糊裡糊塗的一天

今天這一場糊塗,使我對行醫之道更上一層樓。我要在此對《病主法》的團隊致上最高的敬意,我將好好「自修」初階的這兩本講義,才不會白白浪費了這一天的努力。

年前,七位老、中、青三代醫師,加上三位人文背景的作家、音樂家、牧師,共同創辦了「醫病平台」電子報,希望透過這個醫師與病人可以平起平坐的平台,促進社會大眾與醫療團隊的相互了解,進而改善台灣的醫病關係。想不到自己竟成了這電子報的最大受益者,因為許多以前我一知半解或根本沒想過的重要議題,透過作者的來稿使我茅塞頓開,也發現了一些將來退休後可以做的事。

兩年半前,《病人自主權利法》(簡稱《病主法》)的推手前立法委員楊玉欣女士,在「醫病平台」發表了「看見困境,啟動改變:《病人自主權利法》的誕生與成長」。去年三月,我陪大哥在我所服務的醫院完成「生前預立醫療決定」的手續,使我深深領會到《病主法》對國人的影響。

我邀請大哥分享他在簽署預立醫療決定的過程與感受,同時邀請兩位幫他完成這手續的醫師與社工同事一起在「醫病平台」分別介紹他們的經驗。這兩位同事都曾接受《病主法》工作坊的訓練,熟悉其內容與認證手續。之後「醫病平台」有機會刊載來自醫師、護理師在這方面的經驗分享,並且也有機會受邀參加《如果還有明天》新書發表會,聆聽、閱讀與《病主法》有關文章。

因為這些機緣,我開始考慮也許退休後可以參加《病主法》的工作,便不自量力地報名參加這需要兩個全天「初階」、一個半天「進階」的「病主法核心講師暨預立醫療照護諮商人員培訓」。想到自己即將踏出「築夢」的第一步,內心雀躍不已。

~以上為文章之部分節錄,僅供「非會員 」閱讀,全文及更多精彩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線上會員籌備中 敬請期待

作者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醫學教育講座教授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醫學教育講座教授
本文出自

曾文溪的一千個名字

【本期封面】攝影/林韋言
漫遊.安平港外放水燈。每一次空拍機的升空,都是一場無可預期的冒險,有時在上空盤旋半天,景色卻在眼下不著半點痕跡;然而有時,在遠方的溪州上遇見採收農作的農人們,他們便成為一幅幅的風景寫作盡收眼底。藉由空中視角看見曾文溪流域人們生活的軌跡,我不停地在空中飛行,等速遇見想像中的他們,漫遊曾文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