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

在媒體大幅報導塔利班奪回政權之際,《經典》總編輯王志宏則再度想起二十多年前他在阿富汗的經歷,從一個攝影師的個人小歷史出發,讓人照見大歷史的不勝唏噓。如今,阿富汗仍處於劇烈變動之中,只期盼上蒼垂憐這個飽受蹂躪的國度。

冠疫情的威脅仍未遠離,位居亞洲大陸中心的阿富汗,卻傳來塔利班重新奪回政權的消息。一片風聲鶴唳中,面對極端教義派的諸多極端作為,如婦女不能受教育、不能工作、必須穿著罩袍、必須在男性陪同下才能外出等要求,阿富汗人,特別是女性,頓時陷入比疫情更令她們恐懼的處境中。

在媒體大幅報導之際,《經典》總編輯王志宏則再度想起二十多年前他在阿富汗的經歷,透過他與一個十二歲小男孩的因緣,在本期【照見想想】系列的〈一本字典的揪心連結——阿富汗與我〉裡,他從一個攝影師的個人小歷史出發,讓人照見大歷史的不勝唏噓。如今,阿富汗仍處於劇烈變動之中,只期盼上蒼垂憐這個飽受蹂躪的國度。

同樣是歷史的回顧,封面故事【福爾摩沙拾遺】系列之〈清法戰爭.馬公無戰事——薩勒的影像紀錄Ⅱ〉,是繼先前的〈清法戰爭的基隆戰場〉之後,再次以當時的法國攝影專員菲爾曼‧安德里‧薩勒十數幀珍貴照片,訴說清法戰爭期間,澎湖馬公的遭遇。槍林彈雨中,幸虧有薩勒的歷史紀錄,百多年後的我們,才能透過一張張清晰的畫面,了解當時戰火下的馬公,以及馬公人的住宅、廟宇、穿著等生活日常。

在疫情籠罩之際,不少人精神上的緊繃往往反映在身體的僵硬上;但即使是沒有疫情,長期處處在工作與生活的壓力下,很多人仍不時感到這裡痠、那裡痛,這時候,「神祕」的針灸與推拿,是許多人尋求舒緩疼痛時的方式。只是在過去,源於所謂的經絡看不見、摸不著,又執行醫療的人員缺乏專業的證照,以致於不管是針灸或推拿,都被視為缺乏科學根據,遭排擠於現代醫療體系之外,所幸,經過多年的對話與交流,還有許多研究者的努力不懈,兩條平行線,近年逐漸有了交集的傾向。

本期由特約撰述吳立萍所寫的〈針灸與推拿——打通看不見的經絡穴道〉一文,對於針灸與推拿的學理根據有著詳細說明。包括文中提及的林昭庚博士,秉持著鍥而不捨的精神,不斷進行各種實驗,試圖證明「看不見的不見得不存在」的道理,其促成中醫國際化與提升台灣國際能見度的貢獻,令人欽佩。

最後,特約撰述鄒欣寧所寫、《經典》主筆黃世澤所拍攝的〈花開,在疫情蔓延時——那些無法眼見的水生花們〉一文,以水生花卉繽紛的色彩,堅韌的生命力,讓我們在動盪的世界裡,猶有片刻的喜悅與寧靜。

作者
曾任《經典》雜誌副總編輯。 2008年以《台灣脈動》、2009年以《川流台灣》(合得)連獲兩屆金鼎獎之最佳專題報導獎。2010《台灣山國誌》入圍卓越新聞獎。2013《文明密碼》獲台達能源氣候特別獎。2014年《咱ㄟ社區》獲金輪獎。2017年以《住的適當科技》入圍全球華人永續報導獎。
本文出自

阿富汗與我

【本期封面】攝影/王志宏
二○二一年八月,阿富汗風雲變色,塔利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奪取該國政權,《經典》總編輯王志宏二十年前曾親臨阿富汗與伊朗邊境沙漠中的馬卡基難民營,進行採訪以及協助慈濟基金會的物資發放,彼時現實雖困窘,但仍有微弱希望可追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