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麒麟 十九世紀出現在福爾摩沙的獨角獸

生於英格蘭中部礦業小鎮的必麒麟,十六歲展開航海冒險生涯。穿蘇格蘭裙,隨身一管獵槍一支風笛,以極佳語言天分,結交平埔族等原住民,周旋漢人、原民與英美領事間。

穿蘇格蘭裙,隨身一管獵槍一支風笛,以極佳語言天分,結交平埔族等原住民,周旋漢人、原民與英美領事間。(圖片提供/藍柏 Lambert van der Aalsvoort)
穿蘇格蘭裙,隨身一管獵槍一支風笛,以極佳語言天分,結交平埔族等原住民,周旋漢人、原民與英美領事間。(圖片提供/藍柏 Lambert van der Aalsvoort)

廉.亞歷山大.必麒麟(William Alexander Pickering,1840-1907)出生於英格蘭的礦業中心伊斯特伍德,父親是名煤炭經銷商,為家中獨子。在前往鄰近的諾丁漢一所私立學校就讀之前,必麒麟的父親曾帶他參觀煤礦業的工作環境。少年必麒麟對遙遠的地平線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十六歲時,必麒麟開始在一艘東印度公司的船上當學徒。四年後,他厭倦了海上生活,在船停靠於福州期間,決定接受中國海關的聘僱,擔任稽查員。對中國文化深感興趣的他,將四分之一的薪水用來聘請一位當地人教他漢語。隨著時間過去,他還精通了閩南語和其他通行於各通商口岸的方言。

(英領事查爾斯.卡羅爾手繪/美國國家檔案館)

一八六三年春,打狗(今高雄)正式對外開放通商,新任海關長官因必麒麟的語言能力佳,便帶著他處理船隻貨物稽查。這位稽查員常划著獨木舟在潟湖中四處探索。在拜訪前金的西班牙天主教傳教站,得知內陸有平埔族部落,神父為他寫介紹信,引薦給萬金(今屏東萬巒鄉)的郭德剛(Fernando Sainz)神父。隨後,必麒麟和德籍帆船大副攜帶簡單裝備踏上前往山麓的旅程。必麒麟在自傳《歷險福爾摩沙》(Pioneering in Formosa)描述:「我們除了攜帶左輪手槍和雙管獵槍,每人行李輕便,只帶取暖的毯子、鮮豔彩珠、小鏡子、火石和針,及幾匹紅布等取悅原住民的禮物。」

當時阿猴(今屏東)的村民得知必麒麟與船長的目的時,都訕笑說道:「你們真以為自己可以活著回來嗎?不可能!從來沒有白人做過這種事!那些原住民不只有尾巴,還會吃人;沒有任何『正常人』會靠近他們。」

到達萬金後,郭神父試圖勸阻他們去冒險。一位老平埔族人願意上山一探,帶回兩位山地原住民首領跟他們交流,透過翻譯大家一起談笑,「原住民其實是極具幽默感又聰明的傢伙。我說漢人以為台灣原住民是長著尾巴的動物;他們讓我檢查身體,這惹得大家哈哈大笑,我也讓他們看我的白人身體。」必麒麟的自傳記下這次愉快的會面經驗。

手持獵槍、身著蘇格蘭裙的青年必麒麟,以極佳語言天分,周旋於漢人、原民與英美領事間。(圖片/翻攝自《Pioneering in Formosa》)

探尋原住民領域

數月後,必麒麟被任命為台灣府安平港的稅務司。他僱用當地漁民在溪流與海關之間開鑿一條小運河,並建造倉庫以便檢查進出口貨物,同時,也在府城看西街租了一間曾作為漢人會館的小屋為居所。而就在城郊同一條街上,必麒麟的同胞、也就是英國長老會的牧師馬雅各,正因為開創性的醫療傳教事業遭當地人質疑而苦惱。

在此區遊走時,必麒麟經常身著蘇格蘭短裙,吹奏風笛來娛樂原住民。在新港社(今台南市新市區),必麒麟再次遇到平埔族人。在必麒麟眼中,平埔族人的穿著與漢人無異,早已忘卻祖先的語言,但他們依然珍藏著一六二七年後荷蘭傳教士在他們先祖時代留下的文件,視之為神聖的傳家寶。

村長告訴必麒麟,大多數平埔族人已遷居內陸。必麒麟向村長表達了對島上原住民的興趣,村長承諾,如果必麒麟想拜訪深山地區的原住民,會為他引薦住在淺山的族人,並保證那裡的人會歡迎任何「紅毛親戚」,還會介紹他認識一些與野蠻部落關係友好的族人。

當時美國領事李仙得的住處就坐落於城內(左圖)。台灣府才初具城鎮規模(右圖)。(圖片/翻攝自《Pioneering in Formosa》)

必麒麟發現馬雅各醫生想加入他的行列,因他認為這些單純的原住民可能比自負的漢人更容易接受福音。於是,他們僱用了三名漢人挑夫背負食物和藥品。馬雅各醫生先是在新港為瘧疾、發燒和眼睛發炎所苦的村民診治。接著,這兩個英國人便動身前往崗仔林(今台南市左鎮區)。

