謀生之道 印度移工在杜拜

馬納斯從居住的公寓俯瞰整座城市。和眾多來此的印度同胞一樣,曾經對杜拜有美好的想像,而殘酷的現實迫使他們夢醒,如果就這樣回家的話,便會成為朋友和家人眼中的失敗者。

馬納斯從居住的公寓俯瞰整座城市。和眾多來到這裡的印度同胞一樣,曾對杜拜有過美好想像,而殘酷的現實迫使他們夢醒。(攝影/Mario Heller/Panos Pictures)
馬納斯從居住的公寓俯瞰整座城市。和眾多來到這裡的印度同胞一樣,曾對杜拜有過美好想像,而殘酷的現實迫使他們夢醒。(攝影/Mario Heller/Panos Pictures)

度的平均工資可讓家人過著不愁溫飽的基本生活,而在杜拜工作領的薪俸,則可讓在印度的家人過上優渥的生活。」在杜拜的印度移工多爾福德說道。

讓家人過上富足的生活,是數以百萬印度人普遍的夢想。距離印度僅數小時航程,境內約有三百八十九萬印度裔的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正是實現這個夢想的理想國度。由七個大公國,包括阿布達比、杜拜等組成的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以下簡稱阿聯),總人口中,超過35%是由印度人組成,會有這樣的高比例,可以追溯到早期印度移民潮與後來印巴分治後所造成的結果。

杜拜和阿布達比的發展歷程中,印度人與巴基斯坦人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其文化牢牢地扎根於阿聯,且持續在境內發揮影響力。今天,在境內的印度社區和巴基斯坦社區現狀為何?是已全然融入當地社會,成為不可分割的一分子?抑或在該國經濟發展中,僅扮演勞力提供的角色?

宛如身在印度

此起彼落的汽車喇叭聲與耀眼刺目的摩托車燈,聲光熱鬧地交織於狹窄街道中,此刻,外送員正以火速之姿將食物送抵目的地。從「航標電子公司Light House Electronics」到「法蘭絨糕餅鋪Friendship Ties Bakery」,一家又一家的商店林立於街頭,商販們互不甘示弱地大聲招攬著經過的人群。

狹小的巷弄裡,一家又一家的商店林立,街邊兩側聚集了來自印度、巴基斯坦的人們和外送員。

一群印度和巴基斯坦人坐在以喀拉拉邦小鎮「塔拉舍里Talashery」命名的自助餐廳前,熱絡地聊著天。空氣中瀰漫著烤肉和香料的濃厚氣味。空蕩蕩的廢棄停車場裡,幾個男人在午後的陽光下打板球。乍看下,一度以為是身處於印度街道,很快地,一名身穿雪白長袍、腳上拖著露趾涼鞋的酋長匆匆地由眼前通過,將人們帶回了現實;定睛一看,以阿拉伯字元書寫的「皇家孟買水療中心」招牌再度告訴人們,這裡是阿拉伯世界。

在印度超市裡,阿聯的國旗在冷氣機出風口下輕輕地飄揚著。這裡是布爾杜拜,也是印度人和巴基斯坦人居住的沙漠大都市中,人口最稠密的社區之一。

該市九百六十萬居民中,幾乎有一半來自印度和巴基斯坦。對這兩國人民來說,能踏上這塊總面積八萬三千六百平方公里的阿聯土地,就如同當年人們追求的美國夢一樣,是邁向自由和成功的保證。雖然他們大都集中在七個酋長國之一的杜拜。

在杜拜的印度移工大多從事基層工作,例如在超商擔任收銀的年輕店員(左圖),在街道負責城市環境的清掃工人(右圖)。

杜拜追夢者

來自印度的多爾福德和阿迪赫蒂,是典型的杜拜夢追尋者。「在印度工作,我們可以不愁溫飽;但在杜拜工作,卻可以讓我們在孟買的家人過上好日子。」多爾福德輕啜了一口土耳其咖啡說道。他油亮的光頭在陽光照射下閃閃發光,白襯衫上則印著來自新澤西州籃球隊的名字。而坐在多爾福德旁邊的是留著髭鬍、身材魁梧,讓人想起印度版綠巨人浩克的阿迪赫蒂。

根據二○二二年的統計數據,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海外資金匯入國,全年匯入金額近八百九十億美元,其中一半以上來自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沙漠型氣候的杜拜,在三月裡暖陽明媚。幾天前才剛抵達杜拜的多爾福德和阿迪赫蒂,兩個大男人擠身共住在公寓裡的一間小房,這間小公寓原本只夠容納三人居住,如今卻被隔間成供二十名大男人住的鴿子樓。儘管當地政府有明文禁令,但許多房東仍無所不用其極、將房屋隔間成狹小擁擠的空間進行出租,以獲取最大利潤。「房價高、住房品質低,是我們這些外籍勞工面臨的困境。」阿迪赫蒂不禁埋怨道。

來自印度的多爾福德和阿迪赫蒂,是典型的杜拜夢追尋者,為了使家人有更好的生活來此工作,後方是兩人共居的公寓。

早在一九九四年,阿迪赫蒂就已在杜拜工作。「當時我在一家全國擁有四十家分店的麵包店工作,從基層的店員做起,一路爬升到銷售經理。好景不常,二○二○年因為母親中風,我不得不辭職返回印度照顧她。在杜拜,外籍雇員如果離職,簽證將無效外,同時會被要求離境。」

在阿迪赫蒂悉心照顧下,母親恢復了健康,而他也用僅有的積蓄在孟買開了一家可容納六十名來客的餐廳。但隨之而來的卻是二○二○年新冠疫情帶來的衝擊,阿迪赫蒂就此失去了一切。「束手無策的我只能絕望地向上帝祈禱。」憶及當時的情景,阿迪赫蒂不勝唏噓的說道。

如今再度回到杜拜的阿迪赫蒂,和同樣身為人父的多爾福德,兩人正努力謀職中。「就業市場上充斥著無數詐欺的工作機會。常見的狀況是:詐欺者用極具吸引力的工作誘騙求職者上鉤,原本談妥條件準備簽立工作契約前,他們卻又提出額外不合理的要求,脅迫求職者同意。這些詭計,經驗豐富的我們一眼就識破;但許多花了昂貴費用取得簽證來到此地的求職小白,卻常常掉入這樣的陷阱。」多爾福德無奈地說著。

儘管杜拜林立著龐大的印度社區,然而時有耳聞的求職陷阱,再加上思鄉情緒縈繞,使得這些移工們的生活實屬不易。「雖然我們每天都透過視訊與家人聯繫,但總是報喜不報憂,以免家人操心。」多爾福德說道。「好面子的我們希望維持成功男人的形象,讓家人在親朋好友面前抬得起頭來。」 阿迪赫蒂補充。

杜拜摩天大樓外,六名印度工人正沿其外牆垂降進行清潔工作,這種高風險性的工作,通常都是交由這些外籍移工所承擔。

~以上為文章之部分節錄,僅供「非會員 1 」閱讀,全文及更多精彩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線上會員籌備中 敬請期待

本文出自

擦亮空間記憶

【本期封面】攝影/鄭映航
建於一九二五年的林懋陽故居(一德洋樓),融合了閩日洋三種建築語彙,更融入了部分戰後的眷村建築,總共匯集了二〇年代、三〇年代、五〇年代等多個時代的建築,形成了獨特的風格。這些歷史建築過去大都被隱蔽在城市角落,歷經搶救保存活化再利用的過程,為城市留下獨一無二的歷史與人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