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藜麥之利與害 安地斯山脈的黃金穀物
玻利維亞農戶把藜麥視為種籽之母,從自給自足的盤中飧,到世人趨之若鶩的超級穀物,藜麥身價逐年翻漲,供不應求,隨之而來的,是農民生計、國家利益與土地過度使用的議題。
橫斷臺灣 追尋臺灣高山植物地理起源
作者以百萬年的尺度追尋臺灣山地自然史失落的環節,從橫斷山、東海大陸棚到琉球支路,臺灣的高山與植物揭示我們與世界的獨特連結。
他鄉做故鄉 樂高世界裡的異想國度
曾為阿姆斯特丹TEDx國際論壇演講人,決定旅居荷蘭之後,樂居處城市而隱,並在多重領域間穿梭,生活在設計嚴謹而美麗的荷蘭,除了文化衝擊,也豐富了她的生命歷程,帶給她更多的創作泉源。
千絲萬縷羊駝毛 秘魯的畜牧產業
全球九成頂級羊駝毛料產於此,僅次於玻利維亞與澳洲,然而,缺乏科學技術、氣候危機與財團壟斷等問題,造成牧民生活左支右絀,堅持或放棄,都是生存困境。
感恩因緣,共行慈濟
欣見基隆資深志工充滿朝氣,帶出年輕志工認真傳承,把握時間給予個案幫助。人間是一畝廣闊的福田,人間菩薩是耕種的人,不論救病濟貧,慈濟人都合心耕耘這畝福田,多做多得,讓善的種子「一」生無量。
王的司傅們 赤心巧手國寶船
七十歲的蔡文化是小琉球人,東港木造王船首批師傅,已建造十四艘、歷四十餘年。東港王船是唯一實體打造一比一的古船,他手指的這艘是一半大小的典藏王船。
品讀人生的美感境界
科學日愈昌明、物質日趨豐富的現在,人們在電子媒體和智能網路無所不在的影響下,生命的價值,生活的態度,生存的方式,都發生了巨大改變。文學的涵養逐漸失寵,生活的藝術逐漸被忽視,美感正在從我們的日常生活裡快速流失中,這些正好是心靈愉悅的重要元素。
獨老處方箋 在地人互拉一把
這是一個人人都可能成為「獨居老人」的時代,無論是自願還是不得不,只是早晚問題,沒人能置身事外,但高齡獨居未必與「孤苦」或「孤獨死」畫上等號,除了個人應持續學習、維持社會連結之外,社區也應發揮在地力量,增加落單者的心理支持,培養互助風氣。
可可豆 香醇背後的辛酸
象牙海岸每年產出全世界四成的可可豆是名副其實的「黑金」,但在榮景背後,除了環境破壞、勞工待遇等問題,動盪的世界局勢亦是這座龐大可可帝國的隱憂。
蝴蝶 南島黃裳歸鄉路
黃裳鳳蝶是台灣特有亞種,本島最大型蝴蝶,展翅可達十五公分,最愛訪顏色豔麗的火筒樹、龍船花、馬纓丹等,恆春港口溪以南是重要棲地,因開路除草加上商業採集,一九七○年代族群大減,被列為「保育類野生動物」。
台灣藜 原鄉的超級食糧
它是穀類紅寶石。大家習慣以紅藜稱呼,這種被台灣原住民馴化,栽植好幾百年的穀類食物。每年冬天種下,兩個月後抽穗,二至四月收成,它不是南美洲藜麥,而是台灣特有原生種,二○○八年正名為台灣藜(Chenopodium formosanum),營養更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