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銀之島 立霧溪流金歲月

自古台灣有條黃金河,立霧溪從太魯閣峽谷沖刷岩金來到「哆囉滿」,大航海時代吸引西、荷東來,日人在溪畔崇德挖出金條金針,近代考古證實,千年前它早已是十三行人南下的囊中物。

麻雀,你好嗎 讓常見鳥常見

台灣人最熟悉的野鳥就是麻雀,那麼嬌小輕盈,在童年生活中像是無所不在,曾幾何時,看到、找到麻雀卻再也不是理所當然。

雨港故鄉 世界島嶼 年輕耆老眼中的基隆

冬季煙雨朦朧,曹銘宗留影於基隆港東岸旅客中心的觀海平台上。基隆本是天然良港,自古就是世界海港,因多雨而稱「雨港」,本文作者則為她發想了雨港神話:「神創造奇妙港灣,眾天使喜極而泣。」

三思而後行 台灣道路設計的沉痾與進化

四輪、兩輪,加上輪椅族、行人,還有電線桿、交通號誌,這是首善之都台北市某個十字路口的人行道與斑馬線上,台灣由於道路設計規畫不完善,路權劃分不清,讓弱勢更弱勢。

極端生物學 淺海熱泉與烏龜怪方蟹

宜蘭龜山島是台灣眾所周知的火山島,海面下有哪些生物可以適應比一般海域還熱的環境?礁石縫隙中的烏龜怪方蟹群聚,告訴科學家們「我在這裡」。

極地牧民 世界盡頭的涅涅茨人

在西伯利亞邊陲,生活著一群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領著馴鹿穿梭在亞瑪爾半島上的苔原,遵循季節遷徙,看似遙遠的不毛之地,今日也面臨經濟與氣候的挑戰,為他們代代相傳的生活方式迎來生存變局。

能源能復原 愛爾蘭的老屋改造

阿珀徹奇國民小學的屋頂裝上社區合作社捐贈的太陽能板,愛爾蘭最傳統的老城區,優化能源的改造建設,無處不在,除了提升住宅品質與友善環境,同時也活化了社區。

從街童到家奴 孟加拉的現代奴隸

十三歲的阿娣莎從偏遠村落被「親戚」送到首都達卡一戶人家當無薪幫傭,婚姻觸礁的女主人,成天掛在網路上社交購物,情緒低落時則把阿娣莎當洩憤對象。孟加拉的窮人女童,隨時可能被販賣拐帶或當街擄走,兒童人權,蕩然無存。

被誤解的臺灣老地名 ②時間篇

為何臺灣叫臺灣,不叫大員,不叫赤崁?為何新北很多七張、十二張、二十張甚至二八張、四十張?誰為臺灣地名取名改名或正名?背後故事多。

編者的話

考古學家從土裡挖掘斷磚片瓦,蛛絲馬跡中不斷查證考據,跳躍不同時期,復原時代真相,這是考古令人振奮之處,也正與偵探的真相拼圖不謀而合。

經藏演繹大教育

常鼓勵大家不要輕視自己,一念心、一句話、一個舉動,就能影響他人;修行,是將言行舉止修到能讓人攝受在心。

心懸千萬里,天地有餘韻

在閱讀不斷被邊緣化,文化不斷被沙漠化的社會裡,我們不信紙媒的綠洲喚不回。我們不忘初心,堅持理念,才有這本支撐了四分之一世紀,仍然健在的雜誌,它的名字叫《經典》。

精彩的台南之行

諸多老師學生的教與學的回憶,使我深感返台後改換人生跑道,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不覺慨嘆「此生無憾」!

科學是必然的還是偶然的

在現今留存的歷史記載中,人類起始對於宇宙物質生命的思維,是純粹客體式的描述,容或有一些主觀推理,現代科學開始利用人為控制的辦法,來了解宇宙的物質生命和自然現象,是相當主觀的人控思維,不再是純粹客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