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六年十月十三日,行走於山區間的阿列克謝(Aleksej K.)牽著駝載了近兩百公斤礦物的毛驢,正朝著位於吉爾吉斯共和國邁盧蘇(Malyuu Suu)小鎮的工廠前行。
勞改中的阿列克謝,被分派到蘇聯時期惡名昭彰的古拉格勞改營(Žalal-Abad gulag),此時的阿列克謝絕對沒有想到,自己正參與著一項國家鈾礦開發計畫,而這個計畫日後將寫下蘇聯核武發展的重要篇章;更令他料想不到的是,毛驢背上的鈾礦,也正是不久之後結束他青壯年生命的元凶。
一九四九年八月二十九日,蘇聯祕密進行的「初光核武計畫」(First Ray),成功地在哈薩克試爆了第一顆原子彈,時間雖晚於美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曼哈頓計畫」(Manhattan Project)所研發出的人類首枚核子武器,卻比美國情報局預測的時間,整整提前了四年。
一九九一年八月三十一日,隨著蘇聯解體,吉爾吉斯共和國於焉建立;還來不及目睹這歷史性的一刻,當年那個牽著負載鈾礦毛驢的年輕小伙子阿列克謝,就已在青壯年時期,因罹患甲狀腺癌過世,成為埋葬在邁盧蘇山上無名塚的一具屍體。
對於蘇聯時期囚禁在古拉格勞改營的罪犯來說,散落於邁盧蘇西側山上的東正教墳墓,證明了當年這些囚犯礦工曾經歷過的辛酸血淚。而對於一個人口超過90%信奉穆斯林的國家來說,境內有座面積超過三平方公里的東正教墓地,亦屬罕見。
神祕的「Mailbox 200」
位於吉爾吉斯共和國的邁盧蘇小鎮,在蘇聯時期因為在此地進行了鈾礦開發計畫,而被以神祕代號「Mailbox 200」稱之。如今,當年的鈾礦開採與加工留下了難以計數的放射性廢棄物,因未獲得妥善的管理與處置,遭布萊克史密斯研究所(Blacksmith Institute)評鑑為全球輻射汙染最嚴重區域之一,僅次於日本的福島與烏克蘭的車諾比。
一九四六年到一九六八年間,從這個礦區開採出的生鈾總量就高達一萬公噸,礦產運送到附近的三座工廠進行加工與濃縮作業。開採鈾礦的苦力多為二次大戰留下來的德國老兵,以及該國「政治不正確」的政治犯。這些被囚禁在古拉格勞改營中的囚犯,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每天暴露在輻射汙染環境中,而這些汙染物質就那樣無聲地一點一點吞噬嚙盡他們的生命。
政治野心草菅人命
當年蘇聯政府在這項鈾礦開發計畫的保密功夫,可說是執行得天衣無縫、滴水不漏,「鈾」這個名詞甚至嚴禁出現在言談或書面上。在外界看來,這個礦區不過是在開採煤炭以及一般礦岩,就連當時激烈的美蘇情報角力戰,美方也無從查出蘇聯這項瞞天過海的核武計畫,更遑論邁盧蘇鎮民以及在礦區與工廠工作的勞改犯們。
令人痛心的是,為使計畫保密到家,當局完全不提供任何保護措施,讓無知的勞工們就這麼直接暴露在高輻射的工作環境中,成為蘇聯政治野心下的犧牲品。輻射除了對人有危害之外,更別提負責載運鈾礦的驢馬等無辜的牲畜了。
從邁盧蘇郊山通往當年的鈾礦區入口,往昔的採礦榮景已不復存在,荒廢的礦區如今成為牧羊人的臨時羊棚。這裡距離市區約兩百公尺,市區內有將近兩萬五千名市民,很多都是當年礦工的後代。
猶如鐫刻在石窟洞穴裡的壁畫,講述著一則又一則的故事,吉爾吉斯邁盧蘇鈾礦區內的一草一木、一砂一礫,也見證了俄羅斯的核能發展史,從蘇聯時期發展的第一顆原子彈、冷戰時期的核軍備競賽,到今日的核能發電,皆根源自於此。
隨著蘇聯解體,代號「Mailbox 200」也隨之銷聲匿跡。然而,代號可以人間蒸發,但鈾濃縮過程中產生的核廢料卻是債留子孫,讓後世擺脫不了。
這個世紀餘毒,超過兩百萬噸的有毒放射性廢料,在當年的那場政治變天後,被匆忙掩埋在距離市區不到兩百公尺的郊山。除了近百萬噸的放射性廢料被隨意掩埋在經常發生土石流的土壤裡,另有約二十三桶裝著核毒物質的密閉桶罐,被遺棄在環繞整個城鎮的邁盧蘇河。
擺脫神祕代號「Mailbox 200」的邁盧蘇,在當地的語言意指「油亮的水」,正因被輻射汙染的河流所包圍,河面因油性沉積物而與光線形成折射,造成整個城鎮就好似沐浴在油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