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樹林 抵禦全球氣候異常的綠色堡壘

生長在海口高鹽度環境的紅樹林,除了是數以百計生物的家園,同時也是保護風浪沖刷的植物防波堤。如今這座屹立不搖的堡壘,在氣候變遷與人類開發下也岌岌可危。

生長在海口高鹽度環境的紅樹林,除了是數以百計生物的家園,同時也是保護風浪沖刷的植物防波堤。(攝影/Brandon Cole)
生長在海口高鹽度環境的紅樹林,除了是數以百計生物的家園,同時也是保護風浪沖刷的植物防波堤。(攝影/Brandon Cole)

樹林,泛指生長於熱帶與亞熱帶海岸線與河口等惡劣環境的木本植物以及其所形成的生態系。乍看之下只是河口爛泥一團糾纏不清的枝葉,但這些盤根錯節的植物,對海洋生態以及人類卻是至關重要的存在。

位於猶加敦半島的紅樹林,水下錯綜複雜的根系,除了讓其能立足於岸邊的鬆軟土地,也成為魚類、龍蝦等海洋生物幼年期的絕佳庇護所。

其貌不揚的生態守護者

全球共有數十種紅樹林,有一公尺的矮灌木,也有四十公尺高的參天巨木,這種紅樹科植物體內含有大量的丹寧,這是一種氧化後會呈現紅褐色的化學物質,紅樹林的名稱也來自於這種枝幹的顏色。紅樹林的另一特色,是有如蜘蛛網一般的根部,這種錯綜複雜的構造,讓它們能夠穩固地生長在相對鬆軟的環境,有效抓擋沉積物、形成土壤,讓紅樹林的根基保持在水面之上,此種現象被稱為「堆積」(Accretion),經過長時間的堆積,甚至還能形成一座座的島嶼。紅樹林也因此常見於島嶼與陸地的背風面以及寬廣平坦的潮間帶,因為這些區域的海浪沖刷力道較弱,也有足夠的沉積物使其立足。

同時從水面上下觀察紅樹林,可以看到其獨特的胎生苗構造。異於常「樹」的結構,使其能在其他植物無法存活的環境中生存,形成獨特的生態系。

紅樹林獨特的構造,讓它們能夠適應一般植物無法生存的鹹水環境,包含能夠儲存水分的粗壯枝葉、能排出多餘鹽分的特殊葉片,而被稱為氣根的特殊構造,則能在退潮時裸露出水面來吸收氧氣,並能在土壤中吸收氮與鐵等養分。有了這些祕密武器,紅樹林對鹹度的耐受程度是一般植物的一百倍以上。

紅樹林和一般常見的陸生植物一樣,透過開花與昆蟲等生物的授粉繁殖,不同的是,部分紅樹林植物的果實與種子會在母株上發芽成長,形成名叫「胎生苗」的獨特構造,胎生苗成熟後將落地生根,或隨波逐流尋找下一片棲地,這種紅樹林特有的繁殖方式被稱為「胎生現象」。其貌不揚的紅樹林孕育了全球豐富的生態系,舉凡鳥類、哺乳動物到魚類、無脊椎動物甚至爬行動物等,都以紅樹林為家。

美洲鱷常見於紅樹林與海草所在的海床地帶,牠們適應力極強,能同時生存於鹹水與淡水環境。

海洋生物的兒時居所

古巴東南部的女王花園群島(The Gardens of the Queen)即為一例。占地二十一.七萬公頃的女王花園群島是整個加勒比海最健康的海洋生態系之一,美洲鱷(American crocodile)是這裡最常見的生物之一,牠是一種能生存在鹹水中的鱷魚,體型最大能長達五公尺,以魚類、無脊椎動物、鳥類和小型陸生哺乳動物為食。即使在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的瀕危物種榜上有名,但在女王花園群島受到妥善的保護,因此從加勒比海到南佛州、巴哈馬群島,甚至在南美洲北部的紅樹林與沼澤都能看到牠們的蹤影。

