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回家 小野寫給山海的生命之歌

作家小野首次以自傳體書寫島嶼百年故事,將步道結合心理治癒、歷史文化、生活哲思,指引讀者以走路來追尋島國根源、換來身心安頓。

菩薩典範,歷史教育

講過去,展望的是未來;以過去為典範,就能讓愛延伸。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天地間的災情很難止息,希望藉由教育人心,多造福,以消弭災難;萬一發生災難,人們也能了解如何會合,用愛修復。

生活在他方 我的高雄

年少時的叛逆,迫使作家謝哲青極早便遠離故鄉;直到遊歷多年,驀然回首,才發現成長中的困頓、挫折與失望,都是在教導自己認真生活,甘於接受平凡。

內戰蔓延下的衣索比亞 禍亂暴行的倖存者

六月二十九日,馬凱勒城前一日才面臨突如其來的血腥鎮壓;衣索比亞軍隊連夜倉促撤離後,喜獲重生的民眾激動沸騰,為防衛隊的進駐與提格雷州一夜間又重獲自由而歡呼。然而,短暫絢爛迎來的卻是更失控的誅殺與烽鼓不息。

守望天使 肯亞女性翻轉森林命運

氣候變遷正在逐漸改變肯亞社會,從環境資源、經濟方式乃至傳統性別角色,肯亞女性為森林保育工作挺身而出。

有一種清靜安寧叫沉澱

水的清澈,並非因為它不含雜質,而是在於懂得沉澱;心的通透,不是因為沒有雜念,而是在於明白取捨。

毛埡壩白塔 ——拍照的儀軌

在稍縱即逝的一抹陽光恰巧投在白塔上時,拍下了這一幕。鮮明、簡單、平靜與安詳,對青藏高原的初步印象都投入這張照片裡。

編者的話

當疫情嚴峻,眾生別無所求,只求活下來;但當疫情趨緩,食衣住行、功名利祿又馬上成為生活的重心,彷彿除此之外,生命便別無意義。

功名與利祿 文昌財神的信仰加乘

功名與利祿,作為人生價值的加乘,文昌與財神信仰就是面對人生裡「勇於追求」的對應與教化。

海中綠金 海藻的生態與經濟價值

一直以來,繽紛的海洋是人類與科學家尚待深入探索的世界,除了海洋動物外,形態多樣的海藻,不僅提供魚貝類躲藏棲息的地方,更能儲存大量的二氧化碳,提高海水中的含氧量。

菜市場蛻變 去蕪存菁之後

賣菜就只能把菜放在花花綠綠、毫無質感的塑膠籃裡嗎?傳統市場生氣蓬勃,卻常讓人聯想到髒亂,如今已有市場開始轉變。

拯救北非白犀牛 滅絕之際的人工復育

地球上碩果僅存的兩隻北非白犀牛被豢養於肯亞奧佩杰塔自然保護區,受到嚴密保護,科學家正試圖以人工授精技術延續這個物種,避免生態系統失衡。

在家度假

由於疫情嚴峻,外出度假於心不安,所以在這個假期完全沒出遠門,只是讓自己離開工作,深入思考再幾年當自己完全退休時,如何過我剩下的人生。「閉門思過」是太嚴肅了,我倒是很喜歡谷歌的新字,「homecation」(vacation at home,在家度假)。

科學的能與不能

無怪乎上世紀很有代表地位的科學哲學家費耶阿本(Paul Feyeraben)會說:「科學已變成了一種宗教。」
當然,科學並不是全然「不能」,然而不識其「不能」而祈其「無所不能」,正是當前科學認知的最大危殆。

勇者無畏,絲路極限 世界最難之山路自行車賽

全球高手從高山雪原到青草綠地,穿梭騎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