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的司傅們 赤心巧手國寶船

七十歲的蔡文化是小琉球人,東港木造王船首批師傅,已建造十四艘、歷四十餘年。東港王船是唯一實體打造一比一的古船,他手指的這艘是一半大小的典藏王船。

七十歲的蔡文化是小琉球人,東港木造王船首批師傅,已建造十四艘、歷四十餘年。(攝影/鄭映航)
七十歲的蔡文化是小琉球人,東港木造王船首批師傅,已建造十四艘、歷四十餘年。(攝影/鄭映航)

曆七月二十四日農曆癸卯年六月初七,清晨六點,東港東隆宮廟埕前就忙碌起來,這是為了三年一科二○二四年迎王祭典,給已造好的王船開光點睛。

歷時五個多月,王船建成,由仕紳廟方為船身上的人與動物以硃砂、鏡子點睛,開放民眾參拜,直至迎王祭典。(攝影/安培淂)

吉時一到,鞭炮聲中揭牌剪綵,幾位點睛官手持辟邪鏡與硃砂筆,在龍眼以及船首雙龍搶珠與船身船尾等處點上硃砂,長四十六尺六寸、寬十二尺六分、中桅高三十一尺九寸的王船活起來了!造價一千兩百萬的木造王船將停駐王船廠,供信眾仰望膜拜,直至翌年十月迎王大典。這是台灣最具代表性,被列入國家民俗文化資產項目。

道長行道教儀式,為坐鎮王船的王船公開光。(攝影/安培淂)

東港 溫王庇佑三百年

一個四萬七千人口的濱海小鎮,幾乎夜夜「不夜」。

過了午夜時分,一艘艘漁船亮起燈準備出港,尤其櫻花蝦盛產的三至五月,八十多艘漁船排著隊,一到半夜三點,魚貫通過安檢便加足馬力飆速出海,整個海面漁火點點,因為大家都趕著在中午前後進港卸貨,才來得及下午沿街擺攤賣「現流」。

但這裡最主力的是大型鮪釣拖網船,通常一出海就是兩三天,載回「黑金」。碼頭有兩處毗連著的魚市場,一個是深夜從各地匯集而來、大盤販售各類海產,批發給翌日台灣各地的早市,一處是清晨五點開始即人聲鼎沸,標價競購動輒一百多尾黑鮪魚的拍賣市場。三百年來,東港居民世代或捕魚、或養殖、或賣魚、或造船、或修船,後來隨著觀光風氣大開,於是有人轉而經營餐飲民宿,附帶做導覽生意,無不直接間接賴海為生。

這裡面積僅二十九平方公里,但二十二個里各有各的廟,三五步一間,共八十幾座,神明信仰絕對是漁村安定的力量。其中建於清康熙四十五年(西元一七○六年)的東隆宮最悠久、最威赫。

週末假日川流不息的信徒與外地回來的居民來到東隆宮,在溫王爺跟前求平安或求改運;戴著紅色或黑色班頭帽,屬護衛的鎮武堂班頭會問你貴姓,稟報王爺後,揮動黃旗,在你渾身上下「去去去」祛除霉氣;有人「罪孽深重」,則趴在草蓆上甘願被打屁股。東港人如此虔誠信奉王爺,世世代代,也絕不遲疑地在三年一科迎王祭典,將自己在神明庇佑下而賺得的錢財慷慨布施,表達最真誠的感恩。

世襲的信仰與平安

六十三歲的漁民蔡財安家門前就是新溝(其實是後寮溪),蔡家是典型的世代漁家,早年,船便停在自家門前。天太熱了,小小蔡財安就和哥哥們與鄰居小孩跳進河裡游泳玩水抓魚,是最美好的童年記憶。

漁民蔡文取業餘自修,精通製帆技術,是虔誠的王爺信徒(前坐者),兒子蔡財安自幼即跟在轎旁。(圖片/蔡財安)