加勒比海與拉丁美洲擁有全球約三成的紅樹林,位於貝里斯的紅樹林卻因氣候變遷與人為開發而不斷流失。

女王花園廣闊的紅樹林,同時也是許多海綿、被囊類(Tunicates)、甲殼類與魚類(包括魟魚、笛鯛)等海洋生物的家園。紅樹林錯綜複雜的根系,更是伊氏石斑魚(Goliath grouper)、梭魚(Barracuda)與鸚鯛(Parrotfish)等魚類幼年時絕佳的庇護所。伊氏石斑魚是一種體型最大能長達二.五公尺以上的大型石斑魚,由於曾遭濫捕,數量因而驟減,直到近三十年實施禁捕令後才有回升跡象,幼年期的伊氏石斑魚會在紅樹林中生活長達六年,直到體型長至約一公尺便會離開並移居到附近的珊瑚礁。

紅樹林與珊瑚礁,兩個看似截然不同的海陸生態,卻貨真價實的比鄰而居。

紅樹林不僅是動植物們重要的培育場,其中蘊含豐富的細菌與養分也餵飽無數生物,是整個底層食物鏈的關鍵要角。維持健康而完整的紅樹林生態對捕撈業有百益無一害,蒼鷺(Heron)、朱鷺(Ibis)等以魚類為食的鳥類顯然也認同此觀點,白鷺鷥(Egret)和玫瑰琵鷺(Roseate spoonbill)等鳥類甚至以紅樹林為家。

位於南美洲厄瓜多伊莎貝拉群島(Island of Isabela)的紅樹林由於受到秘魯寒流和克倫威爾洋流的影響,環境氣溫遠低於赤道其他地區,因而成為稀有的加拉巴哥企鵝(Galapagos penguins)的棲地,在二○○一年九月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拉姆薩爾公約》(Ramsar convention)指定的國際重要溼地。

誰說企鵝只有南極才看得到?由於氣候與洋流的緣故,伊莎貝拉群島意外成為加拉巴哥企鵝的絕佳棲地,畫面中即是企鵝、火山岩、紅樹林同框的奇特景象。

除了前述的生物,紅樹林還是如巴哈馬群島的檸檬鯊(Lemon sharks)、加拉巴哥群島的金色牛鼻魟(Golden cownose ray)等至少一百七十四種大型海洋生物的家園;海豚與鼠海豚(Porpoises),靠著林中棲息的鯔魚(Mullet)維生,周遭的海草與紅樹林的葉子,則成了紅海龜、綠海龜與儒艮等數百種海洋生物的重要棲息地。海洋哺乳動物儒艮是海牛的近親,主要以海草為食,生活在西太平洋、印度洋的熱帶和亞熱帶水域。

長滿海草的海口紅樹林,是綠蠵龜(左圖)和儒艮(右圖)等以海草為食的動物的理想居所。傳說儒艮是美人魚的原型,它們的嘴唇肌肉發達且靈活,能輕易從鬆軟的海床中挖出海草食用。
不只草食動物,檸檬鯊也是這裡的居民。

紅樹林不僅對海洋生物提供庇護,每年更為人類帶來價值高達十六億美元(約五百多億新台幣)以上的經濟效應。

首先是海岸線的保護,作為天然的防波堤和緩衝區,紅樹林不僅鞏固了海岸線的土地,同時每年也從海浪與洪水侵襲中挽救了無數生命與財產。根據大自然保護協會(The Nature Conservancy)、加州大學聖克魯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Cruz)和風險管理與解決公司(Risk Management Solutions)的研究,一百公尺的紅樹林能抵銷海浪66%的高度,若少了這些天然屏障,每年將有一千五百萬人遭受洪水之苦。

紅樹林在溫室氣體相關領域也居功厥偉。若論吸收二氧化碳量,同樣面積的紅樹林成效是熱帶雨林的四倍之多。○.四公頃的紅樹林每年可在土壤中儲存約六百五十公斤的碳,大約等於開車橫越美國一趟來回所排放的碳量,根據研究顯示,全球紅樹林每年儲存的碳總量超過六十億噸。

~以上為文章之部分節錄,僅供「非會員 1 」閱讀,全文及更多精彩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線上會員籌備中 敬請期待

作者
本文出自

火鶴花

【本期封面】攝影/安培淂
火鶴花自一九八O年代出現在台灣,原產於熱帶天堂夏威夷以及花卉生產技術先進的荷蘭。台灣目前栽培了超過七十種火鶴花,在花卉外銷市場表現穩定。雖然生產理想顏色的花朵存在著技術難題,不過,透過研究人員和種植者的合作,這幾年已經能生產出具商業價值的產品,讓色彩鮮豔的火鶴花在日本這個要求嚴苛的市場受到歡迎。