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聲問候,一縷陽光
至真、至善、至美,日日是好日,「大愛向全世界問好。」哪怕是短短幾秒,都是誠意在抱。
百年一剎那,千年一瞬間,萬年一彈指,美麗的山河大地,都經無數次滄海桑田的淬鍊,才成就現在的繽紛燦爛。
人生何其短,又充滿局限。短得像夏蟲,難與言冬天;局限得像井蛙,難與言海洋。
但人生又何其長,長得一念三千,長得像萬縷煩惱絲線,綿延不斷;長得分分秒秒日日年年,無數個春花換秋黃,夏暑換冬寒。
其實,世界無限寬廣,幸福就在轉念間。一聲問候,就有一縷陽光,一個畫面,就有蓓蕾初綻,清新如洗,給人以正能量。
世界的距離,是咫尺,也是天涯,都在縱橫交錯的經緯線上。心的距離,僅隔一個心念,但都在厚重與寬闊的善意之間。
「大愛向全世界問好。」訊息是海量。聲聲祝福,是悅耳的心弦;張張畫面,是溫暖的陽光。
這是海內外慈濟真善美志工,用堅定的熱情,守著美景,守著光芒,拍下最美的瞬間。
二十多個國家,無數個清晨和黃昏的蹲點,宇宙如此浩瀚,只待卑微的剎那間,用心萃取「欲說忘言」的水色山光,用鏡頭論述「高情遠韻」的晨曦夕陽。大自然與人文的融匯,舖排成長長的畫廊。懂得欣賞,就是自家風光。
南太平洋的紐西蘭,每天迎接人間的第一道光芒。奧克蘭戴文港的尖塔,撐起一天的脊樑,帆船停泊的海灣,桅桿高舉,準備揚帆起航,航向嶄新美好的一天。
二、保持正念,笑對人生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意義非凡。無論山巔海洋,不管哪洲、哪國、哪點,一聲問候,一張照片,來自經緯線上的四面八方,美得既溫柔又堅強。
北半球的太陽,南半球的月亮,都是從天上洒落下來的光,有時差但同步放煥,乍現極微光,似乎也聽到極微音地球的自轉,時空親切撫慰著地平線,不論白天或夜晚。
保持正念,笑對人生。儘管紅塵喧囂,純潔時常屈服於欲念,但一聲善的共振,就是一個心靈的桃花源。
「大愛向全世界問好!」朝迎暮送,東隅桑榆,南溟北辰,地極天高,開一天的號角。是大愛電視的誠意,不分種族宗教,落地為兄弟,不分咫尺地遙。同飲地球水,同吹地球風,同住一個時空,他鄉即故鄉,故鄉是他鄉,不分主人過客,一併問好。
情牽千萬里,日落有餘溫,不媚俗,不累物,心意在,情就在。只要心存善念,管他褒貶毀譽,管他風頭浪尖。
三、不信閱讀風氣喚不回
辦一本知性與感性兼備、溫度與美感共融,具開闊視野,有深邃思想;能仰望星際浩瀚,也能俯瞰大地之美;能梳理歷史變遷,又能探索地理滄桑;能實究東西文化異同,也能考察南北物種盛衰;敢於深入災區,細說志工關懷民瘼;也敢於長驅煙硝,見證無情戰火;能同理難民逃亡的辛酸血淚,又能口碑國際救援的汗水沒白流;能詳析萬物生息的共善,又能倡導環境永續的理念,具有可閱讀性、可反思性、有價值性,可永久保存的雜誌,一直是我們的夢想。
這個夢想,在二十五年前實現了。不僅實現,而且二十五年來,愈辦愈出色,多元主題愈來愈繽紛。雖然偶有曲高和寡之議,但在這個粉塗脂抹的時代裡,不就是更需要有的一本不受塵染,不遭俗熏,不畏俗譏的雜誌嗎?
