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見與看不見的軌道 從彰化雙城看鐵路立體化

伴隨轟隆聲,一列火車穿過車水馬龍的員林街頭上方,橫越市區百年的鐵路,如今被隱藏在高架橋的牆後。與軌道一同在城市中消失的記憶,還能被找回嗎?

火車穿過員林街頭上方,橫越市區的百年鐵路,如今被隱藏在高架橋的牆後。 (攝影/黃世澤)
火車穿過員林街頭上方,橫越市區的百年鐵路,如今被隱藏在高架橋的牆後。 (攝影/黃世澤)

了明年即將到來的建縣三百周年,彰化市的門戶彰化車站外牆上掛滿燈籠,以新春熱鬧的燈節活動迎接歷史時刻。不過,做為古城門戶的彰化車站,看起來卻沒有歷史的痕跡,經過拉皮工程後,方正的建築搭配洗鍊的清水模外牆,入口上方懸掛大片玻璃帷幕,隨天氣照映出不同色彩,夜間的照明則顯現另一番現代風格。

「這是第三代的彰化車站」,半線鐵道文史工作室的馬昌宏說,現在的車站建於一九五八年,當時政府快速重建許多車站,效率是建築設計的主要考量,相較於唐博風的日治第二代車站,少了美感的韻味。雖然外觀經過拉皮,但車站內部仍然保留原有的結構,馬昌宏指著車站一樓的天花板說,「你看到的梁柱是橋的梁柱,二樓的地板也是用石板一塊一塊鋪起來,就像一棟組合屋,當時的車站很多都是由台鐵工務單位興建的,效率是最大的考量」,表面嶄新的建築,裡面其實仍傳承著經濟起飛的時代故事,「彰化車站二樓過去是鐵路餐廳,以前很少有車站還附有餐廳,代表過去彰化站是一個非常繁忙的車站。」

老車站見證彰化因鐵路而繁榮的歷史(圖片提供/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第三代車站外觀經過整建,但仍保留過去結構。

在建縣三百年的同時,通車已超過百年的彰化鐵路也將迎來歷史性的轉變,中央政府去年通過彰化鐵路高架化計畫,未來將要耗費十年的時間與近四百億的經費,把穿越彰化市區九.五公里的鐵路搬到高架橋上,彰化車站與未來將新增的車站周圍也預計進行大幅度的再開發,屆時可能將大大改變彰化的面貌。

即將消失的彰化鐵路奇景

彰化鐵路的通車是在一九○五年,但真正使彰化成為中台灣不可或缺的交通樞紐的,則是一九二二年海線鐵路的完工,山海線交會的位置不但帶動彰化的產業發展,也使彰化成為全台鐵道系統的重要節點。從車站旁的跨站天橋往下看,十幾股軌道構成壯觀的畫面,緊鄰著彰化車站的「彰化調車場」,如今仍是台鐵在中台灣重要的調度中心。

「這裡是鐵道迷的一個天堂」,馬昌宏說,由於地處西部中心,彰化調車場常有各式各樣特殊的車輛駐紮,彰化也是許多列車發車的地方,因此在彰化站幾乎什麼樣的火車都能夠看到。而彰化車站的調度系統在全台灣而言也是數一數二複雜的,山海線的交會再加上後續雙軌化的工程,每列火車要進入彰化站都需要確保走在正確的軌道上,一個錯誤可能就會造成衝撞,「這麼複雜的系統正是百年來鐵路不斷變化留下來的見證,也顯示鐵道安全的日常依賴鐵道人高度的專業」,馬昌宏說。

而彰化最珍貴的鐵道文化資產,當屬世界知名的扇形車庫了,扇形車庫是蒸氣火車時代的產物,由於蒸氣火車頭只能向前行駛,需要靠圓形的吊車盤轉向,因此有了環繞著調車盤興建的車庫,以及放射狀的軌道,構成扇子般的建築奇觀。「世界各地很多地方也仍保有扇形車庫,但彰化是極少見還在使用的『活』的車庫」,馬昌宏說,許多國際觀光客都不辭千里來台灣觀賞扇形車庫,也讓扇形車庫成為彰化最重要的觀光資產。

