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天使 肯亞女性翻轉森林命運

氣候變遷正在逐漸改變肯亞社會,從環境資源、經濟方式乃至傳統性別角色,肯亞女性為森林保育工作挺身而出。

氣候變遷正在逐漸改變肯亞社會,從環境資源、經濟方式乃至傳統性別角色,肯亞女性為森林保育工作挺身而出。(攝影/Siegfried Modola)
氣候變遷正在逐漸改變肯亞社會,從環境資源、經濟方式乃至傳統性別角色,肯亞女性為森林保育工作挺身而出。(攝影/Siegfried Modola)

肯亞人聲鼎沸的首都奈洛比(Nairobi),來到位於桑布盧郡(Samburu)基里西亞森林(Kirisia Forest)邊緣的小鎮馬臘拉爾(Maralal),需約六個鐘頭的車程。

在這趟三百四十公里的路程中,肯亞多樣繽紛的地理美景盡收眼底;一開始是肥沃開闊的高原地形,在穿過一整片蔥蔥鬱鬱的綠茶園後,迎接我們的則是宏偉壯觀的東非大裂谷,隨後經過埃爾門泰塔(Elmenteita)與耐瓦夏(Naivasha)兩座湖泊後,我們來到了烈日高照的桑布盧平原。平原上隨處可見骨瘦如柴的牲畜逐水草而行,此一景象提醒了我們,此地的乾旱狀況嚴重,可能對牧人與牲畜的生存造成威脅。近幾年來全球氣候異常敲響了此一災難警鐘,乾旱影響超過兩百萬人,除了影響農牧生計之外,也造成兒童嚴重的營養不良,肯亞政府近日正式宣布將十個為乾旱所苦的郡市列入國家級災難狀態。

桑布魯平原的牧民們正趕著羊群前往平原上為數不多的水源。此處的乾旱日益嚴重,無論對牲口、還是人們,都是一場生存危機。

基里西亞森林位於海拔兩千公尺的勒洛基高原(Leroghi plateau),幅員七百八十平方公里,森林的生態系為這乾旱的低地平原上生活的十五萬人提供了珍貴的水源。在氣候異常、乾旱缺水的情況下,五百五十名桑布魯女性挺身而出,與男人們同心協力,共同保護基里西亞森林與它珍貴的生態系統免於人類的摧殘。

今年二十四歲的艾莉莎(Elisa Lesilele)從二○一九年起擔任基里西亞森林協會(Krisia Community Forest Association,CFA)的志工至今。她正與其他成員一同用早餐,她們一邊啜飲著奶茶一邊有說有笑,成員們彼此都是熟識多年的好友。「在過去男尊女卑的傳統之下,女性通常無法參與決策,不過時代變了,現在我們也能為了保護這片森林而努力。」艾莉莎一邊看著遠方旭日東升的景象,一面感嘆地說著。

娜瑪蒂、奈蘇拉與艾莉莎於巡邏前一同用早餐。

還地於自然

桑布魯人是基里西亞森林的主要居民,他們是半遊牧民族,桑布魯人主要居住在肯亞中部,語言與習俗卻與遠在南部的馬賽人有相似之處。

肯亞林業局(Kenya Forest Service,KFS)的指揮官傑佛瑞(Jeophrey Okeyo)解釋道,基里西亞森林計畫在生態保育與伐木業的生計之間找到平衡之道。「我們必須從濫伐與過度放牧中保護森林,多虧CFA,才讓許多人了解到,無論對現代,還是對未來的世代而言,保護這片生態系都至關重要。」傑佛瑞說道,他與KFS的巡邏員與CFA的成員們在每天的巡護行動前都會進行討論,他認為此舉能讓共同保育森林的行動更加順利。

「在持續不懈的宣導下,過去的兩年間,我們成功地安置了約一萬名居民,這些人原本長居在森林內,大家都認為他們不可能搬離,但事實證明,這些人也意識到森林保育的重要性,因此最後決定把森林還給大自然。」他邊說,邊爬上他那台政府發配的豐田越野車。

