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懸千萬里,天地有餘韻

在閱讀不斷被邊緣化,文化不斷被沙漠化的社會裡,我們不信紙媒的綠洲喚不回。我們不忘初心,堅持理念,才有這本支撐了四分之一世紀,仍然健在的雜誌,它的名字叫《經典》。

一、一聲問候,一縷陽光

至真、至善、至美,日日是好日,「大愛向全世界問好。」哪怕是短短幾秒,都是誠意在抱。

百年一剎那,千年一瞬間,萬年一彈指,美麗的山河大地,都經無數次滄海桑田的淬鍊,才成就現在的繽紛燦爛。

人生何其短,又充滿局限。短得像夏蟲,難與言冬天;局限得像井蛙,難與言海洋。

但人生又何其長,長得一念三千,長得像萬縷煩惱絲線,綿延不斷;長得分分秒秒日日年年,無數個春花換秋黃,夏暑換冬寒。

其實,世界無限寬廣,幸福就在轉念間。一聲問候,就有一縷陽光,一個畫面,就有蓓蕾初綻,清新如洗,給人以正能量。

世界的距離,是咫尺,也是天涯,都在縱橫交錯的經緯線上。心的距離,僅隔一個心念,但都在厚重與寬闊的善意之間。

「大愛向全世界問好。」訊息是海量。聲聲祝福,是悅耳的心弦;張張畫面,是溫暖的陽光。

這是海內外慈濟真善美志工,用堅定的熱情,守著美景,守著光芒,拍下最美的瞬間。

二十多個國家,無數個清晨和黃昏的蹲點,宇宙如此浩瀚,只待卑微的剎那間,用心萃取「欲說忘言」的水色山光,用鏡頭論述「高情遠韻」的晨曦夕陽。大自然與人文的融匯,舖排成長長的畫廊。懂得欣賞,就是自家風光。

南太平洋的紐西蘭,每天迎接人間的第一道光芒。奧克蘭戴文港的尖塔,撐起一天的脊樑,帆船停泊的海灣,桅桿高舉,準備揚帆起航,航向嶄新美好的一天。

二、保持正念,笑對人生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意義非凡。無論山巔海洋,不管哪洲、哪國、哪點,一聲問候,一張照片,來自經緯線上的四面八方,美得既溫柔又堅強。

北半球的太陽,南半球的月亮,都是從天上洒落下來的光,有時差但同步放煥,乍現極微光,似乎也聽到極微音地球的自轉,時空親切撫慰著地平線,不論白天或夜晚。

保持正念,笑對人生。儘管紅塵喧囂,純潔時常屈服於欲念,但一聲善的共振,就是一個心靈的桃花源。

「大愛向全世界問好!」朝迎暮送,東隅桑榆,南溟北辰,地極天高,開一天的號角。是大愛電視的誠意,不分種族宗教,落地為兄弟,不分咫尺地遙。同飲地球水,同吹地球風,同住一個時空,他鄉即故鄉,故鄉是他鄉,不分主人過客,一併問好。

情牽千萬里,日落有餘溫,不媚俗,不累物,心意在,情就在。只要心存善念,管他褒貶毀譽,管他風頭浪尖。

三、不信閱讀風氣喚不回

辦一本知性與感性兼備、溫度與美感共融,具開闊視野,有深邃思想;能仰望星際浩瀚,也能俯瞰大地之美;能梳理歷史變遷,又能探索地理滄桑;能實究東西文化異同,也能考察南北物種盛衰;敢於深入災區,細說志工關懷民瘼;也敢於長驅煙硝,見證無情戰火;能同理難民逃亡的辛酸血淚,又能口碑國際救援的汗水沒白流;能詳析萬物生息的共善,又能倡導環境永續的理念,具有可閱讀性、可反思性、有價值性,可永久保存的雜誌,一直是我們的夢想。

這個夢想,在二十五年前實現了。不僅實現,而且二十五年來,愈辦愈出色,多元主題愈來愈繽紛。雖然偶有曲高和寡之議,但在這個粉塗脂抹的時代裡,不就是更需要有的一本不受塵染,不遭俗熏,不畏俗譏的雜誌嗎?