彰化扇形車庫,是世界僅有仍在運作中的扇庫,不同時代的軌道交織出百年的鐵路史。彰化車站旁的調車場,是台鐵在中部的重要調度中心。

彰化鐵路高架化的工程,也包括遷移現有的調車場,連帶也會影響目前扇形車庫的功能,雖然縣府目前承諾未來將扇形車庫打造成動態博物館,但詳細的規畫仍未完成。

「彰化車站、調車場和扇形車庫是百年累積出來的鐵路場景」,馬昌宏說,路面上的鐵路曾為都市帶來繁榮,如今卻被視為城市進步的阻礙,但世界上許多城市也與鐵路共存共榮,以具有歷史厚度的鐵道資產去換取新的開發,對彰化這座城市來說是否值得,仍需要更多的思考。

在彰化舊城區經營鐵道模型店已經二十二年的佳鈺精品老闆楊肇庭,也是半線鐵道文史工作室的創始成員,楊肇庭在高中的時候得知扇形車庫即將被拆除,積極投入保存運動,與許多文化人士、鐵道專家和來自全國大學的鐵道社團合作,才終於留下這座珍貴的資產。

「我們曾經提過消除北側平交道但保留彰化站的部分高架化替代方案,但沒有被採納」,目前彰化鐵路高架化的計畫,還包括車站站體與周邊商業區的整體開發計畫,縣府期望透過高架化帶動市中心新的商業發展,但楊肇庭對此不無擔憂,「彰化是一個小城,有特色才會有人來。」

楊肇庭認為,彰化做為台中的衛星城市,反而更需要保留自身特色才能吸引人潮,百年的鐵道資產正是彰化獨有的資產。長期在舊城做生意的他,也憂心新的開發會不會造成舊城商業和文化進一步的流失。

從搶救扇庫開始投入鐵道文史工作的楊肇庭所經營的模型店,是鐵道迷不會錯過的據點。馬昌宏曾參與搶救的台鐵舊宿舍園區,仍待修復活化。

高架化與消失的員林鐵支路

而在彰化縣,鐵路高架化其實已經有前例,南彰化的員林市的鐵路高架化工程在二○一四年完工,這七年來,鐵路高架化為員林帶來了哪些改變呢?

在員林長大,大學畢業後回到家鄉工作,也經營咖啡館的林蕎毅說,以前就讀員林高中時上學都要穿越平交道,高架化後感覺交通變得比較安全,後火車站在高架化以及新的員林基督教醫院落成啟用後,也逐漸開始更新。曾長年旅居海外返鄉的張登凱則觀察,過去因地下道開通而沒落的地段,在地下道移除後開始重新有所發展。

但青年政治工作者鄭宇焱也指出,雖然原本的平交道消除了,市區的整體道路系統並沒有跟著調整,前後站的聯絡道路不便,站前的主要道路也依然狹窄,僅靠鐵路高架化帶來的發展效果似乎還是有限。走到員林車站旁高架橋下的空地,原本被視為站前發展的熱區,如今卻僅有幾攤小吃店,另一側布滿夾娃娃機,寥寥幾個顧客顯得有些淒涼。

~以上為文章之部分節錄,僅供「非會員 1 」閱讀,全文及更多精彩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線上會員籌備中 敬請期待

作者
經典雜誌撰述
曾任《經典》雜誌撰述
曾任《經典》雜誌副總編輯
本文出自

權與力的輸送

【本期封面】攝影/金峰
在西伯利亞的永凍土上,工人正進行天然氣管連接作業,這條掌握在俄羅斯手中的管線將通往歐洲。攝影師金峰深入這片極地長達十年,走入俄軍嚴格管制的戰略區,走入跨國能源企業的驚人工業設施,也走入極地勞工艱苦的工作現場,他們生活的城市,以及因為資源榨取而受傷的大地,將地緣政治複雜的折衝,化為最具體深刻的影像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