糊裡糊塗的一天

今天這一場糊塗,使我對行醫之道更上一層樓。我要在此對《病主法》的團隊致上最高的敬意,我將好好「自修」初階的這兩本講義,才不會白白浪費了這一天的努力。

小,但重要的存在 繽紛的獨立書店

散落在台灣各鄉鎮的獨立書店,形成一道台灣專屬的文化風景。這些書店小而安靜,卻很重要,它們在各自的扎根處散發出細小光芒,點亮我們對知識的渴望。

編者的話

編輯這期封面故事《曾文溪的一千個名字》時,辦公室的同仁紛紛討論起自己對台灣河川的採訪回憶。《經典》多年堅持呈現台灣人文地理,當看到「二○二二年MATTAUW大地藝術季.曾文溪的一千個名字」潛行攝影計畫,除了喚起回憶,更希望能透過雜誌載體向讀者傳遞這份感動。

風中綠金 從陸地走向海洋

全台三百餘支陸域風機和近兩百支的離岸風機為台灣帶來發電新選擇,離岸風機在今年底前將達成的發電量,相當於一座核電廠。

鱟 珍惜上天給的「鱟」禮

鱟在地球上出現的時間比恐龍還久遠,加上保存著原始古老的樣貌,是著名的活化石生物。

從前有個宮前町 我的雙連回憶

台北市中山北路二段八十四巷,有一條百年古圳宮前町砌石大溝,二○一九年意外重見天光,作家廖志峰的兒時回憶也開始湧現。走在雙連的巷弄裡想著曾經的路徑,試圖尋找過去遺落的生活殘片。

盤點生命價值,活出人生意義

人生短暫,分秒正在老去。人生難得今已得,即使生命只在剎那互換間,也應活出生命的價值與意義。

曾文溪的一千個名字 二○二二年MATTAUW 大地藝術季.潛行攝影計畫

從山上到大海,曾文溪與其支流就像綿密的樹根,滋養台南這塊沃土。帶上相機,我將自身潛入曾文溪流域的水文環境中,一路從上游逐流而下,感受溪水的律動,以水中視角,記錄曾文溪與其周遭一切。

堅定心志,擇善恆持

一天八萬六千四百秒,心念時時「生住異滅」,當一念善「生」起,就要讓善念常「住」不移,時時好心,時時好念。

環保先「蜂」 追查汙染源頭的小幫手

蜜蜂,不僅是農業授粉的大功臣,穿梭於花花草草間的牠們,在環境保育的研究上,也扮演重要的角色。

雜亂有章 原生原貌的公共地景小革命

你是否注意到公共空間的自然地景,正從傳統植栽造景方式,慢慢被種類繁多、高度不一、看似雜亂的植物景觀,取代一場訴諸美感與生態的小小革命,正悄悄蔓延開。

我們一起打造的幸福醫院 林俊龍實踐慈濟人文醫療之路

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執行長林俊龍將身心奉獻給慈濟醫療志業,帶著團隊讓大林慈濟醫院拔地而起。超過四分之一世紀的堅持,始終如一。

是終點,也是起點

一趟趟高原之旅,彷彿有著小叮噹的任意門,自在地在二十一世紀與十九世紀間穿梭。於是在理塘的終點,在可可西里就是另一個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