他記得爸爸蔡文取一直非常敬重王爺,家後面有城隍廟,所以蔡家是東隆宮七角頭之一的下頭角——城隍廟弟子。蔡財安是蔡文取最小的兒子,自幼跟在爸爸身邊進出宮廟幫忙。早年漁船靠風帆航行,所以蔡文取學到製帆技術,也很有心得,後來東隆宮要造王船時找他幫忙,蔡文取一幫就幫到九十多歲,他每每叨念著沒有年輕人要傳承,其實小兒子蔡財安都在旁偷學,只是不想讓父親知道。蔡財安回憶,父親做船帆時都顯得特別有活力。他坦言,起初對父親製帆一事並不重視,只覺得太辛苦,直到後來接手了,變成父親的角色──既是漁夫也是製帆師,看著燒王船時船帆高展隨風而去的氣勢,終於理解老人家「甘之如飴」,他也為能延續與父親的情感感到幸福。

父親去世後蔡財安繼任製帆師。

蔡家頂樓還放著蔡文取當年竹做的小船筏,船帆一針一線密密縫,屋牆和掛著的平安燈都被長年的香給燻黑了。蔡財安此時靜靜打開望向河水的那扇門,回首父親留下的手藝,眼神中都是懷念。

至今蔡財安的哥哥們都出外工作生活,只剩他守著老宅,也承襲了父親的手藝,很多宮廟都會找他客製化做船帆。手上的這片是多年來員林一間宮廟委託的,趁一大早天還不太熱,把握時間在院子裡工作。

地上、牆上都繪有一比一的船帆草圖,蔡財安說,畫在地上方便作業,縫邊、擺竿、綁繩,或蹲或坐。當初父親還沒有那麼多客製化的需求呢。船帆上窄下寬呈梯形,以竹條為桁,支持帆面才有彈性,可視風向三百六十度靈活操作,他還在牆面畫風向圖,這是他業餘的興趣。

在蔡財安家頂樓的一角,放著蔡文取用竹做的小小船筏和船帆,屋子因為長年燒香燻黑了,一旁放著的都是過去迎王的令旗、查夜的班頭燈、顧問燈等。

接下父親任務已五科十五年,蔡財安從挑布料、選竹竿到裁製、綁線,統統自己來,每個步驟都是對王爺的敬仰,也是對父親的思念。

中午時分,他帶著經典採訪團隊逛魚市,大小魚販漁民都熟識,甚至是親戚。這天櫻花蝦季已經結束了,攤子上現流的是灰身尖梭、小捲、紅加網、黑加網,當地人都知道此時來買最新鮮,他們也懂得要給海洋一些喘息時間,等十月過後才出海捕撈櫻花蝦:人不貪心,才能與萬物共生息。

蔡財安說,以前出遠洋時都要算時間,避開王爺的「大日子」,或者將船暫停在鄰近的外國港口,賣掉魚貨,人坐飛機回東港,等迎王過後再回船上。這就是日夜討海人面對大自然的虔敬,一切託付神明!

蔡財安在自家後院一針一線縫製船帆,地上畫現吋圖,方便擺竿綁繩。

~以上為文章之部分節錄,僅供「非會員 1 」閱讀,全文及更多精彩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線上會員籌備中 敬請期待

作者
《經典》雜誌資深撰述
《經典》雜誌攝影
本文出自

黃裳鳳蝶

【本期封面】攝影/林柏昌
黃裳鳳蝶是台灣特有亞種,以屏東墾丁,尤其港口溪村以南到鵝鑾鼻為主要棲地。牠很美、是全台灣島最大的蝶,飛得特別高,最愛訪花海檬果、火筒樹、龍船花等紅紫色蜜源植物,但黃裳鳳蝶不好拍攝,自由生態工作者林柏昌由成功高中生物社啟蒙,即投入生態觀察教育三十年,能拍到這幀雄蝶高飛畫面誠屬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