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很快,望穿秋水的前後一共十二天的假期終於到了最後一天,清晨五點不到就驚醒過來。想想這麼多天都沒設鬧鐘的好日子,轉眼就要過去,也該與自己算算老帳,這幾天做了多少自己想做的事。
「整理書房」是一件計畫很久的大事,記得看過一個電視節目介紹「斷捨離達人」,報導日本有種專門替客戶(好像以老人為主)丟東西,把一大堆捨不得丟而亂七八糟的家,整理得乾淨俐落的服務。想想每個人總有一天要走,到時捨不得的東西也不能帶走,倒不如趁自己還能作主時做個了斷。
但在這假期的最後一天,才發現我雖然丟了一些書,但好像又找出一些非得好好珍藏不行的書、雜記、相片。這是一個徹底的失敗,但也只好自我解嘲,「我還不能走,這世間還有太多我想看的好書。」
很意外地,發現自己收集了這些「好書」,有些竟然沒翻過幾頁。不覺想到,至少我要做一件對得起自己的事,雖然沒有成功「斷捨離」,但找到了一些需要及時深讀的「遺珠」,這才不會有「恨」。但我還是不敢將這些書名公諸於此,以免日後好友問及讀後心得,才發現自己還沒有付諸實現。
倒有一件長久以來一直想做,但卻從未付諸於行的事。我有個習慣,將捨不得丟掉的或提醒自己需要回覆的信件收藏在某個角落,最近發現居然有將近五百封的電子郵件是我用「紅旗」(flagged)的方式提醒自己需要處理。這十天來的「重溫舊信」,有些忍不住即時寫出回信,竟引來一些舊友「驚喜的重逢」。不覺自問,為什麼我們總要等到逢年過節才寄卡片互相問候呢?這次閉門度假最大的醒悟,就是人生要瀟灑地「天天過節」。
同時我也才發現不少不忍丟掉的信是來自學生與病人,也印證了回國這二十三年我最關心的就是醫學教育與醫病關係,不覺深感欣慰,自己還是秉持初衷,沒有見異思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