在閱讀不斷被邊緣化,文化不斷被沙漠化的社會裡,我們不信紙媒的綠洲喚不回,也不信書本的輝煌青史盡成灰。一直以來,我們不忘初心,堅持理念,才有這本支撐了四分之一世紀,仍然健在的雜誌,它的名字叫《經典》。
《經典》雜誌雖然沒有進入暢銷雜誌排行榜,但在人文類雜誌中好評不斷,深具影響。它默默滋潤著逐漸乾涸的閱讀風氣,也為人文雜誌留下一線生機,雖然吃力,年年獲獎,支持與肯定,正是它夙夜匪懈的動力。
誠如一九九八年八月,我在發刊詞上,以「穿梭時空,典藏人生」為題,說明了我們明知創辦這樣一本不同流俗雜誌的不易,「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仍堅持辦《經典》雜誌的動機。在文章裡,我曾豪氣干雲地說:「要把《經典》雜誌當做一項跨世紀的文化工程來辦。」
這項承諾,我們兌現了。在各種訊息波濤洶湧如潮,各類網路百家爭鳴,百花齊放,千軍萬馬,都在開疆闢土的時代裡,正派傳媒正在式微,傳統媒體正在關閉,紙本書刊正在沒落,盛極一時的書店正在轉型,人們寧願每天花好幾個鐘頭,沉浸在真偽混居、虛實難分、脈絡破碎、見解凌亂的新興媒體裡,也不願意花一兩個小時,或者哪怕花少許的幾十分鐘靜下心來,好好閱讀一本有益心靈,調好心緒的書籍雜誌。在這種時勢氛圍和社會背景下,《經典》雜誌能夠兌現當年的承諾,苦撐下來,實在不易。
四、時代的見證,歲月的靈魂
四分之一世紀過去了,《經典》雜誌在台灣各地陸續舉辦攝影展,用每一張照片講述「為時代作見證,為人類寫歷史」的生動故事,也出版了創刊二十五周年的專集,總編輯王志宏並出版一本個人嘔心瀝血的專書,暢敘作品中每幀美感十足,又深藏意義的不可多得傑作,在展場上擄獲了無數人心靈的共鳴,這算是我們當年所作承諾詩篇裡,一個小小的章節;一個在宏觀宇宙與微觀世界中,幾度明眸的回眸;是山海田園,戰爭和平,交響樂中的一組動人旋律。
當年我們的承諾是什麼?溫故才能知新,我們不妨回顧一下白紙黑字許下的承諾:
——要把知性、感性、理性、靈性一起熔鑄,成為值得再三品味,值得永久典藏的一本雜誌。
——以感恩、尊重、愛為核心,以真誠與美善為主軸,以闡揚人性悲憫價值為目的一本雜誌。
——以自省自律的嚴肅態度反思:人類從大地萬物攫取了什麼?付出了什麼?為地球貢獻了什麼?傷害了什麼?為繼往開來的時空裡,留下了什麼?浪費了什麼?在廣袤無垠的宇宙中,終結了什麼?創生了什麼?科學家和哲學家都異口同聲的說:「人類是宇宙的新客,也是稀客。」但我們不希望人類很快成為宇宙的過客。
——重視綠水青山,也重視歷史人文;重視生命價值,也重視生活意義。我們認為文化必須深耕,歷史必須傳承,眾生必須平等,生命必須尊重。任何衝突、仇恨、殺戮必須停止。人類必敞開心胸,包容多元,為地球的永續貢獻力量。
——我們力求《經典》雜誌的每篇文章,每一幀照片,每一個文字,都是生命的躍動,都是入目難忘的永恆,都是時代的見證,歲月的靈魂。
二十五個年頭,四分之一世紀過去了,在驚濤裂岸,捲起千堆雪的傳媒激盪的浪潮裡,《經典》雜誌依然健在,不僅依然健在,還能與時俱進,在求新求變中,依然堅持創刊時的初衷,依然想在大動盪的社會裡,扮演一股穩定的力量。
明知力量小,卻願意大承擔,這就不僅需要「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勇氣和毅力,當然更需要社會大眾和不離不棄的讀者們支持、鼓勵與愛護。您的閱讀就是對我們的支持,您的關心就是對我們的愛護,您的指教就是對我們的鼓勵,希望這本走過風霜,經過雨打的《經典》雜誌,能夠幫助您認識台灣、認識世界、認識宇宙、認識心靈深處的自己,有幸陪伴您一起走在精彩人生旅程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