到了那裡,一位老人試圖用平埔族方言與馬雅各醫生交談,但因牧師聽不懂而感到失望。必麒麟注意到,老一輩的人仍保留祖先的語言,並記得與荷蘭移民的互動,因而對白人抱有親切感。他們說:「白人是我們的親人,不像那些剃頭的漢人。可你們到底是什麼人呢?幾百年過去了,直到我們兩眼昏花,才再次見到我們的『紅毛親戚』。」這些老人對白人的友好來自荷蘭統治時期的恩澤及與早期傳教士的情誼。

英國長老教會牧師馬雅各與必麒麟同一時間行醫傳教南台灣。(圖片/維基百科public domain)

馬雅各醫生與必麒麟隨後在芎蕉腳(接近今高雄市甲仙區)發放藥品,這是進入獨立原住民領地前的最後一個平埔族聚落。「這裡的居民主要忙於保護自己不受客家人的壓迫,以及芒仔社和萬斗籠族人獵首的侵擾。」必麒麟記下這段回憶,當他們打算繼續前往荖濃(今高雄市六龜區)時,漢人苦力拒絕同行並折返。必麒麟決定僱用當地的挑夫和嚮導。「這位嚮導是個年邁的平埔族人,一生都在狩獵和與原住民、客家人搏鬥中度過。他從未見過白人,因此為能將我們引薦給荖濃人而感到自豪。」

得知馬雅各醫生在為村民看病,患有風溼病的排剪社族長派養子阿旺(Awang)邀請了他們一行人。馬雅各醫生先送去一瓶藥,當他們路經一個狩獵站時,必麒麟發現藥已經產生了良效。「我們與排剪社朋友們一起度過了一夜;但由於他們的狩獵小屋只不過是岩石洞穴上蓋了茅草頂,海拔約一千八百公尺,因此我們在毛毯和鹿皮下凍得瑟瑟發抖。」必麒麟在自傳中回憶。次日,兩位英國人被護送到由圓形小屋組成的真正村落,他們被帶到一間部落未婚男子居住的房子。「這裡的牆壁上裝飾著其他敵方部落的頭骨,以及被他們殺害的漢人的辮子。在這令人毛骨悚然的戰利品中,我數到了十八條髮辮。」

河邊岩石上或坐或站著已漢化的平埔族人。(圖片/翻攝自《Pioneering in Formosa》)

這次行程為馬雅各醫生在平埔族中建立醫療傳教事業奠定基礎。

必麒麟離開大清海關,轉任天利行的貿易代理。有居民帶來六龜附近的肉桂樹皮樣本,他便帶著隨行人員前往該地。在六龜,必麒麟見識了一項逐漸消失的平埔族宗教儀式。一群婦女將收割桶搬到戶外,搭建舞台。一名女巫穿著飾有鈴鐺的麻布長袍,手牽手圍繞桶跳舞,隨著旋轉進入狂亂狀態,最終倒地恍惚。據說她醒來後的話語可預示來年農作的最佳時機。必麒麟認為女性是平埔族的宗教祭司,年輕女子會在一定年齡參與這類儀式。後來,一位來自萬斗籠的老婦人告訴他,她的族人渴望見到白人。但當他們到達時,又餓又累,萬斗籠族人正在齋戒,不許外人進入。

必麒麟在自傳中曾描述這段場景:「我決定要扭轉情勢。開了一槍斯賓塞步槍和一槍左輪手槍,看看會有什麼改變。很快地,我們看到一些人影在昏暗中向我們走來。當他們接近時,我脫掉襯衫,顯得格外白皙。他們兩三人走上前來,用手拍打嘴巴,並發出驚訝的咕噥聲。我乘勝追擊,重新裝彈並再次開槍打破沉默,原住民開始喋喋不休,抓住我仔細查看我一身的白皮膚。」

這位英國人被帶上一條岩石小徑進入村莊,他同意再次脫掉襯衫,讓萬斗籠族人盡情欣賞他的白皮膚,並主動提出要唱歌。「我開始唱一首芒仔社的曲子,一些男人加入了合唱,女人們也跟著唱和,我們立刻成了朋友。我唱了所有我知道的蘇格蘭和愛爾蘭老家歌曲,一些豪邁的海上民謠和琅琅上口的副歌非常吸引他們。他們興高采烈地宣稱,我們白人親戚才是真正的男人,不像漢人那樣會如女人一樣尖聲唱歌。」

必麒麟爬上千崖萬壑最深處的萬斗籠,一名當地婦女為他引路求見部落頭目,為記錄這趟旅程,必麒麟親手繪下此圖。

~以上為文章之部分節錄,僅供「非會員 1 」閱讀,全文及更多精彩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線上會員籌備中 敬請期待

本文出自

必麒麟

【本期封面】封面設計/秋雨生
十九世紀英國探險家必麒麟,透過探險向西方世界揭露了當時台灣神祕的原住民文化。一八六三年,打狗(高雄)正式對外通商,精通各通商口岸語言的必麒麟在此初試啼聲,之後語言能力的優勢又將他帶向更南端的恆春半島。圖中手持獵槍、身著蘇格蘭裙的青年必麒麟,應該還不知道自己未來將與東方遙遠的福爾摩沙島產生深厚的情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