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會

荷蘭氫谷 歐洲氫能基地

氫能被視為最具發展潛力的替代能源,推動氫能車及加氫站的普及已成當務之急,串聯生產至消費端的氫氣產業鏈以期打造歐洲「氫谷」。

無竹令人俗 竹子與現代的我們

雲林石壁山上的五百甲竹林與柳杉林形成一片森林綠海,以孟宗竹為主要建材的穹頂竹棚與小柴軒,畫龍點睛地成為竹林療育的小亮點。現代人的身心很脆弱,竹子卻以韌性與柔情穩穩地接住了我們。

台北鳥地圖 藍綠帶環抱下的盆地城

都市開發所打造的人為棲地,全面改造自然環境,公園串起的綠意像城市綠洲,混凝土建築類洞穴結構,有些鳥兒展開翅膀飛了進來,比鄰而居;有些離開了,人鳥宜居的城市願景是共生,也是需要貫注意識的選擇。

玩字型 日常美學的創造

字型是文字外衣,在強化它的溝通功能同時,也賦予美感造型。從毛筆、活版印刷到數位電腦,書寫工具的不斷演變,無阻於傳統書法家、當代字型設計者,無窮的靈感與創意。

普丁的少年兵 俄羅斯帝國復興夢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引發國際社會強烈撻伐,總統普丁意志堅定,停戰之日未明。自幼接受軍事訓練的少年軍,以復興俄羅斯為己任,成為普丁的強大後盾。

台灣特「色」 繽紛與簡約的光譜之間

岡山老街一家雜貨店前,盡是飽和色,這類生活中常見的「搶眼」配色源自傳統文化,也受到市場機制影響,並隨著社會氛圍在繽紛與簡約間流動。

流亡孟加拉的羅興亞人 難民與受創的大地

二○一七年,數十萬名羅興亞人自緬甸若開邦逃亡至鄰國孟加拉,大批難民進駐自然保護區或農地,原始地貌亦隨營地擴建變樣,難民遣返之日仍遙不可及,其後代能否等到「安居樂業」的未來?

海廢大爆炸 全民突圍總動員

鹹蛋超人、打火機、小藥匙……,這些繽紛的物件全是海廢,從原本尋常的生活用品,經過一番波折,最後流落到我們的海洋,這些海廢從哪來、怎麼漂、如何清,得靠政府、企業與民間齊力解決。

謀生之道 印度移工在杜拜

馬納斯從居住的公寓俯瞰整座城市。和眾多來此的印度同胞一樣,曾經對杜拜有美好的想像,而殘酷的現實迫使他們夢醒,如果就這樣回家的話,便會成為朋友和家人眼中的失敗者。

台灣信史之發軔 鯤鯓起樓四百年

十五世紀科學革命後,歐洲人海上冒險來到台灣大員,除了文字紀錄,航海士與隨船畫家繪製海圖且經常更新,一六三四年的熱蘭遮堡航海圖,成為導引船隻入港的地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