在閱讀不斷被邊緣化,文化不斷被沙漠化的社會裡,我們不信紙媒的綠洲喚不回,也不信書本的輝煌青史盡成灰。一直以來,我們不忘初心,堅持理念,才有這本支撐了四分之一世紀,仍然健在的雜誌,它的名字叫《經典》。

《經典》雜誌雖然沒有進入暢銷雜誌排行榜,但在人文類雜誌中好評不斷,深具影響。它默默滋潤著逐漸乾涸的閱讀風氣,也為人文雜誌留下一線生機,雖然吃力,年年獲獎,支持與肯定,正是它夙夜匪懈的動力。

誠如一九九八年八月,我在發刊詞上,以「穿梭時空,典藏人生」為題,說明了我們明知創辦這樣一本不同流俗雜誌的不易,「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仍堅持辦《經典》雜誌的動機。在文章裡,我曾豪氣干雲地說:「要把《經典》雜誌當做一項跨世紀的文化工程來辦。」

這項承諾,我們兌現了。在各種訊息波濤洶湧如潮,各類網路百家爭鳴,百花齊放,千軍萬馬,都在開疆闢土的時代裡,正派傳媒正在式微,傳統媒體正在關閉,紙本書刊正在沒落,盛極一時的書店正在轉型,人們寧願每天花好幾個鐘頭,沉浸在真偽混居、虛實難分、脈絡破碎、見解凌亂的新興媒體裡,也不願意花一兩個小時,或者哪怕花少許的幾十分鐘靜下心來,好好閱讀一本有益心靈,調好心緒的書籍雜誌。在這種時勢氛圍和社會背景下,《經典》雜誌能夠兌現當年的承諾,苦撐下來,實在不易。

四、時代的見證,歲月的靈魂

四分之一世紀過去了,《經典》雜誌在台灣各地陸續舉辦攝影展,用每一張照片講述「為時代作見證,為人類寫歷史」的生動故事,也出版了創刊二十五周年的專集,總編輯王志宏並出版一本個人嘔心瀝血的專書,暢敘作品中每幀美感十足,又深藏意義的不可多得傑作,在展場上擄獲了無數人心靈的共鳴,這算是我們當年所作承諾詩篇裡,一個小小的章節;一個在宏觀宇宙與微觀世界中,幾度明眸的回眸;是山海田園,戰爭和平,交響樂中的一組動人旋律。

當年我們的承諾是什麼?溫故才能知新,我們不妨回顧一下白紙黑字許下的承諾:

——要把知性、感性、理性、靈性一起熔鑄,成為值得再三品味,值得永久典藏的一本雜誌。

——以感恩、尊重、愛為核心,以真誠與美善為主軸,以闡揚人性悲憫價值為目的一本雜誌。

——以自省自律的嚴肅態度反思:人類從大地萬物攫取了什麼?付出了什麼?為地球貢獻了什麼?傷害了什麼?為繼往開來的時空裡,留下了什麼?浪費了什麼?在廣袤無垠的宇宙中,終結了什麼?創生了什麼?科學家和哲學家都異口同聲的說:「人類是宇宙的新客,也是稀客。」但我們不希望人類很快成為宇宙的過客。

——重視綠水青山,也重視歷史人文;重視生命價值,也重視生活意義。我們認為文化必須深耕,歷史必須傳承,眾生必須平等,生命必須尊重。任何衝突、仇恨、殺戮必須停止。人類必敞開心胸,包容多元,為地球的永續貢獻力量。

——我們力求《經典》雜誌的每篇文章,每一幀照片,每一個文字,都是生命的躍動,都是入目難忘的永恆,都是時代的見證,歲月的靈魂。

二十五個年頭,四分之一世紀過去了,在驚濤裂岸,捲起千堆雪的傳媒激盪的浪潮裡,《經典》雜誌依然健在,不僅依然健在,還能與時俱進,在求新求變中,依然堅持創刊時的初衷,依然想在大動盪的社會裡,扮演一股穩定的力量。

明知力量小,卻願意大承擔,這就不僅需要「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勇氣和毅力,當然更需要社會大眾和不離不棄的讀者們支持、鼓勵與愛護。您的閱讀就是對我們的支持,您的關心就是對我們的愛護,您的指教就是對我們的鼓勵,希望這本走過風霜,經過雨打的《經典》雜誌,能夠幫助您認識台灣、認識世界、認識宇宙、認識心靈深處的自己,有幸陪伴您一起走在精彩人生旅程的道路上。

作者
現任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副總執行長暨慈濟人文志業基金會執行長,《經典》雜誌發行人。 畢業於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曾任記者、採訪主任、總編輯。榮獲1983年全國十大傑出青年、1982年金鼎獎新聞編輯獎、2000年金鼎獎雜誌編輯獎。 皈依上證下嚴法師,法號思熙。著有《月映千江》、《惜緣》、《微觀人生》、《生命的承諾》、《生命的風華》、《攀登人生大山》、《生命的活水》等書。
本文出自

台灣金銀島

【本期封面】繪圖/Yumiki Hong
台灣是個金銀島,蜿蜒切割中央山脈主稜北段豐富地質帶的立霧溪,沖刷大理石、玫瑰石,包括含岩金和鐵砂的礦石,堆積在寬廣的立霧溪入海口。從日治時代至今,考古學家多次在河階地的崇德村遺址發掘證實,一千年前人們已懂得並欣賞金,跨越時空用簡單工具淘洗出大小金粒,這裡曾人口繁盛、文化精美,貿易版圖延伸到印度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