在巡邏途中夥同巡山員檢查一棵倒樹與一段燒焦的樹木。燒製木炭是本地居民常見的生財之道,但也造成環境負擔。

每位CFA成員都對森林的一切瞭若指掌,多元豐富的植株、悅耳嘈雜的鳥鳴,都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但即使是土生土長的他們,每一次深入森林,仍是不禁對那壯觀的樹冠生態發出讚歎不已的驚呼。基里西亞森林的植被種類豐富,其中又以大型樹種為主,包含非洲油橄欖、杜松、羅漢松、巴豆等。

然而根據研究顯示,森林出現一項令人不得不重視的警訊:一九七三年至二○一五年間,超過20%的本土樹種已經滅絕,原因包含因為燒製木炭、過度砍伐、放牧與農耕的行為,影響了森林的水循環能力,使得生活在低地的數萬人面臨缺水的風險。

豔陽高照,巡邏員們在樹冠的遮蔭下稍事休息,突然,一頭水牛從他們身旁的灌木叢一躍而出,但身影很快消失在茂密的植被中。

在基里西亞森林的一角,一個男孩正在雨後形成的水坑旁玩耍。長年的乾旱與過度放牧,造成森林水源不足與汙染等種種問題。

此次驚鴻一瞥正展現了基里西亞森林的生物多樣性,這一片綠意盎然的密林裡,棲息著如大象、斑馬、狒狒、大林豬、疣豬、斑鬣狗、馬賽長頸鹿、巨羚,以及各種說得出與說不出名字的繽紛鳥類。

根據聯合國統計,自一九九○年至今,因為伐木的緣故,有將近四億兩千萬公頃(十億英畝)的森林消失在這世界上,面積將近一個蒙古那麼大。而國際植物保護協會(Botanic Gardens 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BGCI)的研究更指出另一個驚人的事實:目前全球有將近五萬八千五百種樹種,而其中三分之一正處於瀕危狀態。而協會所推出的《世界樹木概況報告》記載了一萬七千五百種樹種如何面臨滅絕的危機,其中四百四十種樹的野生數量不到五十株,受威脅的樹種數比起受威脅的哺乳類、鳥類、兩棲類、爬行類加起來還要多上兩倍,而森林受到威脅,往往連帶造成生態系統崩潰。

全球樹木覆蓋量的銳減,與氣候變化的日益劇烈脫不了關係,森林每年吸收全地球三分之一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而被過度砍伐的森林將失去水土涵養的能力,造成低地地區的水源缺乏與汙染,肯亞政府的目標是以減少砍伐森林,將國家的森林覆蓋率從7%提高到10%,當地政府更派出巡邏隊在基里西亞森林內穿梭,確保所有人都遵守山林保育規則,若發現可疑的人事物則隨時通報。

CFA成員山謬與他的兩個女兒就居住在基里西亞森林旁。隨著森林保育觀念的改變,人與森林間的關係漸漸從人類單方面的拿取資源變成互利、互惠。

直到去年,艾莉莎與許多社區的婦女都還靠著砍柴燒製木炭維生,因為這一帶居民的失業率長期居高不下,這些為數不多的收入是主要的經濟來源。但現在的艾莉莎則開始保護這些她曾親手破壞的樹木,並想方設法地找尋經濟與資源永續利用之間的平衡點。

~以上為文章之部分節錄,僅供「非會員 」閱讀,全文及更多精彩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線上會員籌備中 敬請期待

本文出自

功名與利祿

【本期封面】攝影/安培淂
台北大龍峒樹人書院文昌祠裡,考生持香,祈求文昌帝君庇佑應試順利,手裡緊緊拿著准考證影本與祈福卡,冀望把握一個好的未來。台灣民間信仰重視生命循環,不忘對於人生價值的戮力追求,無論「功名」逐步實現,還是「利祿」逐層晉升,在理想與現實之間,看見奮鬥、掙扎與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