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世澤

曾任《經典》雜誌副總編輯

黃世澤 相關的文章

編者的話

無論肉真亦假,我們飲食都可有所選擇,不殺生,不只是一股趕流行的蔬食風潮,更是對生命的尊重與省思,證嚴上人曾言,「只要我們發心,把真如本性提起,就能透徹。真如本性,原來就是一個『善』字。」為善不難,從每日入口的飲食即可做起。

舊驛新城 銘刻在鐵道上的高雄城市史

舊高雄車站遷回都市中軸線的工程,為工期超過二十年的新站落成揭開序幕,見證都市變遷的老建築,將繼續傳承跨世代的記憶。

雜亂有章 原生原貌的公共地景小革命

你是否注意到公共空間的自然地景,正從傳統植栽造景方式,慢慢被種類繁多、高度不一、看似雜亂的植物景觀,取代一場訴諸美感與生態的小小革命,正悄悄蔓延開。

我們與芒的距離 不再迷茫

向來被視為雜草的芒花,其實擁有相異的特徵和名稱,並和台灣人有過各種親密而多樣的關係。

編者的話

編輯這期封面故事《曾文溪的一千個名字》時,辦公室的同仁紛紛討論起自己對台灣河川的採訪回憶。《經典》多年堅持呈現台灣人文地理,當看到「二○二二年MATTAUW大地藝術季.曾文溪的一千個名字」潛行攝影計畫,除了喚起回憶,更希望能透過雜誌載體向讀者傳遞這份感動。

看得見與看不見的軌道 從彰化雙城看鐵路立體化

伴隨轟隆聲,一列火車穿過車水馬龍的員林街頭上方,橫越市區百年的鐵路,如今被隱藏在高架橋的牆後。與軌道一同在城市中消失的記憶,還能被找回嗎?

品水與瓶水 飲水文明的指標

品水的誕生,與瓶裝水市場的蓬勃發展相關,但前者若是飲水文明的里程碑,耗用寶特瓶的後者即文明的倒退。

花非花.意生藝 原生植物花與藝

近年人們對插花或居家花材的需求漸升,許多過去未曾廣泛使用的原生植物也逐漸現身,甚至因此醞釀產生非典型的花卉藝術創作。花藝文化或非台灣固有,但誰說我們不能重新探索原生花與藝相遇的新可能?

幸福是首未央歌 台灣理想居住環境的追尋

由海軍眷村改建而成的高雄果貿社區,今昔不同的是外觀,相同的則是對理想家園的追求與打造,一如坐落於台灣各地的住宅建築。

編者的話

戰爭不單是數字,不是選邊站的遊戲,而是真實的生活,難民接下來所面對的困境、對未來的徬徨,都會化為難以擺脫的日常,都需要持續的關注與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