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斗上的末代郵差 那些攀山越嶺的勇士們

留尼旺島上的郵務士奧古斯丁,工作有如極限挑戰,單一天可能就得步行三萬步、爬梯三百階,穿梭在九個小島之間,為七百人的村莊服務,對於偏遠山區居民來說,郵務士的意義已在送信之上。

針灸與推拿 打通看不見的經絡穴道

人體除了有看得見的神經和血液系統,還密布著看不見的經絡,彼此交錯串連五臟六腑,上面則有三百六十一個穴道,只要利用針灸和推拿的刺激,讓經絡保持暢通、氣血運行無阻,就能祛除百病。簡單的原理,其實是來自古老中國數千年的經驗累積,即使放在講究科學實證的現代,依然禁得起考驗。

以素養善,以愛護生

人為萬物之靈,有庇護所有動物、呵護人間苦難的能力,這是生而為人的價值。如今新冠肺炎疫情蔓延,說來也是過去人類的共業所致。人類為滿足肉食的需求,畜牧、屠宰的行業不斷,許多生命被宰殺,累積很多殺業。改變現況的道理就是一個「愛」字,以真誠的愛,愛人、愛動物、愛天下萬物。

編者的話

在媒體大幅報導塔利班奪回政權之際,《經典》總編輯王志宏則再度想起二十多年前他在阿富汗的經歷,從一個攝影師的個人小歷史出發,讓人照見大歷史的不勝唏噓。如今,阿富汗仍處於劇烈變動之中,只期盼上蒼垂憐這個飽受蹂躪的國度。

追念惠我良多的恩師貝克教授

安息吧!貝克教授,您對神經學的貢獻將會永遠被懷念,而您所教育出來成千成百的神經學學者也會繼續以他們的學識醫術去訓練更多的神經科醫師,治療更多的神經科病人。

溫伯格去世與標準模型世代

在二十世紀下半葉的物理科學發展歷史中,二○二一年七月底去世的溫伯格(Steven Weinberg)無疑是一個 […]

魟魚家族 高顏值的魚界學霸

被視為鯊魚族譜中的突變基因,魟魚最大天敵為人類,為免過度捕撈而開發的「人魚共游」成了另類生態保育。

有一種大格局叫「不常不斷」

在時間、空間、人與人之間,處處都有「無明」的存在。所以,除了要了解「無常性空」的萬物本質之外,也要覺知「因緣所生法」的相因相依的連續性,唯有如此,人生道路上才能走得從容淡定。

當捷運穿城過 新桃園能否留住故人故事

捷運不只乘載通勤旅客,還有城市追求成長的期待,軌道被期盼著為所經之處帶來效率和繁榮,但城市也是形形色色的人生活成長、留下記憶的空間。新與舊、快與慢,不同想像與價值觀,在軌道延伸之處衝撞人們問著桃園的未來,是否有故人故事的一席之地。

花開在疫情蔓延時 那些無法眼見的水生花們

盛夏疫情正熾之際,靜水卻有另一片天地。台灣萍蓬草在河沼池塘中,靜靜展露雅致花顏。然而水生植物與人類的連結毋須疫情阻隔,早已稀少。

明日危機 來自野生動物的致命病毒

從愛滋病到流行中的新冠疫情,人類恐懼的致命病毒,有可能來自野生動物嗎?

一本字典的揪心連結——阿富汗與我

二○二一年八月,阿富汗風雲變色,塔利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奪取該國政權,《經典》總編輯王志宏二十年前曾親臨阿富汗與伊朗邊境沙漠中的馬卡基難民營,進行採訪以及協助慈濟基金會的物資發放,彼時現實雖困窘,但仍有微弱希望可追尋。

清法戰爭 馬公無戰事 薩勒的影像紀錄Ⅱ

法國軍官與澎湖百姓在廟前留下合影,讓人暫忘不久前島上的激烈交戰。清法停戰協商期間,薩勒帶著鏡頭走進澎湖百姓的生活,留下珍貴紀錄。

還是岡山人嗎? 記憶的地圖

重回成長生活了十五年的故鄉岡山,種種回憶,在余宜芳心裡反覆浮現。曾有的舊家如今是大馬路,幸好隔壁鄰居改建時留下一堵磚牆,得以睹物思人。

人間.診間 簡守信院長行醫ing

自二十四年前初次跨國參與慈濟義診至今,台中慈濟醫院院長簡守信走過的每一處,那些人與故事,都成為他生命中永遠的牽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