恆春鐵路計畫屢遭擱置,無人知曉火車究竟何時才能駛進恆春半島。另一個解決恆春半島聯外交通的選項,則是屏南快速道路。
目前,即使在不塞車的情況之下,從恆春開車到屏東和高雄市區,動輒得需二到二.五小時。在地執業律師張怡表示,恆春地方上沒有大型醫院、專業的醫護人員不願進駐,民眾在地方醫院給醫生做完初步診治後,經常得轉院到高雄。而在重大傷病發生時,也曾經發生過救護車還在屏鵝公路上患者就往生的憾事。
張怡以自身工作為例,一旦要到屏東市開庭或遞狀,平時沒有自駕習慣的她,得先搭乘一天僅有三班的屏東客運到枋寮,再轉搭火車到屏東站,緊接著轉計程車到法院。通常一來一往含等車時間,一天五個小時就過去。這也讓張怡苦笑地說,有時候一些得常跑法院案子,乾脆轉介給屏東市的律師同業。
事實上,在高鐵通車以前,恆春居民也會透過恆春機場國內線班機,飛往台北或高雄。然而,高鐵通車後,初期票價比機票便宜,加上恆春半島九降風期間,班機停飛機率太高,最終恆春機場不敵載客量過低,如今成了蚊子機場。
「觀光客不趕時間,可以搭火車慢慢玩;但地方居民真正需要的,是一條可以縮短城鄉差距的快速道路。」張怡直言,政府做了許多建設,往往都沒有符合在地民生需求。屏南快速道路目前評估經費約一千二百億,遠高於高鐵延伸到屏東的六百一十八億;恆春觀光鐵路一百九十九億,卻可以解決地方民眾就醫、教育和洽公所需。
張怡表示,在沒有快速道路的情況下,趕時間的恆春人只能被迫在屏鵝公路上超速,導致屏鵝公路上的區間測速罰單有三分之一來自本地車,也難怪民眾